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體(萬里求師)

2014/08/07 10:07:59 網誌分類: 高曾大德的故事
07 Aug

讀體

(萬里求師)

 

    清朝初葉,江寧(今江蘇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有一名高僧,叫讀體和尚,修戒明律,法名遠播。

    讀體和尚字見月,俗姓許,是楚雄(今雲南楚雄縣)人氏。本來,他的祖籍在江南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但是,他的遠祖在大明太祖洪武年間(公元1368 — 1398年)投奔大軍之中,率軍攻伐雲南、貴州等地,憑藉這種攻城掠地、開疆拓土的功勞,一家的長子世襲指揮使一職,並把家也就安置在這西南邊陲。

    讀體和尚的父親卻並不是許家長子,而是排行第二,因而不得世襲官職。但是,恰巧讀體伯父沒有子嗣,見讀體聰慧俊秀,就想過繼他承襲世職,但是,讀體卻從小即深受母親吳氏的影響,慈言善行,雅慕因果,對伯父的好意心裡領受了,卻一口回絕了承襲世之議,昂然出遊,遍訪名山大川。凡是風景秀麗,山水佳好之地,他多留存墨跡。而他又尤其工於佛門大士神像,每每方始收筆,墨跡未乾,而人們已然爭相收藏。

    就在這四處浪跡、遍遊天下的時候,讀體來到金沙江邊的甸尾山,看到這里高岩突起,古木參天,心中已然生出歸隱木泉之心,便矢志修真,身服黃冠(道士),前後長達三年。

    有一天,讀體偶然出行,在山中松樹下,碰巧遇見了一位身棲茅庵的老和尚,便停下來和他交談,發覺佛理高妙,大異道規,頗中心意。老和尚見狀,又授予他幾卷《華嚴經》,讓他帶回去仔細研讀。讀體相信了,當他讀到經卷中的“世主妙嚴章”時,幡然省悟,便拋棄道統,皈依佛門。來到寶洪山上,師從亮如和尚削髮剃度。

    讀體聽說江南有一位三昧律師宏戒和尚,法音清越,佛理深厚,便動心要去拜謁。便匆匆辭別師傅,一瓢一笠,安步當車,起程上路。

    當時,尚在明末,天下烽火四起,賊寇四出,飢荒遍野,餓莩相望;而且,從西南邊陲東行江南,沿途沒有半點陽關大道,到處都是崇山峻嶺,險道危磴,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喪身谷底。但是,再艱險的自然環境、再困頓的生活條件,都不能阻止讀體和尚那滿腔的執著。就這樣,他孤身一人,冒著淫雨癉煙,聽著猿嗥虎嘯,探尋著荒祠古墓,晝則風餐,夜則露宿,終於不遠千里,來到江南。

    讀體和尚最先到達的地方,是五嶽之南的南嶽衡山。當時的衡山,也是佛法鼎盛的一大名山。山上古寺林立,法音嬝娜。在這裡,他雖沒有見到三昧律師法容,卻得以研習《楞嚴經》,禮拜諸祖道場。接著,他又爬越佛教四大名由之一的九華山(在今安徽青陽),又朝拜佛教聖地五台山(在山西東北五台縣和繁峙縣境內),南來北往,東奔西走,最後又南渡長江,才在海潮庵得以​​遇見三昧律師,敬執弟子之禮,師事三昧。為了實現這一志願,讀體和尚竟然整整奔波、遊走了六年,行程二萬餘里!

    拜謁罷三昧律師,讀體和尚便師事恭謹,受具足戒後,充任律師座前首座弟子,聽從律師講演梵綱佛經,剖析微言大義。有時候,他奉師命登壇說法,也無不努力參求,殫精竭慮,獲得聽講法眾的一致好評。但讀體和尚卻並不以此為滿足,卻猶如烈焰正熾,尚欲燃燒出更加強烈的熊熊大火,不知疲憊,從不滿足。因此,他總是朝參夕叩,讀經參佛,精進不已。如果遇到壅滯難通的關節,他要么苦思冥想,盡心參證,要么祈佛拜祖,求顯徵應。用不了多久,所有疑難,便渙然冰釋,一通俱通。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讀體和尚的佛法妙理有飛躍般的提高。

    後來,三昧律師要到金陵(今南京)傳戒弘法,讀體和尚跟著,一齊來報恩寺。報恩寺也是金陵城裡的一大名寺,現在三味律師設壇演法,知道消息的莫不蜂擁而來,希望親睹高僧法容,聆聽法音,以啟愚蒙。因此,法會未開,聽眾巳然充塞場院,遍及四圍了。

    大家聽完鼎鼎大名的三昧律師講說之後,不覺大有收穫,心愚啟迪,便接著又聽律師首座讀體和尚的弘法講演。

    讀體和尚面對數千人,胸有成竹,沉穩持重,一一宣講。可是,就在他演說馬上就要結束時,他突然回憶起自己當初做道士隱居深山時,曾經作過一個夢,那夢境分明就是今天眼前的實景!——在那個夢中,讀體和尚夢見自己身穿道袍,卻莫名其妙地來到了一座佛寺之中。而且,這座佛寺軒偉高大,金碧輝煌;尤其是那寺前門楣,就高達數尺,許多人望而卻步,得其門卻不能進入。奇怪的是,自己竟然獲了​​神通似的,一躍而上,轉瞬即入,不光是門外眾人驚訝不己,就是自己,也頗多疑惑。待到腳下落實,再環顧自身,哪裡還有什麼道袍?自己的一身打扮,從上到下,分明是一位僧侶模樣1 正驚訝之際,再一抬頭,卻又發現有位高僧,身著瞿罷丹衣,高坐蓮華寶座之上,正微笑著沖自己招手。等自己走近了去,那位高僧便授與自己經籍卷冊,而自己竟然頓時通達其中旨意,便又應命宣示眾人。而那些聽眾則多達數千上萬,無不恭恭敬敬,雙膝著地,跪拜座前,傾心而聽……讀體和尚憶念到這些往事,再看眼前景象,全然相同,毫無二致!而此時,聽講的僧、俗人等,則早已無不流露出欽敬、拜服的神情來。

    就在距這金陵城七十里外,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寶華山,山上有座隆昌寺,是過去俧公和尚設立道場之處。因為年代久遠, 頗受風霜雨雪, 頹弊之處很多。現在, 寺中之人聽說三昧律師來到金陵城,就特地派人恭迎然律師上山,希望能依靠他將已然衰敗的也寺重新振興起來,再現昔日靈光。

    三昧律師答應了,就來到寺中擔任住持;而讀體和尚依然是緊隨其後,主管寺院雜務。讀體和尚一上任,馬上召集工匠,砍伐樹木,將頹敗的殿堂樓閣,重新修葺一新;那些油漆斑駁的佛像繪影,一一重新彩刷。經過幾個月的勞作,隆昌寺雕樑畫棟,彩飾莊嚴,大江南北,少有可以與它相倫比的。僧眾一見,無不聞風而從,爭相皈依。

    清順治乙酉年(公元1645年)三昧律師圓寂西歸。讀體和尚便盡行承繼律師的衣缽,總持三昧律師的佛學,並當眾戒誓,要完成十大誓願。但是,隆​​昌寺上下僧眾卻因為他年少資淺,多有不服。但讀體和尚卻並不與大家爭論長短,而是儘自己的努力,一心一意地弘法傳教,默默地憑藉自己的高妙法行,終於征服了大眾的心。

   這時,清朝剛剛建立不久,社會還未安靖,盜賊四出,山寇時現。有時候,這些賊寇不僅搶劫人家,甚至連佛門淨士也不放過。為山寺安全計,讀體和尚設計將十餘個山賊頭目招進寺,並給他們準備好了吃食。等他的心滿意足地吃完了,正準備離開的當口,讀體和尚突然進來,聲色俱厲,大罵盜賊不應該趁國家未安、人民未靖之時肆意搶劫,肥飽私囊,逼得他人走投無路、生計維艱。緊接著,他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陳之以利害,規勸他們早日金盆洗手,懸崖勒馬,重新作人。賊首們聽罷,逡巡而逃。

    可是,有好事者卻不明就裡,僅憑道聽途說,就跑去禀報大將軍,說寶華山隆昌寺僧侶通匪。大將軍正在努力剿滅殘匪餘孽,整治地方治安,一聽聞報,馬上親率大軍,衝寶華山而來。寺僧們見勢,兩股顫顫,惴惴不安。但讀體和尚卻絲毫不懼,昂首挺胸,整飭威儀,緩慢而沉穩地步上台階,拜謁完大將軍,然後便合掌直立,啟禀道​​:

    “寶華山地當衝要,南來北往、東遊西走之人,無不把這里當作通衡之道,自然不可能禁絕匪賊往來,此其一;其二,前些天我們確曾與賊首相見,但不是通匪,而在於教育訓導……”

    讀體和尚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把前後經過仔細地陳述出來,詞氣從容,臉色不變。而帶兵將軍聽罷,下令釋放僧人,卻將寺院的內監和房頭、克修三人抓起來,要將他們分別按律治罪。讀體和尚一見,又面禀大將軍說:“如果說隆昌寺確有過錯的話,那罪責也在我這住持身上,與他人無干。你們要處置,就處置我好了!”言辭慷慨,山川動容。

    大將軍一聽,更加敬佩讀體和尚,不僅放了三人,而且歸還寺田,以資供奉。

    清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除夕,讀體和尚染病示疾。第二年新春正月十六日,他已經病得十分沉重了,卻依然勉強支撐著爬起來,召集門徒弟子,宣戒持法;然後又告誡他們說:“我的病不是世俗的湯藥所能醫治,你們且去修行好了。七天之後,我將大行西歸!”

    到了正月二十二日,一代高僧讀體和尚果然端趺而逝。世壽七十九歲,僧臘四十八歲。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