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

美媒封面里的弗格森骚乱:火光中举起的双手与大拱门

2014/11/27 22:22:02 網誌分類: 其他
27 Nov
美媒封面里的弗格森骚乱:火光中举起的双手与大拱门

发表时间:2014-11-27 08:15:42

关键字: 美媒杂志美国媒体美媒封面上的弗格森骚乱弗格森镇美国媒体封面上的弗格森骚乱纽约客布隆伯格商业周刊时代周刊

美国人离他们的感恩节只剩下4个多小时了,而在街道上为麦克·布朗抗议不公的示威者注定无法安眠。那颗射向黑人青年的子弹已经引爆了整个美国的情感火药桶。据CCN报道,当地时间周二,弗格森案件引发的全美骚乱已经扩散至美国170多个城市。某些游行的队伍占据了大桥、隧道和主要高速公路,但与当地周一晚不同,大部分的游行都是和平的。当这座位于密苏里的小镇的示威行动成为全国性新闻后,全美各大媒体机构也是精英尽出。相比起8月份的第一次骚乱,这一次的骚乱规模更大、范围更广。那么,在这些美国媒体的眼中,弗格森镇的两次骚乱究竟是怎样一副图景?

一图胜千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美国媒体杂志封面上的弗格森骚乱,以彼之眼,感受现场。

上图是布隆伯格商业周刊的杂志封面:种族、阶级与弗格森镇的未来。图片中黑人小女孩举起双手,身边有一个婴儿奶瓶与矿泉水瓶。

这期时代周刊发表于2014年8月23日。时代周刊评论称,布朗可能的确有错,但美国对于那些犯错的有色青年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已经“残酷到令人发指”,如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始终无法成为美国人所梦想的国家。评论称,在种族问题面前,所有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民主正在被深刻地破坏,而这一问题不是简单一两次人民运动可以修复的。

《纽约客》已经在网上先行放出了12月8日的封面图片。在这一期的封面中,纽约客并没有采用弗格森现场的骚乱图片作为背景,而是另辟蹊径,使用了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地标性建筑——大拱门作为封面的主题。大拱门两边的颜色泾渭分明,含义不言而喻。这位插图的画家Bob Staake告诉《纽约客》,他见证了弗格森镇上发生的激烈的种族冲突,他想借此图表达他自己的感受。

圣路易斯弧形拱门(也称作圣路易斯大拱门),就是美国西进运动的一个象征,这座不锈钢悬链线的建筑物,高达192米,是1964年动工后仅用两年时间建成的。拱门底部有电梯可以直达顶层。圣路易斯拱门为圣路易斯市的地标, 高630英尺, 比华盛顿纪念碑、自由女神像或是欧洲的比萨斜塔都还要高。

它也是通向美国西部的圣路易弧形拱门,圣路易弧形拱门在密苏里州,走过它便意味着进入美国西部大地。在美国还是英国殖民地时期,移民们便纷纷向西部进军,征服边远地区,寻找谋生之路。圣路易是这些拓荒者西进的必由之路。他们曾形象地把圣路易称为“通向西部之门”。圣路易弧形拱门是为了纪念他们而建造的。运动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而在2014年9月1日刊发的《纽约客》杂志封面所要表达的情感就相当显而易见了。“举起双手,不要开枪”已经成为了示威游行中的标志性口号与动作,意在讽刺警方的开枪之举。弗格森涉案警员威尔逊近日首度在电视上露面,就这起案件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专访。威尔逊在采访中说,他在8月9日的那起事件当中,并没有“处决”18岁的非裔青年布朗,而是出于自卫,同时也是为履行职责,自己问心无愧。威尔逊表示,他为一个生命的逝去感到遗憾,但就算那天重来一遍,他也不会改变他的做法。

标签 >> 美国美国梦美国体制美国衰退 美国民主弗格森骚乱弗格森媒体西方媒体 海外媒体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4_11_27_301727.shtml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朱康琪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4_11_27_301727.s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