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水火
木水火
木水火

比較史事 領會得失

2015/03/18 20:30:21 網誌分類: 文化
18 Mar

很多議員、家長和學生都不明白中國歷史有何用. . . .讀國史,一個重要點子是“史事比較”。要比較,就要多方面研究,而不是避而不讀,妄稱“洗腦”。

 比較史事 領會得失/公孫究

很多議員、家長和學生都不明白中國歷史有何用。當一個人踏足社會,見世面愈多,便愈發覺自己“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書”,第一要讀的,其實就是中國歷史,多讀國史,才知道如何理性分析自己身處的社會形勢。

史學大師錢穆勸中國人努力學做人。要如此,必然要研究中國歷史,看歷史上的中國古人是如何生活的。

一個有趣而又能較深入地體會古人如何生活的,是看史事的關聯性及其重要性。比如國史上四個國祚偏短的朝代:秦、西晉、隋、元,它們的短國祚之間有何異同。秦十五年便滅亡,短得很;西晉五十一年,不長;隋三十七年;元九十七年,較長,但不超一百年,也算短。

不少人分析秦國祚之短,是因為其暴政,令人民奮起反抗所導致的。然而,秦始皇的“暴”,當中也有其從大局看不得不如此之考慮,今天且不在此議論。秦最大的貢獻是統一六國,之後是書同文、車同軌。要是沒有了秦始皇,今天的中國仍是四分五裂,太多的民族不能融和,情況大有可能像非洲一些國家一樣,種族仇視,人民生活殊不安穩。秦亡,主要是始皇沒有早立皇太子扶蘇,讓重臣趙高和李斯有機可乘,結果,做秦二世者是始皇那個才能比長子扶蘇弱得多的次子胡亥。作為統治者而無統治才能,速亡,是一定的。

西晉早亡的原因呢?曹魏因無人可用,逼得要用貴族出身的人,九品中正制由是而生。中正必須是二品現任中央官員,由他們在州郡揀蟀,中選者被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等級,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這都是從世家大族選出者,平民百姓難進門檻,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陋習。司馬氏得天下,建立西晉,沿用此制,也一併承襲了其奢華惡習。全無國家民族概念,加上外族入侵,自然速亡。及至隋朝,隋文帝懂得一些權術,但教子無方;繼任者弒父,是謂隋煬帝,後者縱情聲色,又三征高麗,天下遂亂。

西晉和隋都有近似的速亡原因:崇尚奢華,大好河山輕易斷送,歷史教訓,不可不察。

至於元朝早亡,有人認為有不少原因。失敗,原因當然不可能只得一個,但元之早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歧視漢人。元朝分人民為四等,漢人地位最低,不能為正官。蒙古人可授六品官,漢人即使成績上佳,也只能授七品官。

中原大多數人民為漢人,國家靠人民才能成其為國家,故意貶低佔大多數的族人,不似滿清入關後與漢人融和,也解釋了為何滿清國祚逾二百年,蒙元一百年不到。今天,民意和民主,乃少數服從多數之餘,也尊重少數人的意見。不聽多數人的意見,反而以少數人意見為先,也顯見價值觀之扭曲。

  多方研究 非避而不讀

秦、西晉、隋和元,都是因為文化不夠,才有如此欠周詳的考慮。

讀國史,一個重要點子是“史事比較”。要比較,就要多方面研究,而不是避而不讀,妄稱“洗腦”。猶如球類比賽,永遠在校內作班際比賽,沒有與其他學校甚至異地學校比賽甚至沒有衝出校際網,未打過甲組,就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其實永遠只是井底蛙,抱殘守缺!

 

     比較史事 領會得失/公孫究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5/0318/2947934.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