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下的歷史:中華文明、聖經歷史、香港故事

2015/03/17 14:38:08 網誌分類: 哲學
17 Mar

以下文字是我的學習筆記,因此哲學專有名詞頗多,如有讀不明白的地方,敬請見諒,但假如讀得明白,這是個很有趣的題目。如果有讀不明白之處,但又感受到趣味,不妨留言交流。

簡單說,我在做御宅文化研究過程中碰到了一個未讀過的哲學理論,發現它的中心概念好使好用,這概念叫做欲望,於是用它試試把人類歷史、聖經歷史及香港歷史都重新解釋一次,竟又得到新的發現。

我的筆記是這樣的:

為了寫好論文,想也沒想過因為東浩紀在他的著作《動物化的後現代:從御宅族看日本》中提及了科耶夫的欲望論,結果讓我找到一個強大的主體哲學論。科耶夫的哲學與薩特的存在論沒有相沖,但要說薩特的存在論邏輯起點是甚麼,真是說不出,是自由、虛無?存在先於本質,於是人要在虛無的自由中做抉擇,但他也體會到,自為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不過,他沒有在自為的「為」,Being for itself的「For」之上再進一步反思。但科耶夫,就在「FOR」與「為」之上做了文章,那就是一個更確實的哲學邏輯起點--欲望。欲望也就是我在課上講解的巴赫金所講的intention,語言中每個字都含有他人的intention,直到自己把自己的intention灌注其中,intention就是欲望。但巴赫金沒有進一步關心intention。科耶夫把欲望理解為以他人的欲望為對象的欲望,這真是個強大的表述,一句就點出了主體間性關係的精髓,只是他只考慮了主人-奴隸這一種欲望相搏的結果,沒有考慮其他主體間性模式,例如哈氏的交往理性模式而已。

主人-奴隸模式,雖然有點片面性,但解釋歷史唯物論很有效,因為歷史唯物論只是說明了歷史以經濟生產主導上層建築,加少少黑格爾正反合,說明了歷史的推進方式而已。歷史唯物論還沒有說明歷史(人類生產史)前進的動力是甚麼。有了科耶夫的框架,歷史發展動力就得到說明,那不就是欲望嗎?我記得不知在何看過「人類歷史就是欲望的歷史」的命題,完全是科耶夫哲學的表述。

那麼,理解我主的創造及祂對人的期望,就更易理解了。從一開始,欲望就是主所賦與人的,是恩賜。沒有性慾,不可能要求人生養眾多,遍佈全地吧?沒有食慾,也就不會有經濟生產的歷史。也許,伊甸園的分別善惡樹是某種能啟動人類欲望的機關,人能分善惡,欲望才有方向可言,而欲望啟動之後,主也知道會有麻煩的結果,人吃了必定死,所以才視為禁果。但吃了之後,人類才可展開欲望與生產的歷史,這也是主所願的。主也許這樣想:「這果不吃為好,吃了便借個便啟動你們的歷史吧,因為我也想你們欲望我所創造的世界,如果不欲望我造的世界,你們也不能充分認識我。」這當然是我的推想而已。

香港人前一代成日講搵食,即是欲望歷史的最佳主體表述:我想食故我生產,我生產故我在。當然,今日香港新一代已無咗搵食觀,大幅偏離了食欲的歷史,既然沒有了食欲,或食欲已被過份滿足,經濟生產動力下降也是必然的結果。

還有,以前成日聽弗氏心理學講力比多(libido),以前只知這是一種色色的心理動力而已,覺得是累贅的心理素質,因為有慾望多麼的煩擾,為了無處可洩的性慾,傳統教會又唔講得自慰,成日話要用運動來昇華性慾,做華人教會的青少年信徒十分痛苦,因為教會的宗哲反思水平不高。

讀過科耶夫的欲望哲學之後,哇,眼前一亮。力比多就是欲望,欲望是必須的,因為沒有欲望,歷史就不發展。力比多是一股生理性的心理動力,它是原始沒有方向的,但人偏偏是動物性加主體性結合的生存體,動物性力比多不可被消滅,卻可以為主體意識所引導改變對象指向,例如指向藝術,這叫昇華。

以前我也是不明白的,甚麼叫做昇華?很抽象。現在我說得出來了。昇華就是面對沒有方向性的原欲,給它一個憑主體意識決定的方向,如果指向生產,用原欲為意志動力,即所謂動機,那這個生產力就會很強大了。當然,如果不給它方向,變成沒有方向的性慾,那麼一個男性在地上見到女性就會撲過去推倒,變成罪行。中國人為甚麼很早就有文明呢?一方面固然是文字與農業的發明,另一方面就是中國人的治水傳統。大禹與鯀治水的經驗,對應治理人類原欲的經驗,鯀試過堵水(欲望),失敗,禹出來疏導水(欲望)。能最早疏導欲望的民族,就是最早能把欲望昇華成為生產力的民族,所以有中國古代文明發展領先很多其他民族。

不過,單方面的欲望膨脹也是個問題,是人類過度強調單一主體性表述產生的問題,因為擁有欲望的不只一人,地上每個人都有欲望,如何昇華(方向性引導)一個社會裏所有人的欲望,是一個巨大學問。主體間性哲學正是處理這樣的一種問題:當人人都有欲望(主體性)時,這些主體性欲望很容易交錯,並互相否定,如何調節這當中的所有主體性(欲望)呢?對於這方面的學問,我推老師的楊春時的超越美學、哈伯馬斯的交往理論、伽達默爾的視界融合論、梅洛龐蒂的世界肉論等等。科耶夫的理論立了一個很好的主體性哲學理論基礎,但他太專注於主人-奴隸模式,令他的哲學體系傾向主體性哲學,對調和主體間性關係方面的問題派不上用場。

最後,希望大家別被「欲望」二字的connotation所蒙蔽,先入為主地認為欲望是壞東西,我們平常所講的美好「願望」、「希望」、「志願」、「志向」、「心願」、「意志」、「夢想」、「理想」、「興趣」等等,全部都是「欲望」的同義詞。我們沒察覺自己的欲望,只因我們給了它另一個名字而已。

回應 (2)
我要發表
彭彭
彭彭 2015/03/21 21:30:02 回覆

這顆星星好迷人...*@@;

立 冬
立 冬 2015/03/18 17:26:04 回覆

送上一粒充滿哲學的星星!鼓勵鼓勵!+1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