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先天與後天之生及死亡之種類與身心修煉之方式及修煉有成的重要關鍵與靜修之法及容易想不開煩惱重的化解

2014/02/25 10:53:58 網誌分類: 唸經修行
25 Feb

何謂先天與後天之生及死亡之種類與身心修煉之方式及修煉有成的重要關鍵與靜修之法及容易想不開煩惱重的化解法

 




 

●何謂先天與後天之生及死亡之種類與身心修煉之方式及修煉所產生的種種現象與修煉有成的重要關鍵及靜修之法與容易想不開煩惱重的化解法

 

 ※先天之生與後天之生

生的方式是多樣的,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稼接生、移植生、試管生、感應生等,但若簡而言之則可分為二類:先天之生與後天之生。人之肉眼透過三菱鏡可看看,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光線,而且這些光線皆是直線運行,尚有環繞、四散、聚集等獨特的運行規律,且光中有色,光中有亮,當高級能量體欲在物質空間產生新形體,則其會釋放部分靈光出來,這些靈光隨後結合土壤與空氣中之胺基酸、蛋白質、糖和水分等,經過長時間的填補,便形成有形有體之物,例如世上爭論最多,最難以理解的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就可輕易迎刃而解。當雞先天形成之基因或靈體,在後天的土地上經過填充而產生了『體』,則最早的雞就出現了,這即是雞的『先天之生』。雞又有其特殊之本能,開始下蛋,蛋又孵出小雞,於是『後天之生』的雞也出現了,並且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宇宙中所有的『生』,皆是遵循後『先天之生』,發展到『後天之生』的規律。中土流傳之女媧補天,即是女媧於補天之後,利用感應體重新孕育人類靈體,再用天地之精氣,將人類靈體填滿經過氣集之後,生出了人之肉體,這些人即是上古真人。《山海經》就是上古真人智慧的匯集,它是上一個智慧空間的智慧,而非地球上之智慧產生,而黃帝、炎帝就是上古真人之後代,故現今人類可說是高級智慧靈體之生命延續現象也。

前世今生

同一父母所生之子女,雖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接受相同的家庭教育,但長大成人之後,其個性與執著卻大不相同,有的人對錢財看不開,有者對功名地位看不淡,有者對生活十分缺乏安全感,有者心思特別多慮...等,凡此種種即是與前世及夙世所遺留之意種子有關。大凡一個人之外貌、個性、體態,最能還原前世靈體之原貌,例如前世心性慈善之人,其五官大多為清秀靚麗,端莊姣好,不論其遺傳特徵相似於父母,或是其他親屬,其五官都無法擺脫前世原來靈體之形象。有的人之個性大而化之,有者心思細密,有者憨厚正直,有者不論是對朋友或親友皆隨和大方,心境極富愛心、善心,對錢財與物質也很淡薄,性情溫和瀟灑,有的人卻是脾氣暴躁,心機奸巧,甚至心如蛇蠍,此即與前世靈體有關。一般人甚難知曉前世之非,此時即可觀察己身七情六慾中最薄弱之處為何?因為娑婆世界之凡夫,必有其薄弱點存在,此亦是其今生要修持更正之處。一個人若仔細端詳,就可從人之臉上所散發出來之氣息、性情,及心理活動狀況,捕捉前世之信息。有些人對處理感情一事,會顯得特別缺乏常識與能力,此則大多為其前世曾情海生波,為情所困,心靈創傷極重,故今生碰到感情一事,即運轉不過來,甚至遺留怨恨,然而此等之人,若今生能修『慈悲觀』,則可清除前世恨意之痛苦,及今世情感所帶來之痛苦,若能再加強『德』之修煉,則能去掉今生死懼與孤獨之痛苦,可得壽終正寢之福,無形中亦能帶來己身未來三世之財富也

身與心(肉身與靈性)

人出世於有形有體的物質世界,然而人之肉身卻是一個不完美之物體,一般而言,人之肉身使用數十年後即會敗壞,並且伴隨著疼痛與疾病之折磨,最後灰飛湮滅。而且,身體還會束縛心靈,例如:心念反應快速,但身體卻笨重、跑不快,也就是力不從心,而人之靈體是一種先進之『微光體』,它能感知身體之七情六欲、與五官之感受,欲沒有肉體之缺點,靈體不死亡、不受物質之束縛,也不受時間與空間之束縛,剎那間可以穿越時空,隨心所欲由於肉眼之侷限,一般人甚難看到不同的智慧空間,與各種各樣的靈魂、意識體,因此許多人即懷疑其存在,認為隨著肉身之死亡,大腦停止運作,思維意識就消失了,其實靈性意識體不但真實存在,甚至可以獨立存在靈界有極低的智慧空間,有低級的智慧空間,也有許多較高級與層次甚高之靈性空間,隨著人之肉身死亡,靈體會根據不同的智慧類型,進入不同的世界或是輪迴轉世。例如求善之人,就進入良善之空間;求愛之人,就進入慈愛的空間;帶著恨念之人,則進入嗔恨的世界。故不同類型之靈體,皆有其不同之世界。修行之人若能修煉己靈,將各世的智慧與認識轉換加諸於其靈體之上,使其靈體能量充沛,並在高級智慧空間永遠流傳下去,此即是達『永生』之境界。永生並非指身體之永生,而是指靈性智慧的連續。德性高超之人,因為有『德』這種能量的支持,其靈性智慧壽命長,千年萬壽,靈性智慧體可超越時空,在空間中不會散開,永遠不會消失也。

生死之間(一)
世人心中常會生起:『我死了之後會如何?』之念頭,並對之懸念不忘,甚至惴惴不安。其實一個人活著之時,其靈體即充分表現出其往生後之概況,例如一個人自幼即特別敏感,易驚易咋,此人死亡之後,其靈體之感應即會幾倍、幾十倍的益加敏感,其靈體對微風之流淌,及空氣中發出之響就會特別敏銳,細微的空氣流動與聲響,對他都會是極大的震撼故若要往生之後,能躡風雲而凌霄漢,跨日月而駕星雲。一個人在世之時,就會學習淡泊心性,涵養靈性,使之深遂寬廣,定靜寧謐,進一步看透世間之『成、住、壞、空』乃是如鏡裡虛花之自然過程,若世人能真正了悟此自然現象,就可不驚不懼了有些人活著之時,薄倖寡恩,甚為貪焚,如被膠粘,如同繭縛,此類之人往生之後,其靈性就會在貪婪之靈體中循環,難以擺脫貪焚之束縛桎梏。貪焚是一種『負能量』,雖然貪焚能滿足一個人之欲望,使之竭盡心力追求,然而在逐臭趨羶之過程中,貪焚會斵損不少靈體之能量。而且極多的貪婪是經由剝削他人而得到,因此,此舉會形成另一種的潛意識反擊,縱能逃過陽律,亦難逭於陰讉,當其靈體脫離肉身進入空後,此種反擊會更加突出明顯,貪婪者之靈體會不斷受到傷害、攻擊與摧殘,並進入黑暗、昏濁的空間(地府)因此,若世人有此種桀驁頑冥的不良智慧習氣,其靈體就會飽經斷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痛苦。屆時,他就會明瞭痛苦不是離開肉體就能解脫,而是在生之時,就要在靈魂深處修持消弭這些不良智慧習氣,有道是:『途分善惡憑君擇,境判升沉在己求。』即是此理也。
 
生死之間(二)

靈體於脫離肉身之前,不僅會受到肉身之束縛,亦會受到在塵世上各種欲望渴求、精神之壓迫,使靈體產生恐懼、不滿、悲傷等之情緒,此等情緒會壓抑靈魂,使其受到痛苦、煎熬。靈魂離開肉體,本應是一種解脫,然而一步之差,千里之謬。一個人在生之時,若糾纏了太多難以禪述的後天執著與十惡八邪,則痛苦不但無法隨著肉身死亡而解脫,反而會掉入夜臺昏暗的淒涼陰界而空垂淚。一個與世浮沉者肉身死亡之後,其靈體皆會帶著大量的後天認識,有牽掛、有執著、有繁華春夢、還有許多癡愛貪嗔、功名富貴、生活眷戀、歌臺舞榭、崢嶸的事業等,這些都會在其肉身雖死,而靈體仍帶著縱瀉西江之水亦難以濯洗的後天執著,如迷雲迷雨般阻礙了靈魂進入各層天淨土。因為各層天淨土是光明一片的,而這些重濁的靈體並不具備這種素質,因此這些靈體無法進入淨化的靈性空間。愈執著之人,受到在生之時的孽礙束縛愈久,有者數月,甚至數年,更有甚者,它需要數十年、數百年的時間才能擺脫這些束縛,亦有些就此飄盪在陰陽兩界,久之即會停留在其適合之處所,這些處所的環境大多是較潮濕陰暗的,如地下室、曠野山坡、無人凶宅等陽世間之人若碰到這些靈體,即常會有不舒服、奇怪之異樣,甚至有顫抖之感,此即是受到陰性靈體干擾了生物磁場,此種干擾嚴重時,會令人生病、運勢變差、思維混亂,做出錯誤之判斷,故若世人住在陰氣極重之房舍、或房間要注意常開門窗,讓空氣流通,陽光能照射入空間中以添陽氣,則可減輕其害也

面對死亡
惟有『死亡』,才能真正讓世人明白在生之時:所有執著的追求、辛苦的財富累積、錙銖計較的爭鬥,都是過眼雲煙、身外之物,正如滄海桑田一般。人生在世,終需面對死亡,有的人瀟灑以對,有者含冤抱憾,有者歹戲拖棚,有者蒼促謝幕,在面對死亡前,一般人皆會面對驚慌失措,恐懼不安,難以接受,怨天尤人到最後被迫接受,被迫懺悔之過程。一個人在死亡過程中,靈魂會重新編製恐懼的鏡頭,或是可怕的景象,抑或祥和的畫面,此過程乃是取決於這個人在生之時的靈魂層次決定。世人若知曉此理,就會懂得如何贖回前愆、如何說善言、做道德事、豁達過生活,並作如是觀。曾子云:『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面對良心、道德之譴責,乃是最痛苦不過之懲處,故人生在世,平日就應常常做到安心、靜心、廣行功善積德,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內不愧於心面臨臨終前,若能注意下列步驟,就可減少靈魂在陰界產生恐懼意識所帶來之痛苦:、真誠懺悔:要從內心真誠懺一生中所做過之錯事,而且愈詳盡愈好,若有負於人,則要盡力彌補,並讓其知曉,或是做善功回報、找回童心:亦即盡己所能、回憶一切美好的事物,即是讓己身心情能輕鬆詳和,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形成一種祝福力,增添靈魂能量、消除怨恨人之怨恨往往就像一種如中鴆毒的靈魂,設定如果一個人怨恨填胸臆的辭世,他就會進入下一個空間,而在那裡,他會發現人人都有著和他一樣,甚至更深的滿腔怨恨與仇恨(如阿修羅界)故世人可將心中的怨恨向師父、道友、神父、上師、親朋吐訴,不要壓抑在內心深處,因為傾訴出來之後,壓迫感就會得到紓解,當然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生之時能修持心性,提昇境界,未來就可避免那些痛苦之歷程也

 因果輪迴

 輪迴是靈魂提升、智慧發展的一個必要過程,有的人於夙世中造下惡因、或執著於酒色財氣,而這些執著與惡因,即是未來智慧發展的障礙,這些惡因與執著往往甚難解開,只有經過輪迴循環,方能將錯誤糾正過來。世人靈魂輪迴過程,可分為下列數種情況;一、靈魂超升於天界各淨土:天界淨土世界是充滿著『慈悲、善、信、愛、德』,若一個人超升於天界各淨土,靈魂就會變成純潔的五行光體,他有著人體的一切感應,具備肉體五官感應的優點,卻沒有肉體拖累、及生老病死的缺點。二、靈魂再轉世為人:轉世為人的痛苦根源,來自夙世造下的『因』。當一個人碰到無法突破的關卡時(如貪名、貪利),靈魂就無法遞進提升,必須將錯誤糾正過來,若解碼順利,靈魂就解脫了;若解不開,就要再多次輪迴。故俗語有云:『名利是禍,萬端都因名利而起;名利是災,萬惡也因名利而生』即是此理。三、靈魂墮落於三惡道:慳貪者,易墮於惡鬼道;嗔恚者,易墮於地獄道;癡迷者,易墮於畜生道。、靈魂被打成散靈、魂飛魄散:靈魂脫離肉體之時,因為極重之業力而魂飛魄散,若靈魂被打成散靈時,靈魂就會殘缺不全,需經過極長久之時間方有機復合。世間任何事物,短暫看來都是真實的,但若從長久來看,卻是虛假的。故若要從無窮無盡的執著與追求中解脫出來,必須要明白『得就是失,失就是得』的道理,然而『得與失,失與得』是針對二個空間:『陰和陽』而論,並非單指陽性物質而論的。得就是失:若一個人獲得無數財富時,己身就須付出極多的精神能量,同時也可能因此讓他人受到傷害,這些他人受到的傷害與己身付出的精神能量就是『失』,如此看來,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若一個人平日眾善奉行,為道做出許多貢獻,他人就會心生感恩,靈界仙佛亦會加持,你的靈魂能量就會日益充盈、節節高升,如此看來,失就是得。

 死亡之種類-意外之死、怕死

車禍、溺斃或其他意外之死亡,皆意外之死。意外之死,通常事出突然,加之人死之前,心生恐懼,故許多死去之人魂飛魄散,然而若此人生前具有德行,則其靈魂就會很容易聚集起來,因為『德』是一種凝聚的能量。有的人生前不孝,則意外之死,會令其靈體殘缺不全,來世多落入三惡道,失去人身。有的人生前以孝為先,則其靈魂很容易就會與證果之祖先相感應。有的人生前具有宗教信仰,則其靈魂就很容易為高智慧靈體(聖神仙佛)引導至高一層次的淨土世界裏。世上有些人事業有成,廣積財富,過著錦衣玉食之生活,由於害怕失去現有之一切,所以非常怕死,一般人聚財就易奢華,或造孽事、或遭禍事(若太享福,德不足必有禍,甚至其財富根本就是『不義之財』,則此類之人靈性就會漸失,面臨死亡之時,即會心驚膽顫,充滿各種恐懼,因為人死之後唯有『業』隨身,財不隨身。又有些人害怕離開親人,膽怯易驚,不敢面對死亡,有的人病魔纏身,心中充滿極大的恐懼,在恐懼中掙扎,面臨死亡時,帶著這種心情溘然而逝,驚懼的走在那條孤獨的路上,凡此之類皆屬怕死之人。生有何喜?死有何懼?一個人愈怕死,則其在死亡的道路上就會恐懼愈大。在生之時若不修行,其在死亡之時的恐懼和痛苦就會很漫長,死亡之後的死懼和痛苦就會更漫長,故若一個人能心胸坦蕩,培養德性,安份守己,輕鬆自然,明白世上本無物可得,人生就恍如『南柯一夢』般,則其面對死亡就會看得很平淡,不執不戀的超脫。

死亡之種類-求死

求死可分為二種情況:一為後天陽性意識體的求死;另一為陰性意識體(潛意識)的求死陽性意識體求死,出現在有些人心胸狹窄,凡事想不開,想一死了之,有些人事業不成,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或受他人冷嘲熱諷,想一死了之;有些人帶著極大的怨恨,思想意識受到束縛,又覺得自己沒有力量反抗,因而求死;有些人因為受到污辱而求死...等。他們常以上吊、投河、服毒、跳樓等各種方式自殺,此皆是陽性意識體之求死。陰性意識體求死,出現在有些人活在世間,覺得一切都很乏味、無聊,或是對世間只看到陰暗的一面,認為人生不公平,活著沒有意義,這種潛意識會慢慢結束掉自己的生命。因為這是潛意識作怪,所以自己往往沒有警覺,但是靈魂會慢慢給造出病來,身心開始憔悴,或者是鬼使神差地讓此人做出違法或極危險之事情,出現意外死亡或生重病而亡,此皆是陰性意識體(潛意識)求死之現象。求死者死後,本以為可以就此得以解脫,可以擺脫世間的痛苦和煩惱之事物。例如,不再受到感情上的痛苦折磨,心靈上之不再受到委屈,不再受到傷害,可以一死百了,其實這是其不明白死亡之過程與死亡之後的現象,若其明瞭了,就不敢去求死,也不會去求死了。例如上吊自殺者,雖然身體已死亡,但勒在他脖子上的那根繩索,在他死後的魂體上仍緊緊的勒住,他會在一段甚長的時間,一直在『死』的痛苦印象中循環。還有些人因『恨』而死,以死為解脫,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由於其在生前有極大的怨力,此怨力即會連接著陽性空間,其靈魂也會因而飄蕩在陰陽界,忽陰忽陽,不僅對陽世間之家人造成困擾、驚嚇、生病,對其所怨恨之人也是一報復力,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成不良之影響。

 死亡之種類-混死、自然之死

有的人不學無術,昏昏噩噩一生,活不知生,死到臨頭亦不知死,這種人大多數時間不講道德、不講倫理、不懂規矩、不守法律,一生都在糊塗中度過。若一個人昏昏噩噩,不學無術,平日打街駡巷,對左鄰右舍不懷善意,做事霸道,不知上進,則其面臨死亡之時,周圍大都黑氣繚繞,陰氣極重,死亡之後,因為無德,一旦靈魂離開了身體之倚靠,其靈魂就會感覺身處寒冷、恐懼、孤獨之空間。因為這些人生前沒有明確的目標,死後靈魂也就更沒有了目標,無法感應高一層靈體引領其歸於淨土,則其靈魂就易飄墜,甚至來世失去人身『自然死』乃世人正常的生、老、病、死,也是一種普遍現象。有些人平日遵守道德,做事不昧良心,不佔別人便宜;有些人一生清淡,鮮少殺生(或不殺生),做了不少善事,此類有德之士壽終之時,就會自然死亡。在生之時,他們總是回憶著自己的過失,於面臨死亡之時,他們會在內心懺悔自責,在懺悔自責的過程裏,過失得到了心念的安撫,腦海中不良的念頭就會逐漸消除。臨終之時,他們通常會見到自己已逝的親人、一個一個的出現,感覺像是幻覺。亦有者在臨終之前,突然會有迴光返照現象出現,說已逝的親人來看他、來領他,有時亦會念叨著對子女不夠關懷而責備自己。死亡之時,靈魂於脫離肉體的瞬間,他會突然感覺一身輕鬆,身心開懷舒暢,甚至上升到中三界的淨土,在中三界的空間靈體,就有能力(能量)助佑兒女子孫,透過托夢之方式與陽世親人見面。當他的天福享盡要再投胎轉世時,他的靈體仍會帶著很高的能量與智慧,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平安順遂,生活圓滿幸福,此即是正常自然的輪迴。

 死亡之種類-身死心不死

身死心不死者,大多為在生之時有宗教信仰、或有修煉之人。這些有信仰、有修持之人,往往在生之時就看清人生,他們不會偷、盜、搶,也不會在俗塵中因享樂而留戀,他們平日講仁義道德,有慈愛、悲憫、良善之心,經常做很多大善之事、積德之事。只有內心中有『德、信、慈、善』之人,對死亡有正確認識之人,才能在面臨死亡時,呈顯安詳自在、心境平和,因為他們將『死』視為是新旅程的開始,是進入新世界的開始,對言些人而言,『死亡』乃是一件美好之事。人之死亡,是依『地大衰竭、水大衰竭、火大衰竭、風大衰竭』之過程:地大衰竭-是指身體衰竭,身體漸漸不聽使喚,無法隨意志活動,說不出話來。水大衰竭-是指眼淚、鼻涕開始乾涸,三個丹田的水,往下歸於一(三個丹田是指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在腦腔,即松果腺、頭頂輪;中丹田在胸腔羶中穴,即心之所在;下丹田在腹腔,即下腹部之處)火大衰竭-是指人之體溫逐漸下降,熱能從四肢尖端散發出去。風大衰竭-是指呼吸逐漸微弱,最後完全停止,只剩下靈魂意識體。他們在死亡時,往往會感覺天暗下來,靈魂瞬間穿越了『陰陽界』和『黑洞』,然後旋轉起來,在旋轉的過程中,他們心境安詳,沒有恐懼,接著天霎時亮了,出現一片光亮(此光亮可分四種類型:極白之光、極黃之光、極藍之光、極紅之光。出現此四種極光,即是本尊之光,見到本尊之光,其實就是見到『自性、己身佛性』,光即你,你即光,此光永不消失,即刻成佛)。然後,見到他們所信仰之人-天尊、佛、菩薩、上師、天使、阿拉、本尊等等,接引其歸位,他的靈魂即進入了高智慧的淨土空間,脫離了『輪迴』的痛苦,此種之『死』,才是真正之『解脫』也。

 身心修煉之方式()

身心修煉之方式,主要分為『陽修和陰修』,而陽修和陰修中,又可分為『性修』、『命修』、『性命雙修』。陽修三法:一、『陽性性修』:即是心性之修煉,亦即是對已身靈性和智慧之修煉,修改在凡塵中的不良習氣,然後按照己身之願力對靈性進行改造。俗云:『人慕君子,行則小人。』一般而言,一個未開悟之人,其身心智慧往往有許多錯誤的認知,故性修之過程,就是不斷修正、改善,提升靈性智慧、明是非、悟真理,讓己身的後天認識和作為,皆符合宇宙自然發展之規律。這些規律,有些可從科學之驗證來認知,例如物質世界的自然規律,有些則需要一個人的靈性感應去認知,例如靈性空間的現象和規律,需要一個人不斷透過開悟,亦即『明心見性』,方能得以認知。二、『陽性命修』:即是對肉身之修煉,此種修煉多以道家吐納氣功為主,因為要靈體清靜詳和,首先要先平衡五藏六腑之氣息,例如若心臟氣息不穩定,心理氣息很亂,即會產生『心亂如麻』之感覺,若肝藏氣息不穩定,人就容易嗔怒,脾氣難以控制。由於一個人的後天認知來自於肉身,故唯有肉身五藏六腑氣息穩定,一個人的靈性和磁場才能穩定,不良意識方能得以糾正,這種以穩定五藏六腑氣息之平穩,來調整靈性的穩定之修煉方法,稱為『陽性命修』。三、『陽性性命雙修』:即是綜合以上二種方法,同時對『靈性和肉身』進行修煉,此種修煉方式不僅效果佳,修為成功率高,速度亦快,因為五藏六腑氣息之平穩與正確的靈性認知,二者可相輔相成,增進彼此之修為,可謂事半功倍也。

 身心修煉之方式(二)

陰修三法:一、『陰性性修』:即是透過宗教信仰來加強心性之修煉,例如信仰道教之人,於歸空之後,他們和有相同信仰,仍在塵世之信徒就會有靈性之相互感應,則真修實煉有感應到之信徒,他們的修煉和已歸天之靈性智慧體就有能量之交流和溢注,彼此的靈性會因為不斷的能量反饋而得到提升。然而一個人莫以為有了宗教信仰,未來就一定可以上天堂、或回歸各淨土。因為有者陽奉陰違,表裡不一,實際上是表面信,但內心並不信;有者表面慈愛,但內心並不慈愛;甚至有者對眾人講善、講德,自己的所作所為卻不講善、不講德,背後做著爾虞我詐、醜惡的事情,則死後無法上天堂,也無法回歸各淨土。又例如有些修行人,乃屬某一師門(如鸞門、道脈某教派、佛門某宗門、或西方宗教)之弟子,其身心修煉就會與師門之歷代師尊、同師各弟子有靈性間之相互感應,與他們同修、同煉、同昇,故許多人在修煉的過程中,若碰到疑難或瓶頸,就容易有心電感應、或在定靜中、或在夢境中看到師尊、師祖、聖神、佛菩薩親自點化,此亦是陰性性修之一種。二、『陰性命修』:即是一個人在生之時,做了許多有德之事,對他人有深厚且良性之影響,則當其歸天之後,塵世之人就會以懷念其德澤,或以感恩之方式對其靈體進行能量會無形中充實、且擴展靈體的能量。三、『陰性性命雙修』:即是上述所言,有宗教信仰或有德之士歸空之後,獲得具有相同信仰的人士或眾人對他的靈體進行能量反饋,從而使他們在淨土或靈性空間中、靈體不斷獲得能量支持的修為方式。故陰修之特質,即是修行者將陽性思維意識能量,不斷的對歸空之靈體進行陰性能量之補充,自己並從中獲得陰德之謂也。

 靜修之法
修行除了『為善積德、博愛、慈悲』,還要從『靜』字上下工夫,要使自己能『安靜、定靜、涵養心性』,因為欲淡化劣根、不良之心念,主要靠『靜修、禪定、打坐、內觀』,故〔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凡夫俗子的許多錯誤認識與意念,都是因為不靜而產生,而靜可以『沉澱浮躁、安定精神、過濾淺薄』,故若能常『入靜、禪定』,則思維意識即可達到澄明並生正念覺知。然要如何才能入靜、不生雜念?靜坐者首先須秉持『平常心』之心念,妄想不生,只求心靈平靜,並反觀內照,切莫好高騖遠,未靜而先有妄念。以下略述數種靜修之法:一、獨靜:自己在打坐時,頭、背、腰宜直,呼吸進出勻靜,神光內歛,萬緣放下,身心俱空,天寬地闊,此時或結手印,或可持咒,或可內觀,而人只要一靜下來,思維就會重新排列,自動糾正不良之心念,且氣血周流百脈,自然暢通調勻。二、與眾生同靜:打坐時,觀想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觀想他們就坐在自己的身旁,一起打坐修煉。三、與同脈門人同靜:有門派之修行者,打坐時,觀想四周出現同門人與你共同修煉,此種觀想可使你的靜坐狀態穩定,並產生大慈悲之責任感,如此長期打坐下去,潛意識帶領同門人共同修煉之責任感會益發堅強,不但可輕易入靜,亦可入靜至甚深之狀態。四、與生靈同靜:打坐時,觀想天下一切蒼生、動物、生靈與你同靜、同修煉,若能常有此種感受,則它不但能修正己身不良之心念,眾生靈不良之心念,亦會得到善的感念。五、與天地同靜:打坐時,觀想自己與眾生融入廣闊之天地、草原、森林;融入浩瀚的海洋、蒼穹、星群、宇宙,進入高超之狀態,在此狀態中,靈魂得以淨化、暢通、遞進、昇華。

 修煉之現象
當一個人在修煉或煉功達一定火候時,就易出現種種不可思議之現象,例如有者在修煉時,身上會出現一種麻麻的感覺,此即是在增添你靈魂的魄力,協助你增加排除恐懼的智慧。有者在修煉時,會看見種種不同的光亮顏色,此乃是天目穴感光的一種現象,出現白光,乃是在增加你靈魂的能量;出現紅光,乃是在增強你靈魂的穩定性;出現藍光,乃是在淨化你的靈魂;出現紫光,會增強你修煉的功力;出現黃光,乃是在增加你的陽神(即後天智慧);出現綠光,乃是在增進你心靈深處的愉悅。有者在修煉時,會出現熱感,此乃是在增加你的愛心,增強你靈魂的能量;有者在修煉時,會感到全身如飄飄欲仙之輕盈,此乃是在放鬆你的神經,增添靈感;有者在修煉時,會感到全身重如千斤,此乃是在增加你的德性;有者一修煉,就昏昏欲睡,此乃是在增強你的陽體能量。有者修煉層次較高時,會出現「魂動」現象,例如在睡覺時彷佛醒了過來,並翻身起床外出,過了一會兒又回到床上睡覺,然而真正醒來時,卻發現根本就沒有起來,但之前的景象又歷歷在目,此即是「魂動」現象,魂動並非是夢遊,因為起來的是魂體,而非是肉體。在魂動的過程中,發生或見到的人、事、物,往往可以得到驗證,但有時所到之處,乃是另一層次的空間或時間,故有些所見與平常身邊景象不同,例如房屋外貌改變了、或家俱擺飾、擺設、房間、大門方位不同等等。若出現魂動或是出現光影圖像時,不要用陽性主觀意念導引,要順其自然,因為這些過程是在連貫今世與夙世中,各個年代中的智慧和記憶,其目的在通曉前世今生與後世。上述之修煉會隨著修煉者層次之提高而自動完成,切忌執著追求,要做到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大道自然,否則會變成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也。

 修煉有成的重要關鍵
修行不在時間早晚,關鍵在於要心誠而信,亦即是要在內心深處真正相信修煉之目標。有的人修煉至晚年才開悟,有的人瞬時就開悟,故世俗所云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僅只是單純的愓勵之言,而是真有其事。修行不是表面上做得好就是修,而是要有內心、良心、靈魂之感知,一般而言,人們對人、事、物之認識,往往要經過瞭解、疑惑、驗證、實踐、感知之過程,但有些人對某些事物可以直接進入感知狀態,感知狀態沒有語言和文字,沒有經驗,沒有圖像,只有「知」,這種「知」,沒有具體的內容,只是一種狀態。拜神禮佛要知其理,才會有感知、信知,不知其理,沒有感應,靈魂的認識,就只是一般人云亦云的跟隨認識,如此儘管修行多年,仍會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它是不是真的?此種信就是虛而不實,故修行者要能真正體悟,要明悟其理,要知其規律,要有感應,要有靈魂承認,這種信才是真實的,佛家將這種感知稱為「開悟」。有些知名的修行者或是住持,他們修行一生一世,到了晚年仍會因為名利之心而做了惡事,此即是其內心的恐懼使其內心的信仰受到動搖,造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反觀許多普通的信徒,後來或中途才修行的,因為他們的靈魂瞬時感應到修之真諦,他們真誠的信仰,他們瞬時得道。人生在世就如在假像中生活,若是世人能識透這些假像,就是開悟。若要識透這些假像,首先要定心,要多行善事,要修心,要積德,要多做好事,要有愛,要讓善的意識體充盈,佔據整個心靈,則不良的能量就沒有發展的餘地,並且逐漸消失,靈魂就可以得到提高、昇華、蛻進,相對俗塵而言,那就是「永恆」。

 師法自然
開闊的胸襟,有助於靈魂穩定、平衡情緒、提升修養和氣度,亦是增添靈魂能量的甘泉活水,而欲開拓萬古之心胸,則可透過在自然界中之修煉輔成。而所謂自然界者,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是指暮色朝霞、壯麗的山川、潺潺的流水,蓊鬱的森林、如茵的草原、彌芳的野卉等。人文景觀是指思想、文化風俗、傳統...等。它們來自於長輩的傳承、周圍的親朋好友和浩瀚的書籍裏。遇事容易想不開或性情內向者,可透過漫步山林野徑、沐浴在簌簌山風中,或凝望泛著粼粼波光的溪湖,仰望湛藍的星空,置身在古樸謐靜的田園村舍,讓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活動中,使自己安靜下來,如此心胸就可以得到薰陶、得到調整。煩惱重重之人,應常反躬自省己身行為,或將苦悶對親朋好友傾訴,或多接觸天真無邪的孩童,多穿輕淡顏色的服裝,使自己能夠輕鬆,勇於面對世俗社會的壓力,或是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運動與正當活動,讓潛意識從種種壓迫中解放出來,如此生活才能清閑、才能自在。因為一個人若經常受後天環境壓迫情緒,久而久之,內臟就容易產生病變,潛意識和靈魂感應體經常受到壓迫,生命力就會受到破壞,容易遭受意外死亡、或是短壽之來。修行的目的在於『解脫、或超生各淨土』,此可從一個人的心境是否達到應有之層次來判斷?與其世俗聰明才智、外表美醜無關。若一個人活著時心胸開闊、眼界遠大,心性開朗率真,自然不會與人計較,平和愉悅,則你就已經進入了天界淨土。若一個人活著時心胸狹隘,總是煩悶緊張,體會不到藍天綠地的盎然生氣,缺乏赤子之心的天真,則如此之心境已遠離淨土甚遠,死亡之後,欲得到解脫亦難矣!

※以上轉載自宗教寶書……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