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明星更需注重品行

2013/09/13 22:18:40 網誌分類: 淫亂惡果
13 Sep

 

名人明星更需注重品行

作者: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轉載出處:http://archive.wenming.cn/pinglun/2009-07/17/content_17121270.htm

日前,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頒獎活動在浙江舉行,又有80位藝術家榮獲“德藝雙馨”的稱號,令人欣喜;8月2日,20位老一代藝術家將聚集北京國家大劇院為新中國60華誕放歌,他們拒絕假唱,身體力行,垂範文化舞台,令人欽佩。但是,經常活躍於舞台和屏幕的另外一些明星,卻一再陷入吸毒、假唱、交通肇事、為虛假廣告代言的醜聞中。反差如此之大,這是為什麼?

    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熱點或效仿對象

    今年5月的一天深夜,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娛樂場所,一群人因涉嫌吸毒被警方拘留,其中竟然有滿文軍的大名。這位因《懂你》而聞名歌壇十幾年的歌手,忽然間令人感到“讓你的天空最美”原來並不美,那一首首情深意長的歌曲也頓時變了味道。

    今年6月的一天凌晨,一輛無牌奔馳車與一輛出租車在北京高碑店北路相撞,出租車內3人不幸受傷。奔馳車司機在事故後居然棄車離去,直至當日下午4時左右才到北京朝陽交通支隊接受調查。此人原來就是屏幕中一向以正直善良形象面對觀眾的演員周傑。

    滿文軍已​​經公開道歉悔過,周杰對調查結果還持有異議。其實,無論他們所涉案情如何,在此之前,最為叫座的名人明星們早就不斷出現在吸毒、涉黑、有傷風化和交通肇事的名單裡,有人因而被拘押,有人身敗名裂,有人命喪黃泉。此外,“名演員為虛假商品代言”、“著名藝術家為獲取高額報酬不惜在不良廣告中現身”等等新聞也接二連三地成為媒體爆炒的焦點,嚴重影響了文藝界的聲譽。

    人的品行高低與文化產品的成敗是否構成因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討論,但是,藝術家的品行直接影響了藝術成果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損傷了藝術作品的形象,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滿文軍在屏幕裡唱響《懂你》時,畫面顯現的是宋春麗的“母愛”形象,那一組鏡頭曾經打動了多少人。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但現在,網絡竟然傳播著改寫了歌詞的《懂你》,裡面充斥著調侃和嘲弄。一位曾經熱愛《懂你》、崇拜滿文軍的少年發出這樣的帖子:我自幼失去母愛,只有在你的歌聲中才能體味和想像,但你如今玷污了我心中神聖的母愛。

    周杰在《還珠格格》裡飾演的爾康,公正、善良、果敢、陽光,為了純潔的愛可以捨棄一切,讓多少青少年觀眾為之痴迷,可是當媒體公佈他“肇事逃逸”後,喜歡他的眾多網民開始懷疑他的人品,連爾康等屏幕形像也受殃及。臧天朔的《朋友》曾經是許多歌迷抒發慷慨、豪爽、大方之情的首選歌曲,今天,一些網民已經拿這當作江湖黑道的代言。

    名人明星出面為商品代言,也是近些年的風氣,名人靠廣告賺了大錢,產品因此提高了知名度。然而,也由於他們有意無意地為一些不良商品代言,形成了虛假宣傳,誤導、欺騙了消費者,導致投訴日益增多,對市場形成了危害,也讓文化界蒙羞。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曾專門發布《致社會名人明星的一封公開信》,希望名人明星潔身自好,提高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不管是否合理是否公正,同樣的事情,人們對文化名人的道德期盼就是與眾不同。去年,汶川大地震,藝術界的捐款和舉辦的籌款活動始終成為社會目光的焦點所在,不到10天,藝術界就向災區捐款近2個億,大眾因此看到了“偶像”的為人。在平時的慈善事業中,明星的公益廣告、明星擔任的愛心大使、明星組織的捐贈善事,也總是比別人更能吸引公眾,因為他們格外相信自己心儀的藝術家。

    “他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道德失誤,在所難免,但他們畢竟是公眾人物,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偶像。每次文藝家涉嫌違法亂紀時都會在網絡和媒體中引起廣泛爭議,爭議本身就足以證明他們在社會中的分量。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犯事,大眾對他們的衡量標準顯然已經遠遠高於普通老百姓。”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的左青說的這番話反映了一個社會現實。

    曾在歌壇馳騁30年,如今已經擔任中國文聯演藝中心主任的鬱鈞劍對演員的境遇也深有感觸:“在媒體開放、網絡發達的今天,文化人,尤其是明星的任何事情都會被曝光,甚至被放大。所以,文化人必須時刻謹言慎行。”

品行標準不能最終連普通公民都不如

    觀眾將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作為學習榜樣,將反面人物作為醜惡形象的警戒,是人類欣賞史的傳統; 因喜愛藝術作品裡的人物進而喜愛演員,也是我們悠久的習慣。但是,無論飾演正面還是反面,藝術家過去都以品行操守作為從藝的基本。

    “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養、藝術水平以及對角色的創造程度,什麼也掩蓋不住。”老一代藝術家於是之的這番話,可以看作他們那代人對私人品行和舞台表演之間關係的看法。年近九旬的秦怡,這位藝術界的風範人物,不但以獨具的表演風采打動了幾代人,而且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兒子、丈夫、姐姐,戲裡戲外,總是以高尚的品行為人處世。汶川地震之後,她傾其所有,捐款20萬元,贏得觀眾的由衷讚歎。

    品德修養應該是文化從業人員的自我要求。上世紀80年代曾在舞台上以塑造江姐成名的歌唱家金曼回憶說,那時的演員都十分自覺地向自己塑造的正面人物看齊。在排練歌劇《江姐》時,他們的條件艱苦,沒有排練場,只能在食堂進行,什麼時間來什麼時間走也是導演一句話,沒有任何人會說個“不”字。自己的工作做完了,還會自覺自願地幫​​助其他人。他們打心眼裡認為,只有具備了主人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演好唱好角色。

    現實生活中有品德問題的人不可能演好角色,這是過去很長時間對演員的社會共識,儘管事實未必如此,但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近十幾年來,隨著文化市場的繁榮,明星效應成了社會一大風景,靠一場晚會、一首歌、一部影視劇紅遍天下的大有人在。無數青少年男女想方設法擠入這一行當,夢想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明星;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表演學校和專業應運而生,每年吸引了數百萬考生;而已經進入這一行當的男女則千方百計打通各個關節,以圖一夜成名。成為明星的那些演員,豪宅、名車、珠光寶氣,一擲千金,社會地位一路升高,使他們在各種場合享受了種種特權,這反過來又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嚮往。社會更是為文化市場的明星效應推波助瀾,媒體連篇累牘地追捧明星,甚至有些地方領導還用公款追星。在一股股造星追星浪潮中,演員的品行卻逐漸被忽略,道德似乎在明星效應中不佔什麼分量,人品如何好像並不影響成名賺錢。而且,有人還將演員的一些品行看作世界性問題,似乎合情合理,這也使文化界對個人品德更加放任。

    究竟什麼才是文化界必須遵守的道德,名人明星的品行具體指什麼,各界議論紛紛,並不一致,但是,連普通人都需要遵從的道德、一個公民都能夠達到的品行,身為文化人,尤其明星,居然都不能遵守,就不能不令人悲哀。

    有人認為目前文化娛樂界的品行水準下滑與金融危機有關,經常與文化市場打交道的星光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喆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說,金融危機是所有行業都面對的問題,相對而言,對娛樂業的影響不算很大。他們的品行問題顯然不是環境所逼,而是自身道德觀所致。掙錢的機會多了,卻不提升精神層面的要求,這正是行業浮躁的體現。文化界,特別是名人明星應該形成健康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延長其職業生涯。

 (責任編輯:清心)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