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點

2007/10/26 23:32:49 網誌分類: 這樣看世界
26 Oct

跟朋友聊起「出發點」的問題,
這並不關乎於終點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間題是在於「由自己出發」。

這方面英文的演繹比中文來得好,
像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很怪,
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當然最好不要用在別人身上,
英文的「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比較貼切,
或是「好心做壞事」會比較近一些。

不過,當事情是「好」的時候,
我們都免不了習慣想把這些「好」強加在別人身上,
然後期望對方會作出適度的回應,
然而,基本上這些「好」都是影響深遠的,
所以那所謂「適度的回應」也往往超出了預算也不知。

簡單來說,像是「我很掛念你」是好事,
但當你也同樣要對方一樣的掛念你時,
那便是強人所難了。

我們很多時候,心裡面都拿著一個秤,
然後,把自己的感覺放在其中一邊,
細心數著自己在秤上有多少個心機,
同時也比較著,在天秤的另一邊對方又下了多少,
漸漸演變成一個重量的遊戲,
準則在於你自己覺得怎樣叫少怎樣叫多。

但心機又可能以量來計算嗎?
當一個人其他所有事都不理只是一昧對特定的人好,
那當然可以做很多,也是真的好。
但其實,心機是不能以量來比較的,
計算太多,心機都變成機心了。

看到這裡,你會想:「那應該是重質吧!」
嗯,也不是。

以心為本的東西,從來也不是質量的問題,
是以心動然後行動的「有」跟「無」來決定,
有的話便要很珍惜,無的話也奈何不了,
做與不做的權利在對方身上,從來不是義務,
一直用自己的感受來做「出發點」的話,
只是苦了自己,何苦?

就算你真的很想對方跟著你認為的「好」來做,
你最多也只能讓對方自己去發現你看到的「好」,
「好」跟「不好」這種個人感受的事,
從來,都是教不得逼不來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