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服務背後的辛酸

2015/05/11 07:00:59 網誌分類: 職場
11 May

一般市民對侍應的五大誤解: 

誤解一:侍應可以為你幫你追食物 

當客人趕時間,或等得不耐煩時,都會叫侍應去追單,覺得侍應可以令食物快點送上。但侍應不是煮食的人,侍應入廚房催促,只會捱廚房的罵,就算主任和經理,都無法令廚房加快進度。經常上演的一個情景是,侍應問廚房:「可唔可以煮呢個菜先?」做廚的會冷嘲熱諷地應道:「等下啦,生嘅你要唔要?」 

此外,亦常有客人提出難以配合的要求,例如客人問可否將生的壽司變熟,要是侍應答不可以,就要準備捱罵了,侍應不是萬能的,事實上,在餐廳裡面,侍應是最沒有地位的人。 

誤解二:加一服務費會落侍應袋 

不少餐廳設有俗稱加一的10%服務費,但服務費同服務你嘅人完全無關係,只係變相加價嘅手段,最終都係落左老闆袋,加一與否,並不會影響侍應的薪金,因為老闆會認為,底薪已包括服務費,侍應做得好是應該,很多客人不知道真相,以為給了加一就不用給小費,「多勞多得」對侍應而言,可能難聽過粗口。 

即使客人給了小費,也不一定直接落到侍應的袋,侍應要將收到的小費交回公司,最差的公司,是不會向侍應派回小費,而大部分公司會把小費累積到每月月底,由管理層統一發放予員工,由於操作透明度極低,侍應永遠不會知道,總共收到了多少小費,當中又有多少是被公司從中抽起,而侍應也有分等級,不是全部提供服務的人都能收到小費。 

不過,最重要都不是小費多寡,而是顧客的態度。客人真誠的笑容與感謝,才是對服務者最大的鼓舞。反過來說,侍應受到最大的折磨,也來自顧客的刁難。 

誤解三: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 

劉華的一句廣告口號「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得。」是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服務業的集體惡夢,廣告掀起港人對服務業從業員的要求苛索無度,也無視服務提供者的辛酸。 

港人喜好投訴,最就手是在社交網絡、Open Rice寫上劣評,餐廳聲譽受損是老闆的事,但最終捱罵受罰的都是侍應,老闆除了要求侍應龜縮遷就,食環署投訴機制,也是養成顧客橫蠻態度的原因。 

一旦顧客向食環署作出投訴,食環人員便會到來調查餐廳,這對於餐廳而言,是極度困擾的一件事。食環嚟查牌,就要調走一兩個人手去招呼佢,搞到唔夠人做嘢,制服人員喺餐廳行嚟行去,啲客見到會覺得間餐廳唔知有咩問題,咁又影響到形象。除了查牌,食環也會查圖則。為了容納更多客人,有的餐廳會比圖則擺多幾張檯。要是被查出與圖則不符,輕則罰款,重則續不到牌,所以老闆都很怕客人向食環投訴。 

在老闆眼中,聲譽與牌照的存亡,當然比侍應的尊嚴重要。澳洲牛奶公司的侍應,從前出了名臭串:「食完就即刻趕你走。」現在他們也被逼要收斂,很多餐廳老闆,都會要求侍應不得趕走客人,結果侍應無奈被逼義務加班,真正係做極都「唔夠」。 

誤解四:侍應有最低工資就夠 

在街上經常見到請侍應、洗碗的廣告,人工通常過萬,侍應的待遇看來還不錯。但現在飲食業很少新人入行,入了行迅速離職的也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有最低工資,卻沒有標準工時惹的禍。 

最低工資實施後,為了維持成本,老闆積極縮減人手,把人力充分利用。從前侍應大概每天工作十小時,現在的合約上雖仍是寫工作十小時,實際上往往是十二、三小時,還未包括無薪的落場時間。依家五個人要做十個人嘅工作,啲新人一入行,就要做兩三個人嘅野啦,會跟唔上,做得唔開心,然後就辭職不幹,無標準工時,有最低工資都係無意思,純粹係推高通脹,推高物價。 

請人如此困難,老闆對員工態度也沒有變好,老細請唔到人,就叫侍應幫手洗埋啲碗先走。 

誤解五:食物貨不對辦,鬧侍應可解決問題 

很多餐廳,菜單上面無論係圖定係文字,都與實物不符。菜單會寫安格斯牛柳、澳洲和牛、巴西雞翼、韓國走地雞,其實多數只是用馬來西亞、內地食材,牛肉會用美國廉價牛肉,一定唔係安格斯。有餐廳以任食Dreyer's皇牌雪糕作招徠,暗地裡卻提供雀巢雪糕或阿波羅來魚目混珠,大家不要被漂亮的餐牌騙倒。 

對食物有一定熟悉的客人,食完發覺貨不對辦,便會質問侍應,好像他們也是同謀,一齊散騙顧客,侍應無可避免成為首當其衝的代罪羔羊。

回應 (1)
我要發表
383383
383383 2015/05/11 17:37:35 回覆

做前線的工作人員,很多時,都只是…代罪羔羊。

受人二分四,鬼叫你窮呀!頂硬上啦!

好好對待你出外工作的父母,賺錢養家,不容易的。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