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匯豐衣錦還鄉英倫大併購

2014/07/03 09:17:14 網誌分類: 經濟
03 Jul
        香港開埠至今,也沒有中央銀行。殖民地年代,一般認為匯豐銀行是中央銀行,查實,匯豐只是一家英資商業銀行,沒有政府背景。香港「回歸」後,有人以為中國銀行(香港)是本港之中央銀行,然而,在「五十年不變」的原則下,中國銀行(香港)亦非中央銀行。

        若從行政措施決策方面來講,「回歸」後的香港特區金融管理局,倒具有中央銀行的一些權力。

        匯豐有中央銀行影子

        話雖如此,但在殖民地年代,匯豐銀行的一舉一動對本港社會經濟、金融巿場影響巨大,委實有中央銀行的影子。

        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匯豐銀行能夠左右本港社會經濟,有它的歷史條件及因素。作為外資商業銀行,能夠從地方銀行壯大為國際銀行;能夠面對「九七回歸」移形換影,個中謀劃,精采之處,堪銘史冊。

        話說從頭,十七世紀中葉,本港一些外資洋行,為着貿易來往,合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本港註冊為本地銀行,股東除了英國人外,還有美國人、德國人、丹麥人、猶太人及印度帕西族人。

        匯豐啓業之初,總行設在本港,並在倫敦及日本開設分行,其後在紐約開設分行。當年匯豐的分行網絡雖伸及歐美及亞洲,但業務主要集中在本港及中國內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雖然英國首先承認新中國,但當時政局波譎雲詭,西方列強要扼殺「紅色中國」,匯豐銀行管理層,為免殃及池魚,立刻結束中國內地業務,全線撤回香港。

        匯豐赴美收購海洋密銀行

        然而,池塘難養大鱷,太平山彈丸之地,要有大發展,必須衝出香港,提升國際化營運。1978年,匯豐拓展併購矛頭直指美國「海洋密銀行」。何解選擇美國;而不在英國動手,只因當時的匯豐銀行在英國本土銀行界心目中,只是「小兒科」而已,這又何苦仰人鼻息。

        有云「唔聲唔聲,嚇你一驚」,匯豐與海洋密達成協議,稍後,匯豐以3.14億美元購入海洋密51%股權,並把海洋密改名為「海豐銀行」。然而,匯豐並不滿足,更在1987年斥資7.7億美元,收購餘下之49%股權。自此海豐銀行成了匯豐在北美洲的全資附屬公司。

        海豐(海洋密)本身在美國行業居第13位,1979年總資產172億美元,經匯豐收購後,1987年加至225億美元,分行逾300間,在紐約有廣泛商業網絡,居商業領先地位。

        然而,世事福禍相依,匯豐併購了海豐後,海豐卻出現連年虧損,匯豐不得不一再注資救亡。是否當年海洋密銀行當局有感前途無可為,才會賣盤,還是匯豐貪勝不知輸,見仁見智。

        匯豐挑戰英國大財團渣打

        且說匯豐併購海洋密後,英國本土的「老大」們,才如夢初醒,知道殖民地藏龍伏虎。匯豐一仗功成,更見雄心勃勃,伺機再出擊。

        世事機緣巧合,1981年3月中旬,英國渣打突然發難,提出全面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建議,觸發了匯豐把併購壯大矛頭從美洲轉向歐洲。

        4月初,匯豐大班沈弼先生親自掛帥,從香港飛往倫敦,公開對傳媒發佈與渣打爭奪蘇格蘭皇家銀行之消息,馬上哄動整個倫敦。英國本土人士惊愕一家殖民地銀行竟然挑戰英國本土大財團,簡直匪夷所思。是役,匯豐虎口取食,能否如願以償?個中精采過程,下周四再拆局。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