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宅男是家庭練出來的?

2014/04/23 12:31:11 網誌分類: 生活
23 Apr
        本地有隱蔽九年的三十三歲男子,剛剛再去上班一日後,因為不適應,企圖燒炭自殺,命懸一線,事件叫人唏噓。我們希望他能渡過難關之餘,亦希望其他青年人不會跌入這種自殺的命運中。

        這種青年(甚至中年)唔返工、唔進修、終日關埋房門煲劇打機、唔願意及唔識與人溝通,本地稱他們為「宅男」(或者宅女)。英國叫尼特族(NEET,全稱Not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宅男」比尼特族更宅,因為後者未至於足不出戶。

        「宅男」一詞來自日本的「御宅族」。不過當中意思有些差異。日文中的「おたく」(御宅,Otaku),本來泛指熱衷於次文化,並對其有深入了解的人,御宅族不一定會足不出戶。由於「宅」在中文有「家」的意思,大家慢慢就用此名字形容躲在家裏的男子,他們除了用電腦就甚麼都不做,就把這些人叫作「宅男」啦。此前的一齣甚歡迎的日劇《電車男》裏面,那個只識上網不懂追女仔的御宅族,就是這類人的典型。

        據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估計,本港有近兩萬名宅男宅女,佔人口百分之零點三。在英國倫敦有十二萬名十六歲至二十四歲的尼特族,佔倫敦人口的百分之一。至於日本,估計約有五百萬名御宅族,佔人口近百分之四,而且已經存在了二十至三十年。相較之下,日本宅男比例遠比香港高。

        日本與歐美國家宅男如此多,主要由社會經濟因素造成。經濟衰退,失業率高,青年人失業率更高,搵唔到工好易「宅化」,例如日本及英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兩成以上,每四至五個青年就有一個長時間找不到工作,慢慢就會隱沒在家中。至於香港,十五到二十四歲青少年失業率為百分之七點二,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數字,青年人只要願意做強勞動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就業,所以本地宅男比例較低,大體上不是由社會經濟因素催生宅男。

        本地的宅男大部份由家庭製造出來。家庭出現逆境,或家長呵護,是出現宅男的兩大典型原因。父母離異是對孩子最大的衝擊,另外如上述悲劇中的父親曾經破產,估計亦對家庭帶來負面影響。

        不過家庭逆境也不一定會出問題,關鍵是父母識唔識得教仔女。上述悲劇的父親事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屋企又唔需要你負擔,好話唔好聽你係我個仔,我養你過世都冇問題,就算我唔食都會畀你食啦……」。

        雖然我也很同情這位父親的處境,但父母把「養仔女過世」的說話掛在口邊,對子女過份遷就呵護,個仔知道父母「唔食都會畀佢食」,他那裏肯出外工作,去適應社會呢?咁辛苦,打機煲劇好過啦。久而久之,子女就變成「隱青」啦。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生活艱難,根本唔夠食,亦沒有宅男,如今父母有錢了,仔女唔做亦得,宅男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