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行不通

2015/06/16 08:41:27 網誌分類: 生活
16 Jun
        政改方案表決在即,政協要員向泛民喊話,希望有人可以「忍辱負重」,改變局面。

        忍辱負重四個字頗堪玩味,但放在中國歷史的context中,就知道行不通。一百年前,清朝在甲午戰爭中吃了敗仗,這時候誰「忍辱負重」跟日本人談判呢?就是一開始就主和反戰的李鴻章。

        李鴻章反對跟日本開戰,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主戰的一幫「清流」士大夫,佔據道德高地,上得君心,下獲民意,立於不敗之地。李鴻章主和,即引起各種猜疑,其中當然就有人傳言李鴻章收了日本人的好處。

        但是甲午戰敗,摧毀的是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主戰的一派沒有任何損失,仗打敗了,朝野震動,人人都罵李鴻章「其罪當誅」,沒有人承認打仗是錯的。李鴻章忍辱負重出使談判,臉上還吃了一顆子彈,「漢奸、賣國賊」的黑鍋一直揹到今天。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忍辱負重是不值得的,因中國的政治傳統一向缺乏妥協精神,道德比務實更有優勢,更得民意。忍辱負重都沒有好下場,因為老百姓不買這個帳,你一個人犧牲小我,以為「顧全大局」、「功在千秋」,但中國的歷史經驗告訴你,這樣的犧牲往往得不到諒解。連戴卓爾夫人當年為拯救英國經濟,手段激烈,也得罪了一班勞工階層,到她死了也不肯放過呢。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