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水火
木水火
木水火

領土問題

2015/03/24 23:30:30 網誌分類: 文化
24 Mar

 領土問題  {#icono0_28}

筆者很少在通識科課堂討論領土爭端,倒不是説通識科不關注這些,而是不容易説得清、道得明;直到最近,中緬邊境的果敢問題被傳媒一再報道,然後有些網上評論(居然包括香港)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甚至連釣魚島爭端等問題也一併扯入,然後又是一番上溯中國歷史,下陳當下戰略等等高大宏觀的論斷。

美國歷史學家、戰略專家Edward Mead Earle教授曾經指出,人們在分析當下國際問題的時候,會有一種思維傾向,叫“戰略的懷舊意識/鄉愁”(being nostalgic in national strategy)。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戰略懷舊意識的例子,莫過於糾纏於疑似故土(purported territories in history)──外蒙、唐努烏梁海、琉球沖繩乃至中緬邊境的所謂“野人山”等這些“疑似故土”。刻薄地説一句:這是不是讀歷史故事書讀得太多、中毒太深,以至動輒夢迴漢唐呢?如果這樣思考國家戰略問題,那麼“疑似故土”就不止上述了,唐朝安北都護府、波斯都督府,甚至蒙元金帳汗國、伊爾汗國,豈不都在此範圍內?

就算我們僥倖“收回”一兩塊“故土”,可是當地早就運移漢祚,一片神鴉社鼓。面對當地人,我們該怎麼辦?驅逐出境?還是強迫其歸化?歸化後賦予他們“國民待遇”?貶為“二等公民”?還是享有和少數民族同等的優待?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會帶來不同形式的激烈的社會衝突和反抗。

土地,本身是一種自然資源,也是其他自然資源的一個載體。要獲取財富以增進國家利益和國民福祉,自然要獲得這些自然資源。將土地“領土化”,是佔有自然資源的其中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一種方式,更未必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不要説在當今的世代,實際上在19世紀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橫行的時代,通過佔領土地來獲取自然資源和財富的方式,也不見得是獨一無二的方式。當時劃分勢力範圍、佔用優先貿易權、專賣權、採礦權、築路權等多元化的方式,就比直接瓜分佔領來得更合乎成本效益。而今天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更是謀求多方共贏的新思路、新做法。

  對待疆土問題,我的看法很簡單:

對於在1949年後宣稱擁有主權,並實際控制的領土,當然寸土不讓,新疆、西藏當如是。丟了這些地方,國民自信肯定會猛然垮下來,接着會發生什麼,就不可預測了。

對於在1949年後宣稱擁有主權,但未實際控制的土地,不但要考慮得失進退的戰略實質,還要考慮決策程式正當化、公開化──諮詢國民和及時向國民交代進展,使整個決策更加體現人民的意見立場。當在1949年後宣稱了對某地擁有主權後,等於向國民作出了莊嚴的承諾,承諾了這塊土地是我們整體國民利益的一部分。

      將軍澳香島中學副校長  鄧飛

 

  領土問題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5/0324/2953370.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