飽歷滄桑的深水埗

2013/08/24 06:39:25 網誌分類: 遊走香港十八區
24 Aug

深水埗遠在東漢時代,已有人定居,屬中國新安縣,包括九華徑、長沙灣、深水埗和九龍塘四個村落,人口約有3,000人,主要靠務農、捕魚、航運維生,因為當時在北河街與通州街交界有一個深水的碼頭,故取名做深水埗。

 

一八六零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將九龍半島割讓予英國,到一八九八年,又將九龍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地域租借予英國,為期99年。

 

 

開埠初期,深水埗居民大多以務農、種花及捕魚為業,到一九二零年,由於海外華僑的投資,相繼興建紡織、製衣、五金及搪瓷的工廠,二次大戰時,日軍侵佔香港,當時的深水埗軍營,成為囚禁戰俘的集中營,由於糧食不足,環境惡劣,營內腳氣病和痢疾等非常猖獗,不少戰俘因未能得到適當診治而死亡。

 

戰後的香港,大量中國難民湧入,深水埗區的居民急劇增加,造成嚴重的僭建木屋問題,一九五三年,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五萬多名居民痛失家園。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石硤尾邨,成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一九五四年,另一場大火在大坑東木屋區發生,三萬多名居民無家可歸,政府興建大坑東村以容納災民。

 

 

六十年代,區內工業發展日益蓬勃,各類公共屋邨和私人樓宇亦相繼落成,八十年代初,深水埗的人口接近50萬,成為全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現在的深水埗區,處處留有舊日的足跡,好像一些小型的飛髮鋪,為老街坊剪一個髮,理髮全套,都只是盛惠HK$38;其它的製衣、五金、紡織等曾經興盛的製造業店舖,仍舊座立於深水埗的大南街,林林總總的招牌,密集於街道兩旁,構成連綿不斷的牌海,印證著區內製造業的興衰。

深水埗的鴨寮街,是淘寳者的天堂,價錢一定廉,物美不美就要看你的運氣。排檔充斥著五花八門的二手電器、玩具、成衣、電子產,日間街道會擠得水洩不通,入夜後的遊人也絡繹不絕。

 

 

 

若想砌機、買水貨或平價的電腦、遊戲機,深水埗港鐵站附近的「黃金電腦中心」和「高登電腦商場」,一定是您的不二之選,可以揀到你的心頭好!

 

隨著西九龍填海工程完成,區內將開展多項市區重建項目,用以興建私人樓宇、公共房屋及商業發展,深水埗日後定必有一番新景象。

相片取材自【18x24 全城起動齊齊拍】社區攝影計劃

http://lumenvisum18x24.org/pages/about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