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與慈禧

2007/09/12 21:05:26 網誌分類: 政治
12 Sep

  泛民主派擾攘多時出選港島區立法會補選議席的代表,在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於昨天(九月十一日)在記者會上表明角逐後,看來可以暫息泛民內部互相攻訐的紛爭。但由於陳太是以獨立人士身分出選,也直接促使泛民主派,尤其是民主黨基層黨員的怨氣加深,影響深遠。

 

  由於陳太符合《基本法》參選立法會的規定,對於陳太的參選決定,我們都應表示尊重。但這只是對制度的尊重,以及尊重參選的權利,而並不代表支持,或是在補選期間投下神聖的一票。因為,陳太今次作出參選的決定,更使人相信「老人家」戀棧權位,不甘心歸於平淡,這對其本人,以至整個香港社會都帶來壞的影響。

 

  歷史上,權傾朝野的「老太婆」,當以清末慈禧太后為代表。由於慈禧熱衷權力的追求,縱使年老昏庸而失去年青時的英明能幹,仍無意退下來,結果整個皇朝及全體百姓都須為此賠上沉重的代價,並需百多年時間才能稍復元氣。

 

  現讓我們看看慈禧的一生,借古鑑今。

 

年青幹練,老來昏庸

 

  慈禧的祖先葉赫那拉部族曾被清兵所滅,父親是安徽省地方上的一個小官,上任不久就過世了。他隨著母親回到北京,生活十分清苦。但在機緣巧合下進宮,並因立功被咸豐封為貴人。觀其一生,慈禧最初並不懂政治,但身處宮廷內的權力鬥爭環境中,由不懂而掌握,繼而到把弄,最後將權謀之術發揮得淋灕盡致。有云:「縱使身懷萬兩黃金,死後亦只是不值一錢」。慈禧身前萬人擁戴,但死後卻被百姓形容為一個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自私貪婪,以及愚昧無知的人罷了。

 

  (陳太父親早逝,得到祖母和叔父的協助,並在母親方召麟的悉心照顧及教導,使八兄弟姐妹長大成才。大學畢業後,陳太加入政府成為政務官,並因個人才華逐步攀上事業高峰。199311月,陳太獲港督彭定康委任為布政司,並在發表的評論指出,陳太對政府的運作,社會架構和私人機構的通識,以及她個人優秀的條件,使她成為布政司的最理想人選。及後,陳太認為自己於九七回歸後可以「更上一層樓」,因此在任職布政司期間,一直拒絕接受英廷賜予的爵士頭銜。及至200211月,陳太離開政府崗位後,決定接受由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頒授的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大十字勳章,以答謝她在港英時期的貢獻。於2005年因董建華請辭,陳太曾一度有意出選行政長官的補選,可見其掌權之心不死。)

 

為達目的親小人

 

  坊間傳言清宮太監李蓮英是一個飛揚拔扈、陰險狡詐的野心家,因此在慈禧掌權時,屢屢狐假虎威、干預國政、廣植私黨及貪污受賄。由此可見,李蓮英與慈禧關係親密,形式上雖是賓主關係,但實際是相互依賴及信任的朋友,因此,慈禧才會對李蓮英言聽計從,為彼此共同的利益為謀。

 

  (泛民主派一直高舉「民主」的口號,因此為港島區補選立法會議席一事協商內部初選機制,向市民宣示相對公平的參選機制。可是,協商初選機制最終在部分泛民元老人物的操控下,達成「暗室」協議,將有志而有能力參選的候選人勸退,只餘下旨在「爭曝光者」的挑戰,實在是私下地、坦蕩蕩地將「內部初選機制」判處死刑。尤記得當年陳太親身首次上街遊行時,強調香港應繼續享有應有的民主、自由、人權與開放,而所有遊戲規則要公平公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對於「暗室」協議而言,實在十分諷刺。)

 

老人思想禁百日維新

 

  1898年,康有為及梁啟超等人發起維新運動,鼓動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希望透過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使國家富強。但新法遭到守舊官僚對新政措施的陽奉陰違,托詞抗命,並於變法的第五天由慈禧發動政變廢止新法。

 

  (陳太在離開政府前,曾公開表明並非與前特首董建華不和,只是合作上意見不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未能認同董建華推行高官問責制。陳太在回應時指出,由於認為高官問責制是錯誤的,因此在未能公開反對特首政策情況下選擇自行請辭。幸而,若當年陳太不辭職,甚至發動「阻撓」,使香港出現貿易營商者最害怕的政治前景不明朗情況,相信今天市民仍要面對金融風暴後的經濟衰退環境。)

 

庚子拳亂的愚民思想

 

  庚子拳亂即為義和團之亂。義和團本是為「保衛身家,防禦盜賊」的鄉團,由純樸善良的鄉民組成。但在有心人的驅使下,附以「福錄咒乩」,提出神能主宰一切的說法,使愚昧的村民相信只要有神靈相助,不論是傳教,或是騙財的洋人當可全被消滅。可是,據史籍資料顯示,拳民所謂的降神附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現代人所說的催眠術,一種是別具用心偽裝的瞎胡鬧。惟這種愚民思想,是八國聯軍之禍的直接誘因,實在不能卸責。

 

  (泛民主派為取得更多政治利益,政改綠皮書的著眼點必須堅持在2012年普選這個議題上。可是,陳太聯同其核心小組成員早前曾發表《穩步邁向普選》的建議書,當中提議在2012年普選香港特首後,再於2016年普選立法會,曾遭到泛民主派所反對。但在面對傳媒的質詢時,陳太一方面強調無意成為泛民主派的「共主」,但另一方面說自己與泛民的理念、價值觀相同,樂意與泛民合作,並指自己既然參選,就會全面履行自己的議會工作,不會只關注民主普選。那麼,選民在決定是否投票給陳太前,究竟是考慮陳太的「普選」口號,還是其在議會內對泛民主派所發揮的管治能力呢?雖然愚民思想仍有市場,但大部分市民的眼睛是雪亮,最終定能分辨對錯黑白。)

 

總結

 

  慈禧本是非常精明幹練的智者,對時局分析透澈,在爭議的事情上十分果敢決斷。惟年紀漸長,掌權過久,權力慾不期然佔據整個內心,並將理智拋於腦後,因而慈禧終其一生都不肯放權,並多次誤挑庸才接任帝位,除使大清帝國走向末路外,也使自己功不抵過,在歷史洪流中留下污名,遭人唾棄。

 

  今天,不論政治環境或管治架構,已非昔日清朝的模樣,相信亦不能再有慈禧專權情況的重現。可是,「老人」能全身退下來,以及「不在朝中不謀其政」,乃我國政治智慧的結晶。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江澤民、朱鎔基等前國家領導人在政壇退下來後,仍深受百姓愛戴,全因他們能放下個人的權力慾,真正做到為民不為己的崇高行為。

 

 

寫於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日

回應 (1)
我要發表
2007/10/06 01:18:49 回覆
高見.........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