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君子不立危牆下包Sir移營

2015/06/11 08:41:20 網誌分類: 經濟
11 Jun
        話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兩度爆發石油危機,睿智過人的包玉剛知曉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打擊;可以預見的是,石油消費大國必然減少石油進口,直接影響油輪營運,然而,更不妙的形勢,乃是日本及南韓的造船廠,仍一窩蜂吸引各國船東訂造船舶,必然會出現船隻過剩,「僧多粥少」,航運競爭日益嚴重。

        面對此嚴峻形勢,包玉剛仍有點難捨自己辛辛苦苦創建的事業,仍謀求在困境中打開一個新局面。

        未知是否冥冥中有所安排,一九七八年在包玉剛身上發生兩件事,令他終於下定決心,放棄航運營運轉而投資地產,如此一來,才出現與怡和系爭奪收購九龍倉之併購戰。

        環球航運大危機心生退意

        在未拆局雙雄鬥財鬥智之前,先講講到底是甚麼事,令到包玉剛下這麼大決心,以及有信心作業務營運移轉。

        首先是當年環球航運的一個大客戶「日本輪船公司」,經營不善瀕臨倒閉。一直以來,匯豐對於航運業的貸款較為保守,但對包玉剛則格外眷顧。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包Sir已說服匯豐當時的會計主任桑達士,打破該銀行不貸款給輪船公司的戒條,促成環球航運獲得貸款;及至六十年代,桑達士擢升為匯豐主席,包Sir與匯豐的關係更見密切,業務合作更上一層樓,數據顯示,到了七十年代,匯豐在環球航運的投資,約佔該公司接近50%股權,可見一斑。

        然而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正如取代桑達士出任匯豐主席的沈弼所講「銀行不是俱樂部」,由於「日本輪船公司」衰退的業務;足以影響環球航運的營運,因而對支持環球航運的意欲降減;甚至要求包玉剛對其船隊租約作出可靠的書面保證。幸好,日本船公司獲得日本銀行界支持,渡過難關,環球航運才避免巨大損失。然而,經此事件,包Sir對世界航運業已亮起紅燈。

        秘密上京一錘定音告別大海

        另一宗引發包玉剛改轅換轍,捨海洋而移營發展地產的導因,也是發生在一九七八年。該年十一月,包Sir在時任北京政府經貿部部長之姨表哥盧緒章安排下,秘密上京會見復出的鄧小平;當時鄧小平已透露中國一定收回香港,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春江水暖鴨先知,包Sir得此信息,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有見香港地少人多,將來經濟發展蓬勃,地產樓市大有可為,勝於經常受制於石油價格的航運業,遂下定決定告別大海,上岸開拓地產市場。

        在此順便記上一筆,可見包玉剛與鄧小平交情殊非泛泛。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之初,包Sir陪同包兆龍老先生上京,包老先生捐贈1,000萬元在北京興建一間五星級酒店,唯一條件是此酒店以包老先生的名字命名,名為「包兆龍大酒店」,當時來講,國家外匯儲備僅數百億,相對此1,000萬元,殊非小數目,但卻遭到有勢力「左王」們反對,認為是替資本家張目,情願不接受此巨額捐贈,事情鬧到鄧小平那裏,鄧小平一錘定音,批示不能打擊境外同胞愛國熱情,自己出馬接受此捐贈。

        話說回包玉剛捨大海而就地產,矛頭直指九龍倉,硬碰怡和系,鬥智鬥財,精采之處,下周四再拆局。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