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從政?

2013/12/02 15:21:02 網誌分類: 時事
02 Dec

    李氏力場、李超人,香港有幾個企業家做到如此出名?

    李超人是個中性的稱號,重點是一種佩服,由做膠花生意開始白手興家,做出長和系集團,最後還是走出香港,成為全球環境下一大投資推手,染指北美能源產業,這在現代華人現代文明發展步伐一步嚴重落後歐美文明的背景下,有相當大的象徵意義。

    李氏力場,則有點貶義,但在貶義之中,還是含有相當的敬服,敬服此人計算精準,甚至連颱風也不敵李家力量,堅決把人力資源充份運用,不許颱風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掛八號波。

    上周,李氏破天荒接受內地傳媒南方周末採訪,談及很多內容,包括撤資疑雲、民間對地產霸權的指控、全球投資環境的變化、李嘉誠基金及張子強綁架李澤鉅事件等等。李氏稱這次採訪是他的反擊。

    我的老闆素來對名人效應有所研究,老闆指歐美出來很多知名企業家,藉着自己的名氣以及提出一套經營哲學而成為一個代表其子企業的重要文化符號,例子有喬布斯(Apple)、阿麗達洛迪(Body Shop)、李察勃朗臣(Virgin Airway)、舒爾藥候活(Starbucks)等等,但李嘉誠不是這一類企業領袖,他沒有成為跟這些企業家一樣的象徵符號。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人相信「人言可畏」,對公眾言論有所顧忌有關。事實上,像許多娛樂圈藝人一樣,名人一旦在傳媒曝光太多,就有可能落入傳媒鏡頭之下,產生大量閒話,華人不像美國人能樣習慣於公眾演說和辯論,面對閒話,只要有一次半次說錯半句話,或者某個活動給攝影機捕捉起來,就足以讓權威崩潰。藝人沒有權威,更是以貶低自己成為笑柄為專業,成本低,所以適於鏡頭活動,但企業家不然,對於凡事機關算盡,認為對股東負責是最高商業道德,對不確定因素敬而遠之的李氏而言,在傳媒面前盡量低調就是最佳策略。

    為此,今次李嘉誠破天荒接受採訪,我相信代表他真的做好了全部心理準備隨時退休,萬一採訪帶來反效果,只要他宣佈退休交棒,就可讓集團免受輿論的傷害。

    老實講,縱然李嘉誠長期保持低調,但他的業務發展卻無法隱藏,任何人都知道只要老闆換了是別人,長和系發展不能如此驕人,說他不能象徵長和系,我覺得實在說不過去。

    在採訪中,李氏指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他或許會考慮從政,政圈也有人指李氏會是一個最適合當特首的人。我自己在唐梁對陣的當時,想過不如讓李嘉誠當特首更實際。香港需要有真正認識世界形勢的精英,維持這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利益。

    華人從政而成功的例子,不計中國台灣,與香港經驗最相似的要數新加坡的李光耀,我想李氏假如從政,他的第一個參考對象必是此人。不過,今日媒體革命已大幅改變世界的政治規律,從政者須具有高度演說技巧以及做秀能力,以便於溝通民眾領導意見,並有必要經常置身上鏡頭之下,風險不低,李光耀獲得成功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想對於事事小心翼翼,計算精準,習慣於低調的李氏來說,還是從商最能讓他發揮。

    文末,有兩點與李氏觀點商榷。李氏指處理貧富縣殊,政府不應向富人入手,而是提供市民有向上流動的機會。我覺得,在這觀點上,李氏似乎對世界的變化了解不夠深入,當初香港向上流動機會大,是因為百廢待興,今日香港發展已經飽和,由轉口業及工業轉向服務業中心,全球經濟發展步入晚期資本主義時代,全世界的精英經濟學家和政治家都無法扭轉這種扭曲的發展方向,憑一個小港政府,如何能逆世界大勢無端製造大量向上流動的機會?

    另外,李氏營商首重股東利益,福利事業以李嘉誠基金名義另外經營,結果做成先剝削後回饋的扭曲策略。當人人認定李氏企業即地產霸權,又認定李氏剝削員工,任憑你的基金造福多少民眾,社會都不會與你為好,倒不如學像日本企業,直接把李嘉誠基金作為福利帶進企業,改善員工福利,讓員工成為老闆最佳的代言人為上。

    資本主義雖然是一種有效的經濟制度,但很明顯這制度有大量製造貧窮的傾向,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仍然有效。面對着資本主義的副作用愈來愈明顯的世界,從商從政都不能忽視福利議題。日本在這方面很有趣,在經濟還好的日子,福利很大程度由大企業提供,只要員工得到企業支援和保障,就不會有太多窮人伸手向國家乞求救濟。

    本來,華人地區也有相似的福利架構,在好長的時間,民眾福利亦不由國家負擔,而是由宗族集團保障,只要你身為某氏某族子孫,太公有錢,一定不會少了你那一份。我所屬的氏族圍村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個集團,但在現代化進程之下,氏族集團也走向末落,今時今日我每年領到的太公錢不過幾千大圓,丁權是有,但政府批不出地給我們行駛丁權。

    現代化管治制度和營商方式既然破壞了傳統的福利制度,政府對於福利的承諾我認為是責無旁貸。甚麼香港不適於福利社會(載於梁振英氏施政報告)?我認為整個城市及政府都應該重新思考。如果政府不搞福利,這個福利的活也得有人去搞。搞福利不是養懶人,而是讓市民從貧窮解放,從而在不愁衣食住行的情況下真正解放其生產潛力。其中一樣,就是文化工業的發展,就亟需要在民間製造不愁衣食的餘暇和快樂,才能發展起來,因為文化工業不是有生產者就行,也需要大量有時間和知識的讀者去消費文化產品。資本剝削使市民的審美空間癱瘓,這等於養花只施肥卻不留空間讓它長大一樣,是無法讓文化工業正常發展。

 

回應 (1)
我要發表
立 冬
立 冬 2013/12/04 21:07:06 回覆

我看過李家誠先生的自傳,他在少年時確實比別人勤奮上進的,所以成功非僥倖。+1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