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用行動去改變

2015/05/12 08:38:22 網誌分類: 親情
12 May

「綠腳丫」讀書會是一個香港活躍的親子組織,每年舉辦超過二百場活動,場場爆滿,活動多姿多采:例如跟二百位爸爸講故事繪本、千人大露營、帶孩子去塱原插秧、在嘉咸街市畫地圖、參加九龍城泰國新年潑水節、與綠色和平一起派二手童裝等等,非常創新好玩。 

創辦人Kenny有兩個小女兒,二零零三年和一些同鹷小孩的家長走在一起,言談之間,有感小朋友在香港讀書壓力很大,而大部份家長,為了要谷小朋友入名校,都拼搏得透不過氣來,一班家長都是一些有心有力的人,在社會打滾了十幾二十年,有了孩子便突然放下了自己的人生,所有時間表都跟著孩子走,於是小孩的功課和分數,就變成大人的成就,世界觀變得很狹窄。 

家長有時都會問,孩子除了一窩蜂的跟隨大隊補習,參加各類坊間提供的活動,拿取各樣證書,谷入名校之外,真的沒有其他的出路和選擇嗎?

圖片: 綠腳丫帶孩子去鄉間用蘆葦造筆畫畫, 這是盧元中的作品

「綠腳丫」就這樣開始,由幾位家長策劃,舉辦一起另類的親子活動,探索各種可能性,這班家長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喜歡看書,及相信家長有無限潛力,於是鼓勵家長自發舉辦活動。

 

原來家長都有無限創意,及知道自己小朋友的真正需要,去年底自發舉辦的一場大露營,起初由三十個義工策劃,結果談了三個月,走了一半人,Kenny馬上重新分工:把營地分為二十二條村,招募了二十二位「村長」。

才一個晚上,便一共招來超過六百位參加者,家長的網絡驚人;各種器材、樂器等,都從家長圈子裡收集回來,所有工作都各自分工,最後大人小孩都玩得非常痛快,而花的費用有限。

每一次活動,大人小孩都要一同參與,家長不是旁觀者,只顧拍照用手機;活動要改變的,其實是家長,家長想法不同了,才會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意外地發現,他們的孩子可以坐定定兩小時,也不叫悶,甚至可以一起討論事情,結果很多家長都留下來,做了家長義工。 

Kenny經常與有心做社區計劃的人談,大家常遇到的問題有四個:地方、資金、人手、網絡;她嘗試打破思想的框框,發揮創意思維,把沒有的東西變成賣點,而不是成為限制:例如「綠腳丫」沒有會址,就游走各區,去全港舉辦活動;沒有資金,在「童書入社區」,就組織人們捐贈繪本給各區小店、餐廳、診所等,讓孩子在不同地方都可以閱讀。

沒有職員,就靠家長義工策劃,家長因為有參與,反而更積極,也有機會一起成長;他們曾經聯絡有心的家長,一起集資,向本地僅存的鎅木廠買積木,用消費來支持本土工業;結果有五十個家庭,一起夾錢,買了五千塊大積木,創下紀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