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何須罷課?

2014/09/13 08:52:07 網誌分類: 生活
13 Sep
        學民思潮發動中學生罷課一天,以抗議人大常委會就政改的決定,中學生罷課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到底學民思潮有沒有需要發動這一天的罷課呢?

        我自己從來都同情學生,因為自己都年輕過,到今天還常哼着「年少多好……」的歌詞。年輕學生對未來充滿憧憬,比較理想主義,十分正常。回想我讀中學時,學校並沒有學生會,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學聚在一起,想成立學生會,以幫學生們爭取權益。為表達這訴求,我們約了校長直接對話。用今天的角度看,當時校長當然是比較保守,但跟我們的對話仍相當友善而客氣,校長並不贊成我們成立學生會,其具體理由我今天已忘記了,只記得當時大家溫和地討論,雖未有任何共識,亦未至於反枱。

        與校長會面後,幾個同學賽後檢討,都不贊成採取激烈行動抗爭,認為只須持續提出即可。或許從今天的角度看我們這班學生是好無用,不夠激!但當時的考慮是覺得自己採取的行動,應與爭取的目標相適應,我們雖想成立學生會,但又不覺得有重大的逼切性,要不惜一切去做這件事。

        看今日學民思潮發動的罷課,我都有相同的感想。他們將事件的目標訂得很低,罷課一天,只估計有一百人參加,從來罷課就不應該是這樣。中國的歷史上最著名的罷課事件,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事件」,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列強決定將已割讓給德國的遼東半島,轉讓給日本,當時主政的北洋政府無力爭取,令舉國沸騰,覺得政府喪權辱國,結果就打出「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口號,罷工、罷市、罷課,希望民族覺醒,希望國家能挺直腰板,爭取權益。雖然年代久遠,當時亦無民意調查,不確實知道當時的民意民情是怎樣,但我估計都是絕大比數,可能是八、九比一之比,支持反對政府的運動。

        反觀香港今天政改之爭議,不同派別爭論得面紅耳赤,但我看民調都是贊成人大常委會定出的框架人數略多,反對的人數略少,可以看作一半一半,其實都是一個民意分裂的局面,不覺得有一個清晰而強大的民意,去贊成那一方面,固然更不是去到一個民族危難的時刻,那麼為何需要用一個這樣激烈的罷課行動,去爭取其中一種的政治訴求呢?

        更詭異的地方是在於學民思潮提出中學生罷課的行動是相當激烈,但維持時間只有一天這麼短,參與人數只有一百人這麼少,即是明知罷課是不會達到任何逼迫到政府的效果,只是擺出一個姿態,那麼為何要採取一個這樣激烈的罷課方式去進行呢?為何不可以在星期六、日學校放假時,搞一個集會或遊行,來表達這種訴求?

        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我都好尊重學生的自由,但是中學生和大學生不同,大學生想罷課無問題,但中學生始終未是成年人,應以學業為重,如果開了個頭,蔓延下去,也不是學民思潮可以控制,不應開了這種壞先例。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