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滬港通:不需另開戶和換彙 額度先到先得

2014/04/14 17:33:44 網誌分類: A股 期指分析
14 Apr

解密滬港通:不需另開戶和換彙 額度先到先得


A股賬戶炒港股,港股賬戶炒A股;人民幣進人民幣出;投資額度先到先得

上周資本市場最火的話題莫過於“滬港通”。由於細則未出,滬港通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計劃?投資者應該如何參與?這些都成為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近日,上海證券報從權威市場人士處獲悉,滬港通與2007年“港股直通車”最大的區別在於,投資者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不需要自己換彙,投資者不用去對方市場開戶,就可以直接投資對方市場股票。

A股賬戶炒港股港股賬戶炒A股

盡管內地和香港證監會的聯合公告裡寫得很清楚,滬港通將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包括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但很多投資者都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以為在滬港通機制下,內地投資者仍需要到香港的證券公司開戶,才能買賣港股。

記者從權威市場人士處獲悉,通過滬港通計劃,香港和內地的投資者不用去對方市場開戶,就可以直接進入對方市場投資。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A股賬戶買賣港股,香港及海外投資者則可以通過港股賬戶買賣上海股票。香港投資者在香港通過香港經紀商買賣上海股票,內地投資者在內地通過內地證券公司買賣港股。

“以港股通為例,內地投資者只要有A股賬戶,買賣試點範圍內的港股就跟買賣滬深股市的其他A股一樣,點點鼠標就可實現。合資格的投資者需要做的可能是,像開通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投資權限一樣,去內地證券公司開通港股投資權限,甚至不需要重新開戶。”上述人士表示。

人民幣進人民幣出

交易貨幣及可能存在的彙兌問題是當前投資者最困惑的,相當一部分投資者以為通過滬港通買賣港股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港幣,而這會面臨外彙管制。記者從權威市場人士處了解到,滬港通借助離岸人民幣中心,完成雙向人民幣換彙,實現投資人民幣的完整環流,且全程全封閉運行,因此並不存在與現行外彙管理制度交叉或衝突的問題。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上周五在例行發布會上明確指出,滬港通僅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投資者須以人民幣進行投資。聯合公告在談到滬港通的積極意義時也提到,滬港通既可方便內地投資者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投資渠道,便利人民幣在兩地的有序流動。

但是港股主要以港元計價和結算,投資者如何直接以人民幣進行投資呢?

據悉,為了免除內地投資者換彙的麻煩,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統一以人民幣結算,買入港股時向內地證券公司支付人民幣,這些人民幣由中登公司統一在香港兌換成港元進行結算,當他賣出港股套現時,中登公司再幫他由港幣兌回人民幣,其最終獲得的資金也是人民幣,不能用於投資香港的房地產(行情 專區)或其他資產,資金將通過中登公司彙回到其內地的賬戶。香港投資者通過滬股通買賣A股,也是同樣道理,人民幣進,人民幣出,而且這些人民幣不能用於其他任何用途(比如投資房地產).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個模式能夠有效防範洗錢活動,控制熱錢風險。此外,滬港通下所有的換彙均是在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中進行,不涉及在岸換彙,所以不會對在岸人民幣彙率造成直接影響。而且,在滬港通下,所有的交易行為都在交易所、結算公司的系統內進行,誰在買賣、以什麼價位、買賣什麼等都是一目了然,均有清晰記錄,能夠有效防止市場操控行為和風險擴散。

投資額度先到先得

聯合公告指出,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實行實時監控。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雙方可根據試點情況對投資額度進行調整。

中國證監會在上周五的例行新聞通氣會上明確表示,滬港通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渠道自由選擇試點股票直接進行投資,與QFII等需要進行額度申請不同。

據了解,滬港通一大特色就是“最大的市場化開放”,雙方投資者完全按自己的意願,不受過多限制,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自己最方便的交易習慣去投資對方市場。因此在額度使用方面,很可能將不會對券商及投資者設置配額,在規定的額度範圍內,投資者使用額度將遵循“先到先得”原則,只要總額度沒有用完,投資者無須申請,可以自主使用額度買賣股票。

未來試點或擴容

市場人士預計,由於滬港通推出初期的規模較小,而且滬港兩地市場的估值已經比較接近,所以不會對市場造成巨大波動。

首先,兩地市場之間的估值差在過去幾年間已經不斷縮小,從整體估值水平看,目前上海A股的平均估值為11.04倍、香港主板的平均估值為10.52倍;以A+H股的平均溢價來看,兩地市場估值也已經比較接近,如果看聯合公告發布前一天(即4月9日)恆生指數A+H股溢價指數為93.69,公布後一天(即4月11日)為96.58,A股較H股只有輕微折價。

其次,預計距離滬港通正式推出尚有6個月,相信市場在這段時間內將會逐漸消化原有價差所帶來的套利空間,至項目推出時,對市場的影響可以降到最小。

試點初期,滬港通在市場聯接、額度、投資標的等方面均設有限制,記者了解到,監管層出台這些限制的目的主要是防範風險,穩妥推進。一旦成功運行之後,在監管當局批准和有關方同意的前提下,滬港通可容納更多標的公司,額度可擴大,而且滬港通的模式也可以較容易復制推廣至其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