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大帝信仰概述

2015/06/09 13:06:32 網誌分類: 三官大帝
09 Jun


三官大帝信仰概述    

 一、三官大帝的由來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民間俗稱三界公,是掌管天界、地界、水界的神祇;在各地方通常在年頭元月十五天官聖誕時向天公祈福﹝即上元節﹞,七月十五日地官聖誕時普度孤魂野鬼與祭祀祖先,﹝即中元節﹞,十月十五日水官聖誕謝平安﹝即下元節﹞,都與三界公的信仰有關。三界公,即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

三官大帝信仰源自古人對天、地、水自然之神的崇拜,其三官之說起源甚早,東漢張道陵創五斗米教,教中設有鬼卒等,為病人祈福祛疾。其消災治病方式是將病患姓名及認罪之意,寫成文書三份,分別置於高山、埋藏於地、沉入水中,向三官告解懺悔並祈求安康,謂之「三官手書」.此請禱之法,蓋仿效古代儀禮。《儀禮·覲禮》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唐賈公彥疏雲:「案《爾雅》云:祭山曰懸,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2] 「瘞」亦埋藏之意。直到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大帝信仰始和上中下三元節合而為一。《三元品戒經》曰:三官分屬三元: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道門經法相承次序》曰:「三官亦謂三元,上元天官治於陽元之士,中元地官治酆都山洞中,下元水官治九江洞室中。」[3]《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曰:「三元者謂上中下也,一者上元正月十五日 天官主錄,二者中元七月十五地官主錄,三者下元十月十五水官主錄。」[4]

原本司掌天、地、水三界的守護神,經過民間信仰的流傳,三官大帝又發展出各種起源傳說,也被賦予新的職責。例如《歷代神仙通鑑》說其中有三官源自金、水、土三氣,認為司用於天、地、水三界之說。或有謂三官大帝乃源於元始天尊吸納始陽九氣、清虛七氣、晨浩五氣,融合於腹中,經九九之期結為靈胎聖體,分別於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自口中吐出聖嬰,即堯、舜、禹三帝。其中堯帝定四時制年月、舜帝拓荒墾地、大禹治水有功,因此奉為三官大帝。[5]

二、三官職司與架構

    三官的職司,主要是考核三界十方一切諸神、鬼、人….萬類等,生死功過錄籍。以三官來執行考核功過的工作,起源很早,大約東漢即已存在。如註1所述。據《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敘述三官之職掌為:三官分屬三元,上元一品天官,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二曹,天官三宮共有九府三十六曹。天官治於元陽之上,太空之中,其職責在考核天上諸真仙大神功過罪福。上元天官之中宮稱為:太玄都元陽七寶紫微上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諸天大聖,一切尊神,諸天大神無鞅數眾」。紫微宮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右府主死,中府主生死罪錄。左宮稱為:太玄都元黃太極左宮,「總主上真已得道,過去及未來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生命錄籍」。右宮稱為:太玄都洞白太極右宮,「總主上真已得道,過去及未來得道及百姓,男女人滅度仙錄及罪簿死籍」。

中元二品地官,治山洞空玄之中,其職司在考核五嶽五帝,九土土皇及地上諸仙功過罪福。所謂「普統地上五嶽四維八極神仙真人神靈....滅度生死,功過罪簿籍之事。」地官亦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四曹,地官三宮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中元中宮稱為:洞空清靈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地上諸神仙已得道諸大神」。中元左宮稱為「南極洞陽左宮,「總主地上九土土皇四維八極諸靈官」。中元右宮稱為:酆都陰天右宮,「總主地上諸靈官,已得道過去及未得道學者百姓男女人罪簿死籍」。

下元三品水官,治九江洞室,其職司在考核水中諸帝河神,水中一切神靈及死魂之功過罪福。所謂「並統三河四海九江水府,淮濟四瀆水帝神王河伯諸大聖,水中一切神靈。」水官亦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四曹,水官三宮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下元中宮稱為:暘谷洞源宮,「總主水帝暘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諸真人,水中諸大神,已得道過去及未得道及百姓男女人仙簿錄籍」。下元左宮稱為:清冷宮,「總主水中萬精蛟龍鯨魚水災大會水母龍門度數之期,百姓男女人籍錄生死功過簡對輕重之事」。下元右宮稱為:北酆都宮,「總主水中積夜死鬼謫役年劫及百鬼萬靈事,百姓男女人應死簡錄黑簿」。[6]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7] 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種道書,又以兩漢流行的元氣論對其神格進行刻畫。《三元品戒經》稱:「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而成,……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8]

據《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十天靈官,神仙兵馬與無鞅數眾,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同下人間考定罪福;七月十五日,為中元九地靈官,神仙兵馬與無鞅數眾,名山洞府神仙兵馬同下人間,校錄罪福;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水府靈官同下人間,校定罪福。」[9]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10] 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九宮二十七府一百二十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禦,巡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11] 據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萬類種種,皆歸三官大帝管轄。

據民間道經《太上三官賜福妙經》簡稱《三官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善惡之籍,致諸天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五嶽八極四維,考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號曰: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下元水官,為暘谷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水帝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由。號曰: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三官誥》云:「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貫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三、台灣民間三官信仰

台灣民間所祀奉三官,係自漢張道陵,直至南北朝時,乃從三官配為三元節。奉命於人間治理考較善惡罪福,分別接受信眾祈求賜福、赦罪及解厄。信徒在三元節慶時,上元正月十五誕辰的天官大帝,中元七月十五日誕辰的地官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日誕辰的水官大帝。家家戶戶於皆三界公爐前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把八仙桌高疊在長凳之上,成為兩層或三層,俗稱天公桌或三界桌,上層叫做頂桌,於頂桌之上再供三個彩紙糊成的神位,俗稱為燈座,燈座前置清茶三盅,束著紅紙的麵線三盃、素饌六碗、水果鮮花,壽桃紅牽,最前面則是香燭。頂桌之下還有下桌,下桌則是供豬、雞、魚等三牲(或五牲)、茶酒及印成龜形的「紅龜粿」等。祈求天官賜予福壽,祈求地官赦罪以濟度孤魂及祖先,向水官祈求消災解厄,及感謝其保佑平安順遂。

如在一個祭祀圈內之地方廟或神明會,由其主事老大或爐主,會有舉行大型宗教活動,以共神信仰共同祭拜天公或三界公,由爐主代表域內全體居民祭祀神祇,需準備祭品,安排祭祀事宜,居民也要拿祭品到公廟或公眾的祭祀場所去拜拜。例如:上元正月十五誕辰的天官大帝,地方公廟提供居民祭拜天官場所外,廟方通常亦有乞龜許願宗教性活動,或請道士做三獻祝壽科儀,向神祇祝壽之意,並祈祝天官賜福,使轄區內的居民平安和順。中元七月十五日 誕辰的地官大帝,則以慶讚中元普度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及拔度祖先活動為主,此外公廟或爐主會也會舉行廟普,社區的街普活動中也有普施亡魂的儀式的文化傳統[13]。下元十月十五日 誕辰的水官大帝,即下凡巡視人間善惡,消災解厄,因此下元節又叫消災日。居民都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三界公之一的水官大帝祈禱消災解厄,並感謝其保佑一年之中平安順遂,祭祀活動當天通常會有演戲,俗稱:謝平安戲。以湖口鄉湖口三元宮為例:三元宮的前身是道光年間(1821-1850)之三官嘗與賜福嘗二信仰三官大帝之神明會,以及三官大帝老爐,是移民凝聚力量的神明會,自商業規模成形後,逐漸成為公眾的信仰。三元宮始建於明治四十三年(1904),後改建於大正七年 (1918),並於民國五十六年再次重修至今,三元宮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廟宇(圖一、二),是老湖口地區的信仰中心,目前已列三級古蹟,其祭典由各庄爐主輪值經辦,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誕辰,舉行春季祈福儀式,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大帝誕辰,與大湖口各庄奉祀有應公,統一在八月一日舉行全庄之慶讚中元祭典超拔孤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誕辰,舉行秋季還福儀式。

四、結論

民間信仰三界公之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和玉皇上帝一樣很少有供奉神像,民間通常在神龕前樑懸吊三界公爐或稱天公爐。三界公是一個遍在的神靈,祭拜三官大帝方式,不因地方不同而不同,一般祭拜神明前必先膜拜三界公之後再拜家中所供奉諸神,也意謂者三官大帝神格高於其他諸神。然而民間對天、地、水三界之崇拜,也反映人民對自然界的感恩之心,蒼天覆蓋萬物護佑生靈,大地生成五穀負載萬物,水源供給養份培育生命,因此民眾對天、地、水均存敬畏之心。臺灣民間三界公崇拜反映臺灣人的宇宙論,人類生存於天、地、水三界而無以為報,因此藉由三界公信仰表現民眾對宇宙自然的感恩之情。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