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oche1
joboche1
joboche1

淺談般若心經_合訂3

2013/11/29 15:57:15 網誌分類: 宗教點滴
29 Nov

牽掛此等名聞利養利衰毀譽下, 披著宗教所屬之制服之餘, 張開眼睛說大話的自己在修行? 是功是罪, 我輩各自撫心自問, 不必問人; 不必管人; 不必遷怒於人! 假如自己良心說是功, 更應發大勇猛心力求上進開悟; 假如自己良心說是罪, 便應該在佛前懺悔淨盡後, 改頭換面後重新做人. 這個[觀]字, 真是了不起呀!!

將[觀]字跟[心經]兩字串在一起, 便成為[觀心經]了! 只要能觀, 自心之變化便無所遁形! 觀者何人? 所觀何物? 非性不能觀, 因佛性之所在, 才起觀之妙用! 所觀者, 世間一切成住壞空, 除了一性圓明萬劫長存外, 身外盡是虛花假境, 於一時之緣熟緣聚而生色相; 亦於一時之緣熟緣散而毀色相. 憑觀了解微妙變化!

六根遇緣而起種種分別感受時, 名之曰心! 六根離開佛性, 只是壞死官能軀殼一具! 當六根遇緣受到刺激之時便要做[觀]的工夫! 觀心念之源頭, 即行降心; 於心平復, 務令其不生異念是謂住心. 當心住於無住之時, 不以功夫得力為自傲, 方名真自在; 方名大解脫.上述種種不離自心, 一切過程及變化名之為[經].

菩薩原是菩提薩埵的簡稱, 是梵音; 華語譯為[覺有 情]! 有情兩字, 泛指有情色之眾生! 因情色便生愛著; 生愛著便生留滯; 生留滯便住陰境; 住陰境便墮輪迴! 是以道祖說:[太上忘情]四個字當中的忘字, 是解作淡而不是解作斷; 斷是佛家所忌之頑空; 卻非佛家所言空色一如空中生妙有! 學[心經]之士不可不知也!

菩薩既名覺有情, 跟眾生之有情絕然不同! 菩薩在有情之前已有覺, 而覺是圓覺正覺, 所以不迷; 所以能夠不受外誘; 所以能夠放下萬緣; 所以能夠超脫生死輪迴! 眾生缺少了覺, 成為愚痴眾生; 成為苦海眾生; 成為輪迴種子! 菩薩之覺有情, 是在自覺之同時渡化一切有情, 此種渡化純是出於慈悲心憐憫心之所以然.

菩薩之圓覺, 即是無漏; 菩薩之正覺, 即是不偏; 是以唯有菩薩因已發不捨眾生宏愿, 願意生生世世乘愿再來, 廣渡無邊無量眾生! 菩薩以圓覺智慧開示眾生; 菩薩以正覺正等點化眾生. 眾生者, 已迷之菩薩; 菩薩者, 已覺之眾生! 於一性圓明而言, 無迷無覺; 於一念無明而言, 有迷有覺! 迷覺之源頭, 能否觀而矣!

能觀, 雖迷是暫迷, 棄迷而入覺, 此覺為正覺圓覺! 不觀, 雖覺是微覺, 棄覺而入迷, 此迷是久迷執迷! 能觀之後一門深入即是行深般若; 深入後才知宇宙實相是一大真空, 因情色而有感受於一時, 過後即無, 即是五蘊皆空! 明五蘊之原理, 於一時感受行放下工夫, 便永遠自在, 即渡一切苦厄! 可見[觀]之不可思議!

此後餘文, 不離三個層次: 無苦集滅道之羅漢道;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之菩薩道; 及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之佛道, 奠基在觀心之深淺程度, 來自訂屬於那一層境界. 觀心之得力與否, 純屬個人之事, 與旁人無關. 是以儒家說[君子以自強不息!] 不息者, 佛家之二六時中念茲在茲! 儒佛自心之言, 可意會不可以言傳者!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