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水火
木水火
木水火

誰的新聞自由?

2014/11/17 21:00:02 網誌分類: 新聞道德及傳媒誠信破產
17 Nov

如果《紐時》等美國媒體真的在挑戰政府、維護新聞自由上不遺餘力,「維基解密」絕不會有今天的名氣,而美政府恐怕也不敢搞鋪天蓋地、涵蓋全球的「稜鏡計畫」,史諾登更不會流亡俄國。

 時論-誰的新聞自由?

  2014年11月17日 04:10

  石佳音

 自由是一種法治秩序,本就沒有絕對自由,新聞自由亦然。圖為拍照新聞事件。(本報系資料照片)
自由是一種法治秩序,本就沒有絕對自由,新聞自由亦然。圖為拍照新聞事件。(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共)美之間向來不乏摩擦,最近卻由大陸的《環球時報》和美國的《紐約時報》衝上火線,針鋒相對。

《環時》首先出手,在歐巴馬赴北京出席APEC前幾天,以社評批評歐的平庸。接著,歐巴馬到達當天,《紐時》記者紀思道著文批評中國大陸「朝著民族主義和專制的方向發展」,並鼓勵歐要「立場堅定」。12日,在習歐會後記者會上,《紐時》記者提問北京拒絕簽發某些外媒記者簽證,習近平答以「解鈴還需繫鈴人」,意指這應歸因於記者本身。對此,《紐時》立即在13日以社評強硬回應:該報「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導—不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其他任何國家」;並宣稱從發布《國防部越戰報告書》,到調查美國政府祕密竊聽,該報「有著挑戰美國政府的悠久歷史」。翌日,《環時》亦以社評反擊,要《紐時》反躬自省,並指出後者沒有那麼「普世、高尚」,它的「先天局限和弱點」就是必須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換言之,它不可能總是「挑戰美國政府」。

 美新聞自由 護國家利益

《紐時》當年在掌握了小布希政府違法監聽美國公民的消息後,整整壓了13個月而不發布。最後,2005年12月終於公諸於世,但美國公民的人權已受到極大傷害。《紐時》社評將調查美政府(違法)祕密竊聽納入當年勇,卻不提他們在此事上曾配合美政府政策,長期不揭發違法濫權事實。此一「疏漏」被關心新聞自由的美國民眾指出後,《紐時》編輯才承認「在這方面並非完美無瑕」。其實,如果《紐時》等美國媒體真的在挑戰政府、維護新聞自由上不遺餘力,「維基解密」絕不會有今天的名氣,而美政府恐怕也不敢搞鋪天蓋地、涵蓋全球的「稜鏡計畫」,史諾登更不會流亡俄國。

《紐時》不僅在內政上非必然堅持新聞自由,在國際上更明顯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紀思道批評習近平在包括東海、南海主權爭議等方面挑戰歐巴馬。換言之,在釣魚台和南海問題上,《紐時》立場與美國政府相同,支持日、菲、越等國,挑戰中國(包括台海兩岸)政府。甚至當年揭露美國《國防部越戰報告書》時,《紐時》所維護的,也是該報認定的美國國家利益,而不是越南人民的福祉。《環時》指出「維護美國國家利益」是《紐時》「必須恪守的邊界」,確實如此。

在《紐時》眼中,美國民族主義是符合「普世價值」的,因此是合理的「國家利益」;反之,中國的民族主義幾乎就是「專制」的同義詞,簡直一無是處。《紐時》作為美國媒體而維護美國利益,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若將其國家利益視為普世價值,則若非傲慢,即是虛偽。至於其社評中所稱,將為中國及其公民「提供誠實的報導」,那就更不可信了。因為他們只會提供對美國有利的「誠實」報導,有時甚至連對美國人民都無法完全做到!

 絕對的新聞自由是空談

然而,自由是一種法治秩序,本就沒有絕對自由,新聞自由亦然。台灣由於國家認同錯亂,統獨爭議攪亂一切,所謂「新聞自由」已淪為黨同伐異的藉口,媒體亂象一發不可收拾。公共議題無法理性討論,聳人聽聞的奇談怪論則層出不窮。關於美政府在全球設立監聽站中包括台北,竟有名嘴認為這是受到美國重視,「與有榮焉」。《蘋果日報》甚至慶幸「有美國監聽我們的總統和政府,讓我們放心多了」,而且「若二者只能取其一,寧願老美監督馬,而不選馬政府對我們透明」。

不論《環時》、《紐時》之爭如何落幕,台灣都不會是贏家。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時論-誰的新聞自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7000705-260109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