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問(旅泊老人)

2014/08/08 09:30:12 網誌分類: 高曾大德的故事
08 Aug

通問

(旅泊老人)

 

    明清之交,天下群雄蜂起,爭霸四方,刀兵之光閃爍,黎民百姓遭殃,到處都是一片荒蕪,百里不聞雞鳴,千里難見人煙。就連那些超然塵外的佛門淨土,也很難為之倖免。

    這時,西河(古稱黃河上游南北流向的一段)外有一座歷經滄桑的著名古剎名叫漏澤寺。它雖然躲過去了以往若干次戰火,但在眼前的這場兵荒馬亂、煙焰漲天的民族之戰中,它卻未能倖免於難。

    等到大軍過去,四散逃生的僧、俗人眾再回到寺院跟前的時候,卻哪裡還有寺廟的影子?但見瓦礫堆積,敗牆兀立,門楣不全,殘煙未盡……到處呈現出一片荒蕪,令人心中生出無限感慨。

    但是,就在這一片破敗景像中,卻有一件東西絲毫沒有受到損傷—— 這是漏澤寺中的鎮寺巨寶:一尊高大、雄偉而沉重異常的鐵佛!也許它實在是太魁梧、太雄偉了,那幫四處燒殺、搶掠的兵匪硬是沒把它奈何半點,它依然聳立在原地。現在,一片瓦礫敗象之中,兀然聳立著這麼一尊鐵佛,較之以往,更加高揚、突出,橫空出世,奪人眼目!但是,也正因為只有一尊鐵佛孤獨而突兀地聳立在一片瓦礫之上,人們卻又感到許多悲愴、許多感慨。尤其是當時天空灑下一陣小雨,雨水滴注到鐵佛身上,映現出斑斑點點的灰燼、沉垢,那飄飄灑灑的雨點沿著鐵佛眼眶向下​​滴灑的時候,遠遠望去,宛若是鐵佛也在流淚,在悲傷……此情此景,令那些佛門中人、善男信女悲哀不已。因此,大家便決心眾志誠成,同心協力,重複修復古剎名寺。

    可是,寺院其他殿堂都一一完工,只有供奉鐵佛的殿堂卻始終難以建成。不是半路牆坍,就是中途落頂。五次三番之後,大家意識到,也許這是神意不可違背,需要勞請得道高僧前來修葺,方可完成。於是,大家便廣開言路, 四處探訪, 終於打聽到一位高僧, 法行高邁, 慈心慧根。大家便都請他前來住持修復大典。果然,這位高僧到來之後,態度誠敬,任勞任怨,並親自剷除荒穢,建構殿堂。半年之後,終於把一座巍峨宏偉的供奉鐵佛的大殿修建完工。

    這位德行高邁的高僧不是別人,正是潤州( 今江蘇鎮江縣) 金山寺沙門通問禪師。

    通問禪師,字若庵,俗姓俞,吳江(今江如吳江縣)人氏,世代居住在荊溪(在今江蘇宜興縣)。他的父親叫俞安期,是個博學多才的大儒,著書立說,各重一時。通問禪師尚在幼年之中時,他的父親卻突然一病不起,不多久,便撒手仙逝。於是,通問禪師便與他的母親二人相依為命人,度生過日。

    有一次,也偶然經過一座佛寺,看見幾位僧侶正在誦習《楞嚴經》,他便駐足而聽,竟然為其中的高妙法義所深深吸引,完全沉浸在那種佛法宏教所編織成的氛圍中,忘記了飢餓,也忘記了天黑。晚上,他乾脆借宿寺中,只借過來精深博奧的《楞嚴經》,青燈之下,聚精會神地研讀起來。讀著讀著,他只覺得身軀形體,虛空若無;唯有心思神念,往來其中;至手山河大地,花草林大,無一不是妙明之物,顯機吃象。

    在這裡,他聽說明末著名的一代高僧天隱禪師正居止磬山,於是,便辭別年邁的母親,懷著一腔熱望,義無反顧地前去求見。

    拜見之後,通問便請教天隱禪師種種禪機佛理,可天隱禪師卻並不回答他。通問只好自己退身一旁,埋頭苦修參證起來。

    一天,天隱禪師處來了位客人,二人便闡發起《金剛經》的精微大義來。正好此時,通問禪師進來了,便張口即接住話題,說:“《金剛經》確實妙不可言。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發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天隱禪師一聽,忽然抬起頭,衝通問禪師問道:“那麼,如何才是其心?”一問之下,通問禪師竟然無所對答,爽然自失。從此之後,他便閉門讀書,苦修精煉。

    後來,通問禪師悄悄地從磬山上跑下來,來到南澗投身於理安寺,拜佛石法師為師,削度削髮,受具足戒,這才真正成為佛門中人。

    不久,他又來到潤州金山寺,拜謁密雲禪師,以和心法聖境。一天,通問參拜罷密雲禪師,就問他說:“我一直都在努力參證,希望能證通自己未生之前的佛業慧根,卻一直不得其門。”

    密雲禪師一聽,卻不緊不慢地說:“只要能夠證通能明知自己未生之前的佛業慧根,便是入門之處。”禪師只是重複通問的問話。

    通問禪師一聽,對其中禪機似通未通,似明未明,卻還是恭敬地對密雲禪師躬身行禮。可是,就在他躬身行禮的時候,密雲禪師卻迎頭給了他一棒!

    一擊之下,通問禪師卻依然未能開悟。回到自己的住室之後,通宵不昧,輾轉反側,卻依然不明所以。等到天剛明亮,他便爬起床,又來參拜密雲禪師,求取修證途徑。可是,他所得到的,卻仍然只是密雲禪師的一記較之上次更為重力的一棒!

    但是,通問還是心中一片混沌,懵懂不開。於是,在苦修不悟的困境中,他便決定再登磬山,重訪天隱禪師。

    可是,這次卻沒有等到他來到寺院,山腰間冷冷作響的風聲使他豁然啟悟,諸多關節,不破自開!通問禪師不禁大喜,歡呼雀躍,提筆書寫了一首偈頌,呈獻給天隱禪師:

        千玄萬妙隔重重,筒裡無私總不容;

        一種沒弦琴上曲,寒巖吹落五更風。

    天隱禪師讀罷,不禁為他苦修證通感到欣喜,因此,特地回贈他一首偈頌,其中說:

        他年啟我臨濟宗,

        東活縱橫開天目。

    期望與囑託,流於言表。

    明思宗崇禎乙亥(公元1635年),天隱禪師圓寂西去。通問禪師執弟子之禮。可是,第二年的秋天,通問禪師的授戒師傅佛石法師也寂然化去。通問禪師連失師尊,心中無限慨然。

    佛石法師圓化之後,理安寺便住持空席,弘法乏人。眾位寺僧相集推選繼承人,大家竟然異口同聲,共同推舉通問禪師,認為非他莫屬。這樣,通問禪師便擔任了理安寺住持。

    在理安寺,他任住持有十年之久。在這十年裡,他制訂寺規,條令森然,嚴整肅穆,使得寺院聲名日見上升,法名遠播。而他自己對修習、參證,也是十分嚴格,從不懈怠。弟子如有忤逆,便鞭斥棒喝。毫不寬怠。因此,弟子們也全都能夠緊隨嚴師之後,努力修習,學有所成。

    十年之後,通問禪師又移住金山寺。

    金山寺四周,江水環流。淼無際涯。身居其中,遇問禪師只覺得自己也日益變得真性澄澈,隨境遇合,無所希求,為此,他就特給自己取了個別號,叫“旅泊老人”。

    在這裡,他曾經應七眾之請,特地設立水陸大會,升座演說,弘教傳道。有一位僧人問道:“踏翻滄海,大地塵飛;喝散白雲,虛空粉碎。即今拔濟水陸幽冥,向何處安身立命?”

    通問禪師一聽,應機而答:“人只要竭盡心力,依照佛法努力修習,晝夜不捨這一念心,便是安身立命之地。而且,沒有哪一種佛事不等人的肉身相隨,就正如從來沒有一介塵末離世一樣。一香一花,一燈一供,一歌詠一讚頌,一經一佛,一字一句……無不水乳交融,相輔相成。即使是微塵世界中,或幽或顯,或暗或明,沉溺其中,苦處無邊;一切眾生,何啻如日並照,如風普吹;而只要達性本空,則一真獨現,如日中天。所以,今生的畜生,來世或許就修證成如來。”

    大家聽罷,莫不點頭稱頌,頗得啟悟。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的春天,法名遠播的通問禪師又應大眾之請,前來西河外的漏澤古剎,憑藉自己的超邁法力,一舉完成了古剎鐵佛寶殿的修復工作,世人稱羨,萬民敬仰。

    到了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通問禪師又來到南澗理安寺,特地在寺左占卜,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挖建(空-工+卒)堵坡(佛塔) ,以備自己圓化後葬身。

    等到將僧塔完成,通問禪師便隨即又來到磬山。第二年,又來到家鄉吳江天應寺,圓寂在這裡。

    通問禪師著述有《續燈存稿》及《諸會語錄》十二捲和《磬室後錄》一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