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為何會流失信眾

2015/03/03 06:19:39 網誌分類: 宗教
03 Mar

有人曾說:「教會分裂的歷史,不是因為有激烈的爭論,而是為了逃避問題,粉飾太平,弄虛作假,結果沒有真正地解決問題。」 

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河蟹」(和諧的諧音),封閉和掩蓋負面的消息、控制言論自由、打壓異己和滅聲;特別是今天的華人教會,充斥著許多河蟹勢力,令不少有心的信徒,被邊緣化和無情地被傷害。

「信徒離開教會的故事,往往千絲萬縷,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他們每一個的故事,是為教會奏起的悲歌。」 

最近時代論壇,刊登了一份研究信徒離開教會的調查報告,前篇為《離開信仰的一些先兆》,後篇為《離開教會的一些前因》,研究人員以問卷形式,調查了數千名香港基督徒,並對其中932人作跟蹤調查一年。 

這份報告在《離開信仰的一些先兆》的結論中,尚算客觀,道出信徒離開教會,主因是讀大學時,面對極大的信仰衝擊、日常生活過份忙碌、信徒挑戰傳統價值等;但在《離開教會的一些前因》一篇,結論卻極為偏頗,不知何故,一味的抹黑,針對這些離開教會的信徒,是因得不到權力、不合群、誤信命運操控、及沒有事奉崗位等,於是主張教會應加大力度來「教育」這些信徒,完全沒有正視教會一直存在的問題,何其悲哀。

這麼不公不正的結論,簡單來說,就是認定教會沒有錯,錯的只是那班離開教會的信徒,所以教會當權者就無需改變,也無需回應信徒的訴求,你不滿意就離開吧,不作挽留,但不要做任何的抗爭或胡亂發聲,和現政府的做法何其相似。 

報告指一些渴望得到權力的信徒,不服從教會的領導,希望脫穎而出,影響別人,所以教會應教導信徒不要追逐名利,應當順服教會當權者的權威。 

但報告沒有深入探討,為何一班年輕的信徒,會不滿現今的教會,這班信徒對信仰有抱負,對教會有期望,認為現今教會,應當回應時代的需要,但若教會當權的,不再能帶領信徒實踐真信仰,那麼還順服這個權力來幹甚麼?若這個教會的言行,不再值得跟隨,不再值得信任,何不考慮出走,以免虛耗光陰?而許多還留在教會的信徒,成為乖乖羊的,未必值得欣賞,因為只可能是一班拒絕思考,一味盲從,和樂於服從和接受權威的人。

報告又指,離開教會的信徒,有著不合群的性格,不是和群體合不來,就是敢於挑戰權威,又好奇於新的事物和知識,因此難以停留;但為何教會容不下這些信徒,是教會本身的文化並不開放,不肯接受批評,不接受另類意見,還是教會活動,一般都是大家庭式的,柴娃娃的缺乏內涵;而願意留下來的信徒,一般都是規規矩矩,安於現狀和喜愛熱鬧的一群。 

這份報告,有點似政府做的很多顧問報告,先有一些前設,只是借用許多數據,來增加所謂的公信力,所以得出的總結也沒有新意,充滿著由上而下的思維,一味強調的就是維護權力的穩定,加強監控,加強教化,不思改變或進步,沒有深入分析教會自身的問題,沒有真正聆聽離開教會信徒的心聲。

不少離開教會的信徒,其實都曾對教會有期望,最後卻失望而回;對真理有認真尋求,卻發現教會裡沒有真理;他們曾經是教會的熱心份子,但目睹教會太多的黑暗面,甚至親歷被傷害;曾努力卻改變不了,曾熱衷事奉卻支撐不了;他們的故事有誰能了解?離開是因為他們軟弱嗎?離開是因為他們有問題嗎?責任可以全歸給他們嗎? 

教會其實急需要改變,甚至要進行徹頭徹尾的改革,換走一班做領導的,一間在商場營運的公司,若長期虧損,做CEO和董事會的,可以不需問責,甚至引咎辭職嗎?為何在教會裡,一班做領導的,做得不好,卻可以長期留在那領導的位置上?

當教會老舊的那一套,再不能回應世界,在講臺上的教導,蒼白無力,又豈能吸引新一代去跟隨?教會的思維,必須轉為由下而上,認真聆聽這一代的聲音,或許新一代正告訴教會,信仰應該是這樣,而不是教會告訴他們,應該是那樣

離開不合適的教會,不是信仰的絕路,反而是一條生路;教會有信徒流失的問題,只要能正視教會內的問題,就有活路,若是固步自封,自以為是,羊只會越走越少,最後唯有繼續凋零,半生不死,徒佔地方! 

但在教會內沉睡的一班話事人,他們聽得見嗎?

回應 (1)
我要發表
睛
2018/12/13 22:59:18 回覆

怎樣的教會結出怎樣的果子,所以無需辯論。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