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情歸何處?

2015/02/04 10:58:30 網誌分類: 笑話
04 Feb

西施(施夷光)、楊玉環(楊貴妃)、王昭君(王嬙)、刁(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

至於美人們生平及結局如何?唔怕睇歷史嘅咪睇落去囉!想慳功夫嘅睇最底下紫色字得啦。

西施:

浙江諸暨薴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稱其西施。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吳王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蘇臺建造春宵宮。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他沉迷於西施的美色,荒廢朝政,勾踐趁機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然後乘虛而入,一舉消滅吳國。

西施的結局有兩種說法:

  • 一說是,西施與范蠡相戀,當吳國滅亡之後,范蠡不要越王的封賞,趁著夜色攜西施悄然離去,兩人在路途中,生下一個兒子。從此避世太湖,逍遙餘生。

 

  • 另一種說法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怕勾踐看上她,且吳人認為西施是使得國破家亡的妖孽,於是就將她放進皮袋之中沉於江底。後來在江中發現了一些蛤蜊,人家說那是西施的舌頭,故此蛤蜊也有「西施舌」之稱。

楊玉環:

唐玄宗之寵妃,僅知為太真小字玉環,世人多稱以楊玉環詩家多喚為楊太真。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於是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天寶四年,楊太真受冊封為貴妃。此時楊氏二十六歲,而唐玄宗已五十五歲了,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堂兄楊國忠為人好,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更加腐敗。楊氏家族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佛堂的梨樹下[11],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至於楊貴妃的真正死因,有多個說法:

 

一.死於佛堂

有人說,楊玉環可能死於佛堂。《資治通鑒·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

 

二.死於亂軍

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杜甫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佔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

 

三.吞金而死

有人說楊貴妃是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僅見於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四.流落民間

還有人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流落於民間。俞平伯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俞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嘩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絕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迴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

 

五.東渡日本

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東渡日本,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一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憐惜楊貴妃美貌,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合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親信護送南逃,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被日本遣唐使救走,當時的日本皇室仿擬唐朝,對唐朝貴妃的到來,自然是熱烈歡迎、禮遇有加。楊貴妃到達日本後,受到當時的女天皇孝謙天皇的接見,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日本都城遷平安京(京都)時她又隨至京都,生活了三十年,後病逝於京都,享年六十八歲。日本山口縣「楊貴妃之鄉」建有楊貴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女性向電視觀眾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譜,說她就是楊貴妃的後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稱是楊貴妃的後裔。還一種離奇的說法是楊貴妃遠走美洲。台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

雖然眾說紛紜,但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舊、新《唐書》與《通鑒》等史籍記載明確,唐人筆記雜史如《高力士外傳》、《唐國史補》、《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王昭君:

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被選入宮為宮女。傳說畫工毛延壽趁機勒索宮女。宮女們為了自己能被皇帝選中,送給毛延壽很多錢財。雖然王昭君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醜化她。於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請求嫁於匈奴。到了昭君出塞那一天,元帝見昭君美冠漢宮,不禁大吃一驚。他本想留下她,可是又怕失信,只好忍痛割愛。後來漢元帝大為惱火,殺掉了毛延壽等畫工,沒收了他們的財産。

呼韓邪單于封其「寧胡閼氏」。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右日逐王

呼韓邪死後,王昭君欲歸漢,漢成帝命其「從胡俗」,再嫁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若鞮單于。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

王昭君死後,葬於「青冢」(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刁嬋

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其後刁嬋何去何從,好似冇咩嘢交代過!

--------------------------------------------------

以上係正史講嘅嘢。

早兩晚同師公/師父一家、與及瑛師伯團年。每次見瑛師伯,佢都有啲笑料(甚至有味笑料)講。今次講嘅話題係:中國四大美人情歸何處?

西施:最終嫁左去日本,所以日本咪出左「西施」電飯煲囉!

楊貴妃:嫁左個雞佬,所以佢老公用佢個名整左味「貴妃雞」!

昭君:嫁左個廚房佬,所以成日要「出菜」!

刁嬋:犀利啦!嫁左去印度,仲生左兩個仔,一個叫「那星」,一個叫「那媽」。可惜婚後冇幾耐,佢便離婚!好在兩個仔都寧願跟住阿媽,仲改埋跟母姓添,於是一個叫「刁那星」、另一個叫「刁那媽」!

{#icons_cat2}{#iconb_263}{#iconb_340}

回應 (1)
我要發表
2015/02/04 15:05:25 回覆

{#iconb_359} {#iconb_360} {#iconb_340} {#iconb_356}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