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華洋博弈利豐英之傑各領風騷

2014/10/09 08:45:37 網誌分類: 經濟
09 Oct
        省港俚語:「唔聲唔聲,嚇你一驚」。股票市場,往往會有出人意表之事。一向低調之利豐狙擊英之傑,誠為此廣府諺語之最佳註腳。

        英之傑乃17世紀英國控股公司,業務繁多,20世紀60年代後期在本港,風頭更是一時無兩。至於利豐,則創辦於1906年,為首家粵人在廣州洋人聚居之沙面開設之出入口貿易公司,一直以來也頗為低調。

        論早年實力,英之傑贏利豐「幾條街」,惟是做生意有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英之傑爵士後人竟不及廣東鶴山馮柏燎後人,世事變遷,衍化出利豐併吞英之傑,唐人公司收購洋行典例。

        坊間曾譽稱利豐乃唐人舖頭之光,此乃見仁見智。惟馮柏燎能在洋人聚居之廣州沙面做生意,殊不簡單。

        馮氏家族淡定迎波動經濟

        馮氏家族一直在沙面營商,直至日軍侵華,神州大地烽火連天,馮老進行財務轉移,遣派兒子馮漢柱來港創辦利豐(1937)有限公司,以保不失。馮漢柱在港默默耕耘,並熱心社會公益。

        1973年,馮漢柱召回負笈美國,學業有成之兒子馮國經、馮國綸返港,協助管理集團生意,並將利豐上市,把一家中國傳統家族式公司,轉變成現代公眾上市集團。

        星移斗換,中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新中國立國後,必須解決。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香港九七回歸已提升至中英政治層面,導致80年代,香港經濟因而出現波動。

        在此風高浪急歲月中,馮氏家族急謀對策。1988年初,經由家族會議決定,由馮家第三代「揸弗人」馮國經、馮國綸出面收購利豐,並於1989年私有化,避開經濟動盪漩渦,專注發展為一家專業化貿易集團。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霎時一身銀」。1992年,中國內地全面經濟改革開放,為本港帶來可觀商機,對此機不可失,馮國經、馮國綸再度把利豐上市。1992月7月1日,馮氏家族透過控股公司「經綸控股」轄下全資附屬公司利豐有限公司,把旗下出口貿易業務重組為「利豐有限公司」上市,在本港證券交易所掛牌,再戰風雲。

        至於英之傑,早於1958年在倫敦上市。第三代英之傑爵士雄才偉略,20世紀60年代後期,來港大開拳腳,先後收購仁記洋行、太平洋行及天祥洋行,其中以收購天祥洋行一役,最為哄動。

        英之傑購天祥洋行最哄動

        天祥洋行為英國老牌洋行,前身為1858年英國絲織商人W.R.Adamson在上海創辦之W.R.Adamson&Co,後取中文字號「天祥洋行」。

        當年正值「五口通商」不久,天祥洋行迅速擴展,先後在香港、福州、漢口及日本開設分店,經營絲綢、茶葉等進出口貿易,並代理船務、保險等業務。

        1949年,新中國成立,天祥洋行撤出中國內地,建立香港王國,旗下企業如林,諸如天祥貿易、天祥精品、天祥國際採購及天祥香港採購等公司。

        當年英之傑在本港大開拳腳,收購一連串洋行後,聲名大噪。然而,好景不常,20世紀80年代後期,業務開始走下坡;英國在殖民地之貿易、海運及採礦生意今非昔比,大不如前。

        1983年,柯大衛爵士臨危受命,挽救英之傑,能否馬到功成,精采過程,下周四再拆局。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