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到的音樂

2013/09/16 07:58:40 網誌分類: 音樂
16 Sep

他們選擇在街頭上彈唱,吸引行色匆匆的陌生人放慢腳步,等待靈魂偶然的一刻悸動,一個會心的相遇!

 

在歐美國家,為了鼓勵街頭表演,政府有完善的發牌制度,街頭藝人可以自由地在街上、廣場等公共空間表演,社會尊重及認同他們,視為重要的音樂文化活動,表演者往往能獲取不錯的收入,在英國及西班牙地鐵站內,甚至設有演奏專區;而在意大利,表演者可隨意進出地鐵車廂演奏,乘客也可隨意打賞。

 

 

香港在這方面相對落後,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在公眾地方表演,均需經過警務署、運輸處、消防署等不同部門審批,再由食環署發牌,手續繁複;在旺角行人專用區,雖然經常有表演,但根本無法按正途來申請做表演,令街頭表演者被逼違法,雖然警方甚少作出票控,但已為表演者帶來諸多不便。

 

政府沒有大力支持街頭表演文化,相對被動,每當有人投訴聲浪過大、霸佔地方、影響商戶時,執法人員就會作出驅趕;而無論社會有多開放,華人傳統觀念,仍視街頭表演,等同於賣唱、阻街、將他們與那些爛衫破衣的乞丐劃上等號,街頭音樂在香港,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從事街頭表演的藝術家中,有人樂於娛己娛人,有人愛與觀眾互動,有人想普及藝術文化,有人只是簡單的音樂分享,一支咪、一部琴、一個揚聲器、一把歌聲,在繁囂的鬧市中,演奏出他們對音樂的一股熱誠。

 

「在街頭玩音樂,就是要令城市更活潑!表演者既可表達自己,路人亦可接觸不同的音樂,讓這個城市添上一點的色彩。」

 

 

街頭音樂近年在香港遍地開花,從上世紀廟街和大笪地的「平民夜總會」,到今天在中環、銅鑼灣、尖沙嘴和旺角,都能發現街頭音樂的蹤跡,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街頭音樂;從一個人在西洋菜街歌唱,到十多人在時代廣場夾Band;因應地區特色和途人的音樂偏好,演唱不同的中外經典金曲、流行歌、原唱歌等多元化音樂。

 

香港人太習慣固有的市場模式,只讓主流的商業音樂貼近耳朵,而將高質素的另類音樂拒之千里,所以街頭音樂也背負起擴闊香港人的音樂胃口的重任,令大眾接受及擁抱不同類型的音樂,逐步打破了無新意的K歌文化,讓他們從熟悉的歌曲中,嘗試接觸新的音樂種類。

 

{#buskic.jpg}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