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見面

2014/03/22 08:43:38 網誌分類: 生活
22 Mar
        我是地球上死剩那幾個沒有WhatsApp的人。

        很多人不滿我沒有WhatsApp為他們造成極大不便。「好心你買部iPhone啦!」「我有iPhone呀。」我說。這當然令他們加倍憤怒。但我也想反問:你們是不是啞的?要找我直接打電話給我不就行了嗎?我做人的原則是將一切事情簡化。世界本來就很簡單,為甚麼接收一個訊息需要先後檢查WhatsApp、email、facebook、短訊、微博、WeChat……你有多久沒跟朋友說過一句話?我喜歡煲電話粥。講電話的感覺很親密,比見面更親密。

        WhatsApp還有個「攞命剔」,剔了即是收訊人已經閱讀訊息,但怎麼還沒有回覆?他看了我的訊息已經足足半小時了,他是不是對我不感興趣?有些人明明即時看了,卻又要扮晒嘢忍住唔覆!擺款和猜度等無聊行為不斷虛耗人類的精力,不知是否因為這「攞命剔」威脅着太多人的身心健康,聽說後來可以選擇取消這東西。

        還有更攞命─WhatsAppGroup。不是一個group,而是一百幾十個group。同事、舊同事、大學同學、中學同學、小學同學、幼稚園同學、瑜伽班同學、親戚、業主立案法團……精神崩潰未呀?我不想加入、或被加入這些group,更不想整天收到「嘩!」、「吓?」、「哦?」的白癡訊息。

        諗清楚有無需要先

        看了一篇周潤發的訪問。發哥貴為大明星,大把錢,卻仍跟平民百姓逼地鐵。「有乜所謂?地鐵有百分之九十嘅人耷低頭(玩手機),根本抬唔起頭望我,鬼知我入咗車廂咩!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啦!係咪呢個世界人有我有,人要我又要?要諗清楚,有無咁嘅需要?我無智能手機,係我唔需要,我用個電話打出去,話畀人知我返緊嚟食飯喇喎!收線。」

        除了發哥之外,現代人是不敢打電話的。在WhatsApp和facebook可以由早上吃餐蛋麵講到今日老細黑面,面對面吃飯卻啞口無言。這些人的身體雖然會動,卻都是「情感植物人」。有人說將來有天,人死後可以把靈魂「寄存」在網絡世界。何需等到死後?現在靠着WhatsApp來維持生命的「植物人」,未死都已經把靈魂寄存在網絡呀。得閒又可以上網拜山,幾爽。

        無法取代的關係

        我有一位朋友在香港的模擬雪場學滑雪。與他同行的友人一個月前在YouTube搜尋「Howtoski」,N條片段詳細地教滑雪,他在家裏跟着練,一個月後到模擬雪場上第一課,這輩子從未試過滑雪的他瞬間就滑得有板有眼。交幾千元學費去請教練,似乎跟上YouTube免費學習差不多。Well,網絡資訊為人類帶來功能性的便利已不用解釋了,但卻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有人說,要見面隨時都可以見啦。是嗎?真的是這樣嗎?明天那人並不是必然存在的,我自己也一樣。此刻活生生在你面前而你連眼尾都不看一下,如果明天再也沒有機會看見他,你連懷念的資格都沒有。

        現代人好像已經忘了「在一起」的感覺了。現代人沒有所謂「在一起」,每個人都各有各的,就算同枱吃飯都像搭枱,各人只顧低頭WhatsApp,有甚麼事情非要立即回覆不可?美國總統嗎?還是全靠那聲「嘩!」、「吓?」、「哦?」才得以改變地球的命運?坐在眼前的是一個「人」,一起吃飯並不是要秒秒鐘都在說話,一定要「發出聲音」,很多人連一秒鐘的沉默都受不了。有時沉默不代表相對無言,而是享受時間流過。

        我始終認為朋友是需要「傾計」的,這是WhatsApp或facebook永遠無法取代的「人的氣息」。能爭取多見一次,就珍惜一次。

        (下周六待續)

        www.daisywong.com.hk

        www.facebook.com/daisywonghk

        王迪詩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