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聖芳濟中學 舊生校長繼承一家精神

2013/12/09 20:01:37 網誌分類: Learning and Teaching
09 Dec
荃灣聖芳濟中學 舊生校長繼承一家精神 
 

 

荃灣區近年變化實在太大,楊屋道運動場變成了大樓盤,西鐵站悄悄蹲在碼頭附近,旁邊的荃灣運輸綜合大樓正在拆卸,一條條滑梯似的紅色上蓋即將消失。雖然舊建築漸漸被時代淘汰,但人情味卻依舊保鮮,位於咸田街的聖芳濟中學就一直保存着一家精神(Family Spirit)。

聖芳濟中學為慶祝踏入五十周年,特意把外牆髹上天藍色和白色,對比四周的破舊樓房,一看就知道這家人在辦喜事。校長臧文濠是聖芳濟中學的舊生,由他講述學校的辦學理念最適合不過,這位憨厚的老街坊原本有點拘謹,說起學校趣事不禁幽默了起來。

上世紀六十年代,港英政府移山填海把荃灣發展成衛星城市,從海壩街、沙咀道、河背街等街名,就知那裏曾是滄海一片。六十年代初荃灣區人口急升,當時卻只有一家中學,於是法國聖母小昆仲會(MaristBrothers)1963年創立聖芳濟中學,與大角咀的聖芳濟書院成為兄弟學校,首任校長是魏岫山修士。

今天的荃灣是舊區,五十年前卻是荒地。臧校長是1972年的畢業生,當時住福來邨附近的唐樓,「當年以廉租屋、公屋為主,一般居民生活都清貧,來荃灣的人猶如開荒牛,有機會讀書已很感恩。」他看着荃灣區成長、衰老到重建,不變的是那份人情味。「這裏開始成為舊區,但其實我是很開心的,因為荃灣區雖然是舊區,但治安、人情味都在,我們跟警署有聯繫,知道罪案、食丸仔等,一直是全港十八區排最後幾名,居住環境很好。」臧校長說。荃灣區的人情味,與聖芳濟中學提倡的一家精神不謀而合,學生的學校生活又是如何?

記者從前在咸田街等87號小巴上葵盛,看到鐵絲網裏的聖芳濟學生穿波鞋打波,好生羡慕。

「我們給學生很大自由度,其實也是相輔相成,學生表現好校方也放心,晚上九點多還有人在讀書、畫畫。以前我讀書的年代有住校修士,差不多二十四小時開放。」

臧校長也希望學生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我一次去英國參觀伊頓公學,很欣賞他們的校服,一身西裝、皮鞋,但恤衫卻可以自由選擇,原來學校希望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我們讓他們穿波鞋也有這個意義,而且男孩子特別好動,哪怕只有十分鐘時間,也要踢上幾腳。我們相信,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學生第二個家

臧校長現在還住學校附近,經常留到很晚才回家。

「我希望這裏成為他們第二個家,如果不算睡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家裏長,所以給他們一個快樂時光很重要;成長也需要這樣,不開心的話很影響學習。我們的校友隨時可回來,午飯時間也讓家長送飯,希望他們多些親子時間。」

最能體現學校家人情懷的,是該校7 月份的校報。封面是老師張奇恩修士離別的訪問,他提到離去是因為修士不該在一個地方逗留太久,只好離開任教十一年的聖芳濟中學。學生的後記是這樣寫的:「對於Bro. John的離開,相信很多同學都感到失望和傷心……他就像慈父般,看顧、愛護着我們……」

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更深,目前有五名教師、兩位職員是舊生,除了臧校長外,副校長陳志平也是舊生。校長後來帶記者參觀校園,看到壁報上本報訪問翁子光導演的報道,「原來翁導演是你們的舊生?」臧校長說:「原來這篇專訪是你做的?真巧。他很熱心,不久前才回來演講。」

其他名人舊生包括運輸和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廣播處長鄧忍光、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梁卓文、新聞處處長黃偉綸、編劇林超榮等等。最近還有校友回校讓校長證婚,「這裏很多設施都是校友回來落手落腳做的,比如門口的校名和音響,弄音響的舊生與張學友做全球演出,一有空就回來做。」

舊生捐錢給母校聽得多,親自動手做卻很少見。這恐怕與學校的理念有關,「我們講一家精神,當學生把學校視作『家』自然想回來,老師和學生變成一家人,他們自然不會離開。我們還講臨在(presence),男孩子比較遲熟,我們要陪伴他們成長。不少老師也發現,原來這班男孩很多讓人感動的東西,不要以為他們粗心大意,其實感情很豐富。」

學習不二法門

「去年去台灣一家大學上兩個禮拜的工商管理課程,完後在機場告別之際,沒想到有一半同學哭了起來,他們不捨得照顧他們的哥哥姐姐。我覺得他們很有人情味,所以校友們那麼樂意回來,我想也是學校文化的延續。」臧校長說。學校培養那麼多官員、紀律部隊,這多少跟學校的栽培有關。

臧校長說:「我們有童軍、聖約翰救傷隊等活動,如今回頭看很多學生考紀律部隊,可能與此大有關係。最近有一位(舊生)回來探我,我看他一分鐘就覺得像警察,站姿、氣質一看就是紀律部隊,這很可能是以往學校培養出來的。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最重要是培養同學的興趣,多讓他們出外看看,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路。」

臧校長回想當年的中學生活,坦承雖然不算很勤奮讀書,但上課也用心、不搗亂。「有時是否全心全意讀書,要看男孩是否成熟,女孩子一般小五就開始發奮,男孩子卻比較遲。因此,我們不擔心公開試,每個人性格不同,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一樣能做得好。」

當年是什麼原因讓臧校長走上教師之路?「很多老師都是我的偶像,對我來說最重要是中六那年的暑假。當時學校辦補習班邀請小學生參加,我教得很有興趣,後來兩三年還跟他們有聯絡。那次對我的將來影響很大。」

臧校長說。他提到很多校友都說中學時代一些特別活動,比如選學生會,往往讓他們印象最深,決定了他們未來的方向。

「我也是學校校友會的,那麽多年來我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地方,讀書好的走專業路線,一批讀書未必好的,也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創意,結果他們獲得的成就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學校有不少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和獨立思維,比如每班可以設計自己的體育衫,2009年之前甚至出現過短褲校服,可見該校對學生的信任。

這種自主還體現在學習上,臧校長過去教英文科,最明白學習動機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我以前上課第一堂都跟同學說,這一分鐘已決定你今年學不學到東西。意思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不想學,如果不想學的話,老師再努力也裝不進你的腦袋,比如英文的tenses,可能從小學一直都在學,只是不斷在重複,生活周圍也有很多英文,有興趣自然能學好。」

「我看女孩子學英文,從來沒看她們串字,只要有興趣,整個字早入腦了。所以,讀書應該像一塊海綿,遇到水就吸進去,根本是自動去學,一點也不覺得辛苦。」

臧校長也希望老師們當自己是家長的心態去教,「如果我們是家長會怎樣?當然希望孩子成績好,將來選擇多點;同時能發揮不同的才能,這足以影響他們一生。」

在英文方面,臧校長先讓學生覺得它有用,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親身感受。

「最近到訪的新加坡同學基本都說英文,有的同學回來說覺得不大方便,說的不太流暢,這樣他們學習語言的態度將大為不同。此外,還要從興趣入手,我課堂除了教正常內容,還會播歌和電影。一次帶他們去澳洲一個主題公園,特意安排一些節目讓他們表演,如果聽不懂會覺得很悶,所以從需要和興趣入手就能事半功倍,不然則是拉牛上樹。」

校內汽車「兇」地

記得當年看見聖芳濟中學的學生在停車場打籃球,很好奇他們不怕打爛校長的車挨罰?今天這個謎終於解開了。「那裏其實是停車場,不是籃球場,我們希望給他們多些空間,才讓他們打籃球。」說到這裏臧校長不禁耍起幽默來,「以往我們讀書的六七十年代,我可以證明當時的車比較差,一般被球打中就凹進去。」不知道臧校長當年有沒有失手呢?

「近年少了,(打中車的情況少了?)是車子較好,已沒出現凹痕。我們很留心學生的安全,我們的車久不久就會被砸爛,但學生受傷的情況卻少之又少。只要學生安全,我們都會忍受。近年有人提出合法、安全等,也有呼聲還讓不讓他們打?我在考慮,我覺得如果少了場地很可惜,惟有特別留意安全!」

記者說:「其實那塊汽車『兇』地,正好體現學校對學生的寬容和信任。」

臧校長也同意:「其實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傳統,純粹從教育的角度考慮,乾脆叫他們不要打,或命令他們別把書包放車頂,但學校比較小,有時候大家必須學會忍讓和諒解。又比如放學後讓學生留在學校,我們大可以六點鐘關門,學校沒人就最安全了。不過,我覺得教育不是這樣的,學生很珍惜別人對他們的信任,他們的自覺性很強,懂得自我管理,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

聖芳濟中學陪伴同學成長,臧校長1975年回校教書,三十八年來也成長不少。

「記得剛出來工作,當年駐港英兵搞兵營,我負責帶童軍,於是校長叫我參加,我讀書時代不太愛運動,於是說不是自己的type,校長說全校最年輕是你,就你去吧!」

當時參加三天兩夜的遠足、兩日一夜的獨木舟,所有東西都是校長沒玩過的。「那個經歷影響一生,我回來後覺得不難啊!原來很多東西不要光想,如果永遠不起步,就永遠也覺得難,一開始了就發現不如想像中難。幾年前,我們老師和同學在中環行上太平山,當時從下面看上去覺得高,想要走多久才到頂?結果走着走着,中午沒到就上去了,從上面往回看,覺得很滿足,原來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臧校長回味地說。

臧校長覺得一個人的興趣一定要廣,那樣對交際應酬很有幫助。「曾經有個律師朋友,讀書好得不得了,但別人對他的印象一般。比如大家坐下來吃飯,別人談什麼他都沒興趣,很難打開話題。我很希望學生們興趣廣泛,於是圖書館有不同類型的書,從足球到世界酒店介紹等,希望學生不只有一科的知識。」

臧校長個人興趣不斷在變,小時候喜歡中國文學,愛看李白全集,後來又對書法有興趣,還有畫畫、古玉等,到最後決定教英文,開始研究英國文學。記者要他介紹一本影響最大的書,他說是有關邏輯的書,令他懂得用邏輯看待事物。的確,男人大丈夫走遍四方,沒邏輯如何判斷曲直、拆穿歪理?

臧文濠小檔案

家庭狀況:已婚,兩女

執教科目:英文

學歷:教育管理碩士

興趣:畫畫、文學

座右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聖芳濟中學小檔案

校訓:忠誠博愛

成立年份:1963年

類型:資助學生性別:男

教學語言:英文

教師人數:52位

學生人數:880位

地址:咸田街60-64號

撰文︰吳雄

攝影︰郭錫榮

wal terng@hkej.com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