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祥(豆兒佛)

2014/08/20 08:46:46 網誌分類: 高曾大德的故事
20 Aug

法祥

(豆兒佛)

 

    法祥,字瑞光,明代越州人氏,俗姓周,從小有出世之志。成人後跟隨叔父來到京城,在柳巷拜見笑岩為師,笑岩見他根器不錯,便教給他念佛的法門。不久,回到南方,他拋下妻室兒女,出家為僧,並前往棲霞山謁見素庵法師。隨後又參見遍融大師,遍融所授,與笑岩大師所教的一般無二,於是他照此一心念佛。

    爾後,法祥從五台山來到優牛山,與柏松和尚相互切磋。柏松和尚留他住在石室中,獨自念佛吃齋,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他正在打坐,神凝寂定,雪花紛飛,滿山皆白,火熄衣濕,他全然不知,柏松和尚前去看他,以手擊掌出聲,才將他從寂定狀況中喚醒。柏松和尚對他說:“安心於這小小的寂定,畢竟不是辦法,假若一味耽於這種境界,那就會墜入偏空。不如外出雲遊,遇到'南'便棲止。 ”

    聽了柏鬆的話,法祥便飄然而行,遍歷楚蜀之境,後​​來雲游到南嶽衡山,忽然記起柏松和尚臨別時“遇南即止”的囑咐,便打算在這裡住下來,正好南嶽有個僧人以側刀峰的一處靜室相讓,於是自處靜室,放下身心,一志念拂。他四處化齋,募得四十八石黃豆,一顆豆念一佛,淨念相繼,一直到死,一輩子不知念了多少個四十八石黃豆,也不知念了多少佛!因此,天下人都稱他為“豆兒佛”。而隨著他聲名的與日俱增,十方僧人爭相投其門下,南嶽側刀峰逐漸成為了佛界的盛地。

    法祥常常告誡弟子們說:“你們出家剃髮為僧,卻不知道生死事大,只是倚牆靠壁,所識一片茫然,這算什麼?假若空穿僧衣,徒作僧人,而不專心淨業,一旦大限到來,有何顏面去見閻王老子?”弟子們無不感奮以致泣涕。法祥雖然絕意世俗,但當時的賢人碩儒,聞其風者,莫不景仰。如劉方伯、史直指、伍學憲等人,都曾虛心向他問道。凡有達官貴人邀招,他一概回絕不往。當時的郡丞盧公,在祭祀廟宇時,對遲到者加以處罰,共得罰米三十餘石,全都送給法祥,法祥說:“我豈能因為一缽飯而招致眾人的怨恨呢?”堅決不接受。聽說這件事的人都十分佩服他的為人。

    法祥接待外來的僧眾俗人,不論是好是壞,身分高低,一律平等對待,慈悲為懷。有一次,荊襄一帶的大盜賈二、唐九等七人被官府緝捕,逃到南嶽側刀峰,請示庇護,法祥可憐他們,便同意了,讓他們穿上僧人的衣服,隨僧眾一起去做事,追捕的公差追捕至此,明明知道賈二等人是大盜,但見法祥大師如此慈悲,又聽到他的念佛之聲,心中十份感動,就從身上取出黃金三兩作為齋金,下山去了。那些大盜也因此而感化,自願充任苦行僧,以贖從前的罪過。

    法祥大師在南嶽側刀峰住了三十多年,既不主動求人化齋,也不請求權貴的資脅,不設方丈,不用侍者,天天危坐在佛殿左側,念佛不止。寺中不設庫房,他的竹箱中也無甚麼值錢的東西,他圓寂之後,人們整理他的遺物,僅有一小瓶胡椒、幾塊舊佈。他有時用糠餅充飢,有人將糠餅丟在地上,他拾起來,在火上烤一烤,照樣吃進肚裡。他外出總要帶上一把鋤頭,看見骯髒的東西,就挖土將其掩埋。

    萬曆三十八年二月六日,他召集弟子,告誡說:“不要虛張聲勢,誑惑世人,只管老老實實地念佛。”說完,合掌而逝,世壽七十九。弟子將他塔葬於側刀峰之右側。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