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2013/11/20 07:00:18 網誌分類: 影視
20 Nov

一通醫院來的電話,如晴天霹靂,將兩個原本美滿的家庭,帶進痛苦的深淵,原來一直悉心栽培的兒子,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竟然是別家的孩子,在醫院出世時,被一個一心想報復社會的護士故意弄錯,跟另一家的孩子對調了。

 

六年辛苦的經營,一朝付諸流水;和養子建立了的親情,不是一句簡單的「對換吧」,就能輕易地割捨;另一方面,看到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生兒子,卻因生長在一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中,無論在社經地位、文化修養、栽培孩子的理念上,都南轅北轍,變了一匹脫韁野馬,桀驁不馴,處處都看不順眼,心情就更為矛盾及複雜。

 

 

好像拿錯了別人的東西,彼此交換就算吧,事情有這麼簡單嗎?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和父母建立的親情,在出世後頭六年,至為深厚,要捨棄六年的的恩情,談何容易,換作是你,你會如何抉擇?

 

針對這個抉擇問題,曾經有人在日本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的人,都選擇了要換回自己的親生子女,畢竟「血緣這種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兒女愈長大,會愈來愈像爸爸。」

 

抱著這種正統血緣命脈重要過一切的傳統觀念,又越來越看到被自己悉心栽培了六年的養子,能力和才華上始終不及自己,難成大器,結果,由福山雅治飾演的社會菁英分子良多,不顧妻子的感受,毅然選擇了血緣,殘忍地放棄了養子,用來換取掉包了的親生兒子回家團聚!

 

 

在電影「誰調換了我的父親」中,刻意塑造了兩個對比非常大的父親形象,呈現兩個不同的階級和世界,一個是富有家庭,父親是社會精英,高高在上,靠自己的努力,攀上了事業高峰,為兒子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但公務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兒子。

 

另一個是窮父親,低下階層,表面貪錢,看起來沒什麼文化,沒什麼成就,但卻珍惜與兒子相處的時間,會和孩子們一起浸浴、一起放風箏、會修理爛了的玩具、在波波池內跟小孩一起滾動,和孩子打成一片,但卻被福山雅治嗤之於鼻,認為有失身份,沒有父親應有的那種嚴肅和威嚴!

 

 

在孩子成長的歲月中,到底甚麼才是最重要?究竟我們盡了多少父親的責任?給了他們多少寶貴的時間?是只提供物質豐富的環境,或只關心他們的教育和成就?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否已經足夠?

 

電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問號,叫我們去反思,如何才算一個稱職的好爸爸。電影中也有很多感動位,觸動觀眾的心弦,讓人忍不住流淚,導演很用心拍,沒有冷場,情感細膩,是近期難得的一部好看的電影,值得推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