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天下第一

2014/10/24 19:27:43 網誌分類: 其他
24 Oct

 

{#,,,,,,,,,,,,,,,,,,,,,,,,,,,,,,,,,,1 60.jpg}

 

 

從前有一個非常有天才的人,不管什麼事情,他看一眼就會做了,他以為自己的聰明無人能比,到二十歲的時候,他就發下豪語:“天下技術,要當盡知,一藝不通,則非明達也”。

這位想要通曉天下一切技術的青年 ,就開始游學天下,只要聽到哪裡有明師就去拜訪學習,很短的時間即學會很多技術 ,從天文到地理到醫術符錄,從剪裁刺繡到烹饪歌舞,甚至賭博、妓樂、下棋等,無不通曉。

年輕人這時豪情萬丈,心裡想:“像我這樣的大丈夫,有誰能比得上呢?我現在應該到各國游行,找人比賽,這樣才能揚名四海、技術沖天,然後才能留名千古、垂勳百代。”

他開始到別國去游行,才到另一個國家,就看到市場裡有賣弓箭的人,析筋治角,用手如飛,他看得呆住了,心想:“如果我和他比做弓就輸給他了。”於是拜制弓箭的人為師。由於他的聰明,很快就學會了制弓箭的技術,並且勝過了他的老師。

年輕人拜別老師到別國去,正要渡江的時候,看到一位船師,劃船如飛,他看得很感慨:“幸好我沒有和他比賽劃船。我雖然會很多技術 ,劃船還沒學過呀!”於是拜船師學習劃船,也是很快就學會劃船的技術,並且勝過他的老師。

他又到另一個國家,看到該國國王的宮殿天下無雙,心想:“蓋這宮殿的人,是多麼巧妙呀!我游學以來還沒有學過這個,如果和他比賽技術 ,一定輸給他,我一定要學會,才能滿足我天下第一的志願”。於是他跑去求蓋宮殿的人收他做弟子,不久之後,他果然學會了一切蓋房子的本事,甚至技術還超越了師父。

他辭別了老師,到處去找人比賽技術,他走遍十六個國家,沒有人能勝過他。到最後,甚至聽到他的名字,就沒有人敢出來比試了,年輕人自負地感慨著:“天地之間,誰有勝我者?”心裡不免也怅然若有所失。

佛陀為了度化這位青年 ,化成一個沙門,拄杖持缽,走過他的面前。青年看見佛陀化成的沙門,覺得十分奇怪,因為他走過的國家沒有佛法,也沒見過這樣打扮的人。就問沙門說:“我走遍天下,沒有看過你這樣妝扮的人,沒有看過有人穿你這樣的衣服、拿你這樣的工具,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和別人不同呢?”

“我是調身的人哪!”沙門回答說。

於是,沙門告訴年輕人,一個人能調和身心,勝守自己,才是最偉大的,也才可以真的光明洞達,照耀天地,他說了一首偈:

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智者調身;

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

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淨歡然。

沙門教給年輕人許多調身的方法,例如持戒、修善、布施、忍辱、禅定、智慧、慈悲喜捨等等,他說只有能調身的人才能走向真正的解脫之路。“弓船、木匠、六藝奇術,斯皆绮飾華譽之事,蕩身縱意生死之路也。”

年輕人聽了大為佩服,就拜佛為師,最後證得了阿羅漢道。

這個出自《法句譬喻經》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調和身心]、面對自己才是最大要的事。一個有智慧的人調身都沒有時間了,哪有時間去和人比較爭勝呢?

在〈法句譬喻經〉裡,還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名叫薩遮尼的人,才明多智 。被認為是國中第一,但他非常高傲自大,常用鐵片打成腰圍圍住肚子,有人問他為什麼用鐵片圍住肚子,他說:“我的智慧太多,怕智慧從肚子滿溢出來呀!”

他聽說佛陀很有智慧,就跑去問佛陀幾個問題,想要非難佛陀,我們來看其中的三個問題:

“何謂為道 ?”

“常愍好學,正心以行;唯懷寶慧,是謂為道 。”(勤勉愛好學習,以正直的心修行;滿懷寶貴的智慧,這就是道。)

“何謂為智?”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有智慧的人,是不必辯才來說明;心胸坦蕩沒有恐懼,擇善固害就是智。)

“何謂為有道?”

“所謂有道,非救一物;普濟天下,無害無道。”(所謂有道的人,並不是救一物就是,而是能怨親平等普救天下眾生,甚至不去傷害無道的人。)

這是多麼偉大的澄明的見解,最應該記住的是“唯懷寶慧”,“不必辯言”,我們心裡滿懷著寶貴的智慧,不必向別人辯解逞能,當然也不必與別人比較。勝過自己的人就是“大雄”,清淨的身心即是“寶殿”,能這樣,縱使再寂寞孤獨的旅途,也能有極樂之心,那是因為知道自己在走向法只是之路,法界才是真實的、唯一的故鄉。能調身的人,也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