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鹽田的觀塘

2013/09/11 02:32:20 網誌分類: 遊走香港十八區
11 Sep

觀塘原名叫「官塘」,意思是由官府擁有的池塘,又稱為「官富場」,由於注滿海水的鹽場,貌似池塘,而鹽場又由官府所擁有,北宋時代開始,已設有鹽官,向製鹽商徵收稅項,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經濟和軍事的戰略要地。

 

 

元朝時期,「官富場」改為「官富巡司」,明朝時則改為「官富巡檢司」,直到康熙元年,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台灣的鄭成功,將沿海居民,逼使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及後遷來的居民,不再懂得煮鹽的技巧了。

 

 

根據《觀塘風物志》記載,50年代,觀塘仍是一個荒蕪的海灣,香港政府展開填海工程,建成香港首座衞星市鎮,並發展該區成為香港主要工業區,居民不喜歡「官」字,故改稱「觀塘」,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並設立「觀塘站」,從此觀塘成為該區最普遍的稱呼。

 

 

 

 

隨着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落成,包括牛頭角邨、藍田邨、秀茂坪邨、順利邨等,踏入90年代,隨着製造業息微,工廠空置,觀塘區大量工業大廈,被改建成商業大廈或者貨倉,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而裕民坊是街坊購物的熱點,月華街是觀塘居民通住港鐵站的捷徑,稱作最受歡迎的長命斜。

 

 

觀塘區內仍保留著悠久文化色彩的鯉魚門和茶果嶺村落,而鯉魚門避風塘,更是遊客吃海鮮的熱點;而區內也有最色彩繽紛的高腳樓,這些樓宇建築在山坡上,有高的樁柱腳地基,而舊樓外牆,都漆上了豐富的色彩。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