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

美國勞資矛盾正深化

2013/12/12 23:13:31 網誌分類: 金玉其外
12 Dec

美國勞資矛盾正深化/趙令彬

美國經濟充滿深層矛盾,其一是民眾踏上借貸型消費之路,而企業資金充裕卻不願多作投資,造成了結構失衡,令復甦受制且難於持久。這情況又將因另一結構性問題而惡化:企業與民眾收入失衡,將使消費疲弱更甚而增長受制。

從收入分配角度看,當前美國勞工收入佔GDP比重處於歷史低位,而企業收入及利潤豐厚而處歷史高位。非金融部門員工收入對生產值的比例,上世紀下半段期間在61%至65%間隨經濟周期波動,但自2000年起卻呈現下行新趨勢,至目前已降至57%,即使近年失業率下跌亦未能導致該比例回升,而反繼續下降。

上述比重的下降,又導致了家庭收入中位數自2000年來的實際水平下降。由於消費佔美國GDP達七成,民眾的收入趨勢既不利於消費擴張,自會影響增長。必須注意勞工收入比重下降不單出現在美國,也頗普遍地出現於發達國家中。

與此同時,去年企業利潤佔GDP比重升至12%的歷史高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兩大因素造成:海外尤其在新興經濟的業務收益良好,和擠壓勞工回報。單位勞工成本五年內年均增長不足2%,低於GDP的名義增長。另一方面,企業在高利下卻任由資金閑置不作投資。過去投資與利潤波動的相關性很大,但近年這已被打破:投資上升遠落後於利潤的上升。

促成勞工收入比重下降的或有多項結構性因素,如工會勢力下滑,勞工市場全球化,技術進步和人口結構變化等。但周期性因素也不容忽視,在海嘯後的復甦中,利潤與工資的調整呈現反向格局。以美國製造業為例,去年稅後盈利創新高,比2009年的低谷增長了三倍,標普工業指數亦升逾三倍。但同期間勞工市場出現了新變化:就業雖見回升但工資卻有下降之勢。

表現之一是,就業向工資較低的南方轉移,南部的州增僱員工而北部的州則裁員。例如南部的田納西州人均年薪比全國低約一成,比北部新澤西州更低近三成。

表現之二是,新入職員工工資比原有員工的大減,如有的汽車廠新工資竟低了近半,在高失業下工會也迫得接受此類安排,形成了同工不同酬的局面。自然,原有職工更擔心早晚飯碗不保,有調查顯示約六成工人擔心會失業,低收入群體尤甚。

顯然,在海嘯前已開始的勞工收入比重及實際水平下降,在後海嘯時期更趨惡化。美國等發達國的勞資階級矛盾也就更為突顯。這有壓抑消費及增長的不利經濟效果,從較長期看還將引發社會不安及政治問題。資本主義發展至此,又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矛盾如何解決且拭目觀之。

 

   美國勞資矛盾正深化/趙令彬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3/1212/2100728.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