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粵海金蟬脫殼廣控登場

2014/04/24 08:43:31 網誌分類: 經濟
24 Apr
        且說粵海資不抵債,高盛臨危受命,負責重組,廣東省府見招拆招,以進為退,1999年6月,其對債權人表示,將於7月份開始,不再替粵海墊付海外債權人的利息,若債權人不讓步,粵海系只有清盤,旗下5家上市公司將會面臨停牌。

        省府狠招焗債主妥協

        面對廣東省府的「一拍兩散」招數,債權人毫不妥協,一時間,談判陷入僵局。有云「頸唔硬得過把刀」,廣東省府鑑於粵海重組期間,每月須支付債息1000萬至2000萬美元,負擔沉重,因而改變態度,邀請債權銀行重開談判。為此,於7月中旬,省長助理武捷思等一行眾人來港,開展談判。

        廣東省府提出:省府與債權人共同承擔經濟損失,省府除把東深供水項目注入粵投外,不再有其他資產注入粵海系。又指省府不希望粵企、南粵及廣南清盤,且談判按商業原則秘密進行。

        在談判中,武捷思助理強調,省府不但不再向粵海系注入資產,而且不會在原計劃之外支付利息。債權銀行在廣東省府的壓力下,加上考慮到「有得收好過無得收」,態度亦趨軟化,基本上同意削債。

        達成協議削債成定局

        同年9月上旬,廣東省府向債權銀行及債券持有人委員會,提交經修訂之「9‧10債務重組方案」,此修訂方案主要為避免粵投與債權人在東深供水項目有權益糾紛,因此成立一家特權公司持有此項目,發行債券,注入粵投,換取粵投股份,簡化供水公司結構。此外,有關廣南債務問題,亦以債權換債券,債權人有實質的經濟收益。修訂方案並提出,把粵投債券改為港元計價,利率提高為8%,與當時的水位差不多。

        根據此修訂方案,債權回收率由早前的方案之55.16%,調低至51.29%;削債率由原先之44.84%提高到48.84%,削債總額達22.995億美元。此修訂方案由廣東省府單方面提出,與債權銀行作了為時3個月討價還價的激烈談判,分歧才逐漸縮小。同年12月中旬,雙方終達成「12‧15協定」,重組粵海債務。

        「12‧15協定」,包括把全體債權人之24.05億美元債權,換成價值20.21億美元之各種粵海系債券;並以18.01億美元債權,換取價值5.24億美元之粵海系各種股票;2.85億美元債權則兌換現金;換句話說,全體債權人將獲得價值28.3億美元的各種粵海系債券、股票及現金、回收率為63.02%、削債率36.98%。

        史無前例百專家參戰

        及至2000年8月,廣東省府與各方面達成共識,要在該年12月15日前,完成債務重組交易結案及交割。但是,仍然拖延至該年聖誕節前兩三天,各方面代表才正式簽署粵海債務重組協議書。此新的「2‧15協定」不失為「一家便宜兩家着」,但仍有後遺症。粵海像一株蟲蛀大樹,若不根除後患無窮。此時,廣東省府只有「釜底抽薪」,由省府之廣東粵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擁有、在本港註冊之「廣東控股有限公司」取代粵企,粉墨登場,化解市場對粵海系負債纍纍,資不抵債的壞印象;同時改變投資者對國企在本港上市「輸打贏要」的錯誤觀感。

        此次粵海債務重組,債主及債仔聘用各種出謀獻策之顧問公司、談判專家逾百,包括有高盛、畢馬威、謝爾曼、齊伯禮、羅兵咸、標準普爾等世界知名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行及評級機構,可謂史無前例這麼大陣仗。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