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哭泣的烏克蘭

2014/02/22 08:42:48 網誌分類: 政治
22 Feb

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近三個月來最嚴重的暴力衝突,在首都中心的獨立廣場,數十萬名示威者和負責清場的防暴警察和內衛部隊發生激烈衝突,造成數十名軍警、記者、議員和未成年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聯合國、歐盟、俄羅斯、中國齊聲譴責暴力,呼籲各方克制,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危機,避免進一步騷亂和流血衝突。

這是自去年11月烏克蘭局勢動盪以來,死傷最嚴重的一次衝突,反對派發起和平進軍的示威遊行,呼籲人們拿起武器,不惜流血,爭取議會恢復2004年的憲法,推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而執政黨則指責反對派領導人挑起流血衝突,呼籲示威者立即放下武器,停止對抗,並要向執法機關認罪。

烏克蘭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總面積達到六十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四千五百萬,坐鎮歐陸東陲,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難怪歐盟、美國與俄羅斯都極欲拉攏。

東西方冷戰其實並未徹底結束,今日的烏克蘭,儼然是雙方最重要的戰場,而烏克蘭內部也在地緣、歷史、文化等因素的拉扯之下,面臨向西方看齊(親歐)或向東方回歸(親俄)的困難抉擇。 

200411月發生「橙色革命」後,國內的親歐派與親俄派水火不容,整整九年在首都基輔發生的街頭暴力,令國家一再陷入癱瘓,而歐、美、俄各方強權,也積極介入,爭取利益。 

 

近日在首都發生的新一波動亂,起因是因為在去年十一月,親俄派和說俄語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背棄先前承諾,宣布延後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基輔與西部親歐派的民眾,認定他是屈服於莫斯科的壓力,出賣國家的利益與前途,在失望與憤怒之下,大舉走上街頭,要求亞努科維奇與總理阿札羅夫(Mykola Azarov)下台,為事件負責,動亂延續兩個月,至今無法平息。

 

 

烏克蘭與俄羅斯淵源極深,歷史上烏克蘭又叫做小俄羅斯(Russia Minor),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烏克蘭語與俄羅斯語,同屬東斯拉夫體系,在信仰上,同屬於東正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從18世紀末期到1990年代,烏克蘭都是被俄羅斯和蘇維埃帝國統轄,時至今日,俄羅斯裔佔烏克蘭人口的18%,是國內最多人數的民族,而且有30%民眾以俄語為母語。

 

然而在蘇維埃時期,烏克蘭的遭遇極為悲慘,紅軍和白軍內戰時,犧牲了150萬烏克蘭人,1932年的饑荒,又葬送了近1000萬烏克蘭人的生命,1991年,烏克蘭終於擺脫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身分,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

 

 

只是獨立後的烏克蘭,仍舊無法擺脫俄羅斯的控制,除了因為國內有很多俄裔人口與親俄勢力之外,烏克蘭的經濟,進出口市場都極倚賴俄羅斯,而烏克蘭80%的天然氣,更要靠俄羅斯供應,每逢冬季酷寒的日子,莫斯科便動輒以「斷氣」來要脅,俄羅斯為了捍衛霸權,始終不肯放手。

 

近年歐盟大力拉攏烏克蘭,原本要簽署的《聯繫國協定》,重點就是要建立「深度廣泛的自由貿易區」,允許烏克蘭加入以歐盟為主體,包括挪威等非歐盟成員國在內的自由貿易區,為日後烏克蘭正式加入歐盟做好準備。

 

 

俄羅斯對此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千方百計以強悍的政治與經濟手段,要求基輔當局回頭,加入莫斯科主導的「歐亞關稅同盟」。儘管民調顯示,45%烏克蘭民眾支持歐盟協定,遠高於支持關稅同盟的14%,但是原本就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總統,還是硬生生地踩下剎車掣,莫斯科則以15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33%的天然氣價格折扣回報。

 

在許多俄羅斯人心目中,早已獨立的烏克蘭,其實仍有如俄羅斯的一個州,對於抱著舊日蘇維埃帝國霸權的普京(Vladimir Putin)總統而言,更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烏克蘭是俄羅斯與西方勢力之間,極為重要的軍事緩衝區,失去烏克蘭,等於葬送俄羅斯霸權,更何況還會引發可怕的骨牌效應,這是一場沒有商量的零和遊戲。

 

 

只是今日的俄羅斯,並非昔日的蘇維埃,早就不可能靠著荒謬的長期計畫經濟,來閉關自守,俄羅斯已經被深入整合到全球經濟體系,享受整合帶來的巨大利益,經濟成長與國庫歲收,都得仰賴出口市場,作為經濟命脈的能源業,尤其需要外國資本與技術。

 

另一方面,烏克蘭民眾嚮往西方社會的民主、法治和人權,極想脫離俄羅斯和普京政府對烏克蘭的鉗制,而美國與歐盟,力挺親歐派的立場不會改變,未來烏克蘭人民,能否自決國家前途,免於分裂、重新出發、後勢難料!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