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蔡子強
蔡子強

馬斯洛理論的教訓

2015/03/02 08:42:03 網誌分類: 生活
02 Mar
        財爺在財政預算中提到,有心理學家曾講過,對於飢餓的人,有食物的地方就是烏托邦,自由、愛、尊重等等不可以果腹的事物,對他們都是沒有價值。但當經濟有一定發展,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

        財爺提到的那位心理學家,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Maslow),在大學裏,不但是唸心理學的學生,即使是社會科學,又或者工商管理的學生,都一定讀過他的理論。他認為,人的需要是以一個金字塔的形式出現的,最低層和最基本是「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如飲食和繁衍等;再上一層是「安全需要」(safetyneeds),如人生安全保障和生活穩定;第三層是「社交需要」(loveandbelongingneeds),如友誼和愛情;再高一層是「尊嚴需要」(esteemneeds),那就是贏得別人的尊重;第五層亦是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需要」(self-actualization),那就是實現心中所想和發揮潛能。

        馬斯洛認為,人對自己需要的滿足,是從低層次的需要開始,所以,如果三餐溫飽仍未解決,那麼人們根本不會奢談尊嚴,但是,當一層需要得到滿足時,這層需要就不再成為激勵人的因素,而會逐級逐級向上發展到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當三餐溫飽解決後,人便會想在精神層面做得更多。

        因此,我們常常說如今年輕一代是「後物質主義世代」,也是這個意思。所以,如果要解決雨傘世代的不滿,以為可以單從經濟入手,甚至如六七暴動之後般搞搞舞會、夏令營,便可以把青年問題打發掉,為何註定是「文不對題」的理由所在。

        蔡子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