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盲目擴張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4/04/10 08:42:25 網誌分類: 經濟
10 Apr
        且說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股市、樓市大跌,強如粵海集團,亦出現財困,1998年中期業績已出現6億多港元的虧損。本來,以具有廣東省府背景的粵海集團而言,幾億元的虧損可謂「濕濕碎」,然而,「廣信事件」的衝擊,爆發紅籌信託危機,影響之下,成了粵海集團「壓死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

        金融風暴稻草壓死粵海

        說來,此廣信集團大有來頭,母公司全名「廣東國際投資公司」,為省級國企;廣信成立於1980年年杪,受託替廣東省在內地及海外市場集資,透過融資、基建、酒店、證券買賣、進出口貿易等業務營運,支持廣東省經濟發展。廣信手持「上方寶劍」,迅速擴張,在本港大展拳腳,主攻地產、股市,1997年年底時,總資產達327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內地「信託」業來說,僅次於中信。

        然而,禍福同門,廣信急速擴張,滋生內部管理混亂、項目審批寬鬆、風險意識差、盲目或不負責任地執行地方官員的「計劃」等情況,及至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廣信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68.23%,資不抵債差額達146.94億元人民幣。廣信資不抵債,爆發紅籌信託危機,牽連甚廣,粵海集團亦難以獨善。

        粵海之弊端與廣信頗多同出一轍,面對沉重債務,集團所轄本港方面的機構,向廣東省府告急求助,表示現金流營運有困難,其中於1995年發行之7200萬美元的商業票據即將到期,曾向本港個別商業銀行求助,希望以「債冚債」,卻遭婉拒,轉而向香港中銀求助,香港中銀按規定必須由廣東省府出具擔保,無奈當時內地法例規定;地方政府無權為企業舉債作擔保;卻又不能讓粵海宣佈破產,只有動用省府盈餘儲備拯救,以濟燃眉之急。

        然而,救得一時救唔到一世。要徹底挽救粵海,必須清楚其營運及債務實況,廣東省府遂聘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對粵海的資產、負債等狀況進行審計。

        不審計還自可,一經審計,大吃一驚。從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底止,粵海的現金收入只有7億元,而現金流出竟是93.6億元,此龐大現金支出,包括償還60億港元債務、支付利息20億港元。

        如此一出一入,相差86.6億港元,換句話說,廣東省府縱然撥助86.6億,粵海的收支平衡也只能維持至1999年9月底。為此,粵海必須立刻進行業務及債務重組。

        審計揭發資不抵債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臨危授命,對粵海、南粵、粵投及廣信作出全面審計。卻原來,截至1998年年底,這四家公司的總資產,只有287.56億元,而總負債高達489.86億元,資不抵債超過200億港元,大大高於較早時「重點審計」中顯示的91.2億元。

        粵海系之所以如此失策,畢馬威的評釋為:「投資不善;貸款無方」,「主次不明、項目重疊」,「缺乏制約、監控無力」,「弄虛作假、帳實不符」,「參與投機、損失慘重」。

        面對此無底深潭,廣東省府除了宣佈粵海及南粵因資產質量嚴重低水,不能應付到期債務,決定重組,即時暫停支付所有到期貸款本金,只支付利息。與此同時,聘請高盛為重組顧問;畢馬威為重組財務審計師;謝爾曼、齊伯禮為重組法律顧問。

        廣東省府釜底抽薪,加上「大石壓死蟹」,依仗「老外」才幹重組,粵海系能否「一舖翻身」?下周四再拆局。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