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爭第七】

2015/06/24 11:26:51 網誌分類: 軍事和兵法。
24 Jun

【軍爭第七】

 

 

 

孫子曰:孫子說: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大凡用兵的法則,將帥受領國君的命令,從組織民眾編成軍隊,到開赴前線駐地紮營與敵對陣,這中間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與敵人爭奪有利的制勝條件了。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軍爭中最難的地方,又在於如何通過迂遠曲折的途徑達到近直的目的,化患害為有利。

 

軍爭中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以迂回進軍的方式實現更快到達預定戰場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條件變為有利的條件。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意迂回繞道,並用小利引誘遲滯敵人,這樣就能做到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的要地,這就叫做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

 

所以,由於我迂回前進,又對敵誘之以利,使敵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發 雖後,卻能先於敵人到達戰地。能這麼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計的人。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故兩軍相爭制勝條件 有利也有危險的一面。是為了有利於自己,若舉大眾而爭,反失利而成為危險了。全軍帶著所有輜重去爭利,就會行動遲緩而趕不上;丟棄大軍去爭利,輜重就會丟失。

 

是故卷(脫掉)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

 

因此,卷甲急進,日夜不休息,以加倍的行程連續行軍,走上百里的路程去與敵爭利,三軍將領都有可能被擒,身體健壯的士卒先到了,體弱疲倦的掉了隊,採用這種方法,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趕到;

 

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走上五十裏的路程去與敵爭利,先頭部隊的將領就可能遭受挫敗,採用這種方法部隊也只有半數趕到;走上三十裏的路程去爭利,部隊也只有三分之二趕到。因此,軍隊沒有輜重,無以為戰就會覆亡,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備,轉輸不繼,就會覆亡。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所以,不瞭解列國諸侯的計謀,不能與其結交;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不使用嚮導的,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

 

故用兵打仗以詭詐多變為根本,根據是否有利採取行動,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隨情況而變。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軍隊行動快速時,像飄風驟至;行動緩慢時,像嚴整的森林;進攻敵人時,像迅猛的烈火;駐守時,持重像山嶽一樣屹立不動;軍情隱蔽時,像陰雲蔽天看不見日月星辰那樣;大軍出動時,就像萬鈞雷霆的震擊。

 

掠鄉分眾(兵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奪取敵“鄉”的糧食、資財、要分兵數路,開拓疆土,要分守要地,權衡敵我形勢,相機而動。先懂得以迂為直、以直為迂計謀的,就能勝利。這就是兩軍相爭的原則。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

 

《軍政》上說:“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用金鼓之聲,令其或進或止,用動作指揮看不清,所以用旌旗之形,令其或開或合。”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統一軍隊)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金鼓旌旗都有是用來統一軍隊作戰行動的;軍隊行動既然統一了,那麼勇敢的將士就不得單獨前進,怯懦的也不得單獨後退,這就是指揮人數眾多的軍隊的方法,

 

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所以,夜間作戰要多使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變換這些信號,都是為了適應士卒視聽的變化。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 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軍隊早朝初戰的時候,士氣旺盛,陳兵到中午時候,士氣就逐漸怠惰,到了日暮,士卒就會氣竭思歸。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鬆懈疲憊人心思歸時,才去打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以自己的嚴整來對待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來對待敵人的吵鬧,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以自己的靠近戰場來對待敵人的遠道而來,以自己的安逸休整來對待敵人的奔走疲勞,以自己的糧足食飽來對待敵人的糧盡人饑,這是掌握軍力的方法。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不去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去攻擊陣容嚴整、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因敵變化的方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所以,用兵的方法:敵人佔領高地,不要去仰攻;敵人背靠高地,不要從正面攻擊;敵人假裝敗退,不要去追擊;強大的敵人,不要去進攻;敵人以利誘我,不要貪食其餌;正在撤退回去的敵人,不要去攔阻;包圍敵人,要留有缺口;對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去逼迫它。這些都是用兵應當掌握的方法。

 

 

軍爭第七 CHUN CHENG (Battle Tactics) VII
軍爭是兩軍相對而爭利,有爭戰略戰術的利益,有爭財貨領土
的利益。孫子認為戰爭的勝敗多決於軍隊的機動,故在這篇裏
倡導機動的用兵,如『以迂為直』,便是一大原則。後面所述
的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的四治,及八項的用兵之法,亦為
讓讀者不可忽略的要點。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
爭。
大凡用兵之法,主將受大命於元首,而集合各鄉邑的軍衆(即動員全體國民)以編組作戰
軍,一直發展到戰爭快要爆發,與敵對峙宿營時,此後在互相爭利的戰鬥行為上,就要煞
費苦心,成為最艱難的事情了。
【交和而舍】和是軍門,交和是我的軍門與敵的軍門相對峙。舍是宿營,戰國策裏有【與秦
和而舍】之句,言與敵人對壘而舍。但亦有解為軍隊上下一致和睦,然後可以出兵宿營,吳子上
有『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陣』之句。
 ○ ○ ○
謀略戰
【軍爭】亦有解為:軍戰,戰則先定謀,軍爭即謀爭。或『抄襲』。軍爭二字:從來有此兩
種解說:(一)軍不和協一致,而相爭與內部,即軍的內爭,治之極難;(二)從事土地的佔
領,軍器的俘獲等——這均是外行的解釋。其實孫子在本篇是述其意思深遠而最難的戰略用兵之
妙。例如說迂迥作戰,或疾風般的用兵,或懸軍萬里的猛勇進擊,皆為孫子兵學十三篇中的白
眉。倘若僅憑簡單文學的印象,而忽略了祕奧的真理,那孫子就要哭泣於九泉了。又,軍爭既是
『抄襲』,即對正兵而用奇兵,是最重要的謀略戰。依照這樣的解釋,方與孫子的真意一致。
——大場彌平的孫子兵法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 以患為利。
 
軍隊相爭的最困難之點,是以迂迥曲折的遠路,當作直綫的近道,并變禍患為利益的。
The difficulty of tactical maneuvering consists in turning the devious into the direct, and
misfortune into gain. (G)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1/14 世界兵學社發行【以迂為直】可解為迂迴作戰。談到迂迴作戰,拿破崙的越阿爾卑斯山,算是最有名的例
證。
拿破崙的迂迴作戰
一八○○年春,法軍介在阿爾卑斯山系,其南,有在北部意大利澤尼亞的馬仙納(拿破崙部
將)軍,拿軍則在萊茵上流左岸的特勺因附近,與當面的奧軍相對,這時麥拉斯將軍率其優勢的
奧軍向馬仙納軍攻擊而來;拿破崙看破了這整個態勢,便決心放棄以前正兵的計劃,一轉而越過
阿爾卑斯山,壓迫敵的麥拉斯軍的背後。
拿破崙於五月十三日,統帥著六萬大兵出發,除漢尼拔以外,誰也不能繞行的天下無比的峻
險——二百三十餘里的阿爾卑斯山,彼於備嘗辛苦艱難中,居然征服一切障礙,一共費了八天而
踏破之,好像百雷同落般突現於奧軍的背後,把慌慌張張的敵人,任意地粉碎於馬倫哥
(Marengo),時是六月十四日。
 ○ ○ ○
迂迴戰法的批判
迂迴作戰,曾為現代蘇聯的軍事家普力特孟氏所否定。他說:『迂迴戰是向敵之一翼或兩翼
而澈底地給予側面的攻擊,乃是迅速地,且決定地殲滅敵人的戰法;因此,這個戰法的條件是
「機動的祕密」與「急襲」。但以飛行隊的空中搜索,已不容機動的秘密,更以敵軍擁有鐵道、
汽車等大交通機關時,也不能實行急襲。百萬軍與百萬軍之戰,包圍行動,倏忽間,就會暴露而
被阻止。敵人利用快速交通機關而輸送大軍於包圍軍的攻擊方向,其給果,包圍變為正面衝突;
所以這時包圍軍方面,反陷於危險的狀態。』又說:『運用大兵團的作戰,迂迴戰法,是退卻於
過去歷史的領域;正面打擊,正面突擊、突破,這是新戰場的戰術形式。』雖然,但在現代侵略
戰爭中,仍有使用迂迴戰法,尤成為日軍的慣用戰法,舉凡上海之戰,徐州之戰,桂林之戰,莫
不出此。又如德軍對英法比聯軍的作戰,則避開馬奇諾防綫的正面,而從其延長綫急速地突破色
當,跟著即向英法海峽地帶作深遠的迂迴,結果迫使法比兩軍全部投降,而英軍則演出敦克爾克
狼狽撤退的悲劇。
故迂其塗,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我欲迂迴其進軍之途,必先在他方面誘敵以小利,以轉移其視綫,並牽制其行動;這
樣,雖後於敵人向目的地出發,卻可先於敵人佔領了目的地——有利的地點,出其不意,
而制機先,這是叫做深明迂迴之計的良將。
Thus, to take a long and circuitous route,after enticing the enemy out of the way, and though
starting after him ,to contrive to reach the goal before him, shows knowledge of the artifice
of deviation. (G)
【後人發,先人至】含有迅速與秘密性。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2/14 世界兵學社發行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軍爭是有利的事情,也是危險的事情;取利避害,以能否深明迂直之計為斷。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倘若舉全軍而爭利,即爭有利的據點或戰略上的利益,則運動不能輕快,失了時機;倘若
不顧全軍的統一,委棄了一部份,只以輕兵或騎兵急進而爭利,則後繼的輜重必至捐棄,
為敵所掠奪。
Employing our whole force at one time in order to gain advantage over the enemy, we may not
have time enough to gain our object; if we push on with a portion of the force only,the
transport is lost. (C)
作戰綱要
軍的機動的行動,最須注意的是輜重問題,而為高級長官煞費苦心之點。作戰綱要說:『戰
地人馬之給養,與軍需品之補給,為維持並増進軍隊戰鬥力之重要事務,在現代作戰,軍之需
要,益趨繁複,其實施亦易生困難,茍措施不得其宜,往往影響作戰之利鈍,故各級指揮官,關
於輸送連(即行李以下同)及輜重等之的部署,常須加以周密之注意為要。』又說:『高級指揮
官須時時應乎作戰之推移, 預察本軍之需要,權其緩急先後,竭力施行有計劃之補給。對於補
給路線之設定,輸送機關之運用,暨軍需品之整備及交付等,務使適切機宜,而能以統制實施其
補給為要。』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
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更詳言之:不帶甲胄而輕裝急行,晝夜完全不休息,以兩日的行程為一日,而做這種強行
軍,這時,倘若開往百里之遠的前方(在古代,為三日半的行程,)爭利作戰,則三軍—
—上軍、中軍、下軍之將,必至被擒於敵;又由於這種強行軍,弄得強者先行,弱者落
後,及達到目的地時,就通則說:兵力也只得十分之一了;倘若開往五十里的前方(二日
弱的行程),爭利作戰,則前敵指揮官——上將軍必遭挫折,兵力到達戰場時,也只有一
半了;倘若開往三十里的前方,爭利作戰,其兵力也只有三分之二到達參加作戰了。(要
之,這是說長驅作戰的危險性。)
Disarming helmet and armor; stopping neither day nor night; marching double distance; doing
double work; and finally contending with the enemy at a distance of hundred leagues;result in
the loss of the generals since the d rop in rear only one tenth of the forces is available. A forced
march of fifty leagues to secure an advantage may result in failure to the leader of the vanguard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3/14 世界兵學社發行for only half his men will arrive. After a forced march of thirty leagues to secure an advantage
only two thirds of the army will be available. (C)
 
 
 【卷甲而趨】卷是收藏,在此為脫卸意,即各脫卸重鎧,僅穿輕便戎裝而疾走意。就現在的
軍隊說,則為脫卸背囊等物。雖然輕裝對於強行軍很有利,但卻要作麻煩的輸送了。【三將軍】
是上軍、中軍、下軍,即三軍的將軍,相當今日各軍指揮官。
 【蹶】是失敗或挫折意,亦有解為被俘虜意。
古代長途行軍的大消耗
長途行軍在運輸機械化前的古代,其消耗是很大的,即在克勞塞維慈戰爭論上亦有這樣一個
論述:『行軍對於兵力所生的消耗作用,極為顯著。在戰場上因食料和宿舍的缺乏,又因車輛的
往返致通路的損壞,及須不斷警戒,為戰爭的準備等,均可使有形的及無形的諸力發生無比的消
耗。試觀莫斯科戰役,便可知精銳的法軍是怎樣的困苦了。拿破崙於一八一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趾
高氣揚地渡過尼門河時所統率的兵員共有三十萬一千人,到斯摩稜斯克時,尚有十八萬二千人,
直到莫斯科時,僅剩十一萬人了。』惟現代以運輸的機械化,像孫子拿翕時代所發生的那種消耗
現象,巳大大減少了。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像這樣的強行遠征,是特別要給與充足的。所以倘若沒有輜重(如彈藥、器材帳募、服裝
等物)的補給,或沒有糧食的接濟,或沒有倉庫貯藏品的準備,這都是足以陷全軍於敗亡
之境。
老子說:『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空中補給
補給所給予作戰的影嚮,於今尤甚。因為現代軍隊所用的武器,如大砲所需的砲彈,機鎗步
鎗所需的子彈,以及飛機車輛船艦所需的燃料,不能一時或無,既要多,又要快,否則,便等於
死物,無法戰鬥。在二次大戰中,軍隊在前線作戰,由于空中補給系統的建立,縱是背後聯絡綫
被截斷,或被包圍,或深入敵地作戰,決無『彈盡糧絕』之虞,即是說:一切軍用品均可由運輸
機運到上空投下補給的。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
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加以在平時,對於中立諸侯的企圖,沒有充分調查研究,則不能預先結交,以為戰時的援
助,誠恐戰時彼以利害所關而撕毀前約;又,對於敵國的地理地形,倘若沒有預先精密的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4/14 世界兵學社發行偵察研究,則進軍時就不能出以機敏的行動;且為得到這地理地形之利,則必須利用當地
土人以為嚮導。
 【諸候之謀】春秋時,在北方中原有晉、齊、秦、楚、宋五強的對峙,在南方有吳越二雄的
對立;這,就物理說:以物體互相引力的作用,很難保持均衡的;倘若兩國交戰,則以中立國的
向背而破壞均衡,故孫子常注意其動向,雖是敵之敵,意外亦可成為我之敵,所以非先知其本意
不可。
【山林、險阻、沮澤】張豫註:『高而崇者為山,衆木聚者為林,坑坎者為險,一高一下者
為阻,水草漸洳者為沮,水所歸而不流者為澤。』即近代兵學上所謂戰場上的地形地物。這,倘
若不明瞭,固不能行軍,更不能戰鬥。作戰綱要關於行軍與此有相同的指示:『當選定行軍路
時,通常依地圖,及偵察所得報告,或諮詢地方居民,而決定之。』【鄉導】屬鄉間,詳見用間
篇。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用兵之術,以詭詐為根本,(即使敵人誤認我的虛實,而亂其判斷為本),捕捉著有利於
我的戰機而行動;當行動時,或把兵力合一,或把兵力分開,——因時、因地、因敵制
宜,而收戰勝之效。
Disguise your movements; await a favorable opportunity; divide or unite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 (C)
內外線作戰
 【以利動】亦有解為以利動部下意,與後面所說『掠鄉分衆,廓地分利』相照應。【以分合
為變】在廣義上解:為戰畧的內外線作戰等的兵力之集散分離,或別働隊、挺進隊等的派遣意;
在狹義上解,則當於戰術上的助攻、主攻,或支隊、先遣隊等的派遣,或在攻防上的預備隊的使
用等之義。本此以達到我的目的而變戰局為有利,故言【為變】,實是言簡意遠。至於所謂內線
作戰,是指我作戰軍對敵的作戰軍,立於被包圍或被夾擊的關係位置而作戰;這種作戰,有集結
兵力,將敵逐個擊破之利,但動輒失去良機,且因陷於被夾擊的位置,易招來士氣的沮喪。而外
綫作戰,為我作戰軍對敵作戰軍,站在包圍或夾擊的關係位置而作戰;這種作戰,概以攻擊為
主,易於包圍殲滅敵人,且易以一方面的成功,而促進他方面士氣的昂揚,但易受逐個擊破,及
有指揮困難,連絡不便,加以兵力轉運阻滯之害。總之,不論那種皆須以分合為變的。在戰術上
由於支隊或先遣隊的協力,而把戰局推進於有利方面。又,在攻擊上,分為助攻方面與本攻方
面,藉預備隊的使用而增大攻擊力或防禦力等,這都是一種『以分合為變』的。作戰綱要說:
『預備隊已經用盡,或雖未用盡,而狀況有「保持預備隊必要兵力」之需要等時,務須由狀況上
需要較少之方面,抽出所需之兵力,重新編成預備隊,或增大其兵力。』可作為孫子分合的注
釋,幫助讀者對本節的了解。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5/14 世界兵學社發行故良將的用兵,當時機已至,則行動迅速得如疾風般的去來無蹤;戰機未熱,則徐徐然、
肅肅然,好比林木的並立無語,使敵人不加注意;侵掠敵地時,則如燎原之火,一草不
留;佔據一地而等待機會時,則屹然好此泰山一樣,不為威嚇利誘;隱匿我的兵力企圖
時,使敵無從窺知,恰恰如陰雲蔽天,不見日月星辰;攻擊敵人時,則出以迅雷不及掩耳
之勢,猛烈迅速,使敵無從退避。
Let your rapidity be that of the wind, your compactness that of the forest. In raiding and
plundering be like fire, is immovability like a mountain. Let your plans be dark and impenetrable
as night, and when you move, fall like a thunderbolt. (G)
本節從『其疾如風』,至『不動如山』四句,曾為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武田信玄,以之書上
軍旗,豎於軍門。足見日本軍人向對孫子的熱烈崇拜。有人撰文謂此為『機動戰術』的基本原
則,不無見地。
閃電戰
 魯登道夫說:『戰爭之勝負決於戰鬥,故戰鬥即「軍事行動」之核心。在此種事戰鬥行動
中,各種戰鬥部隊,應傾其全力。在各戰鬥部隊中所儲蓄之「戰鬥力」,應盡用之以加於敵人,
第一步即以優勢之火力,毀滅敵人。』這可作為『動如雷霆』的說明。又據編者的研究,『動如
雷霆』可解釋為孫子主張『閃電戰』。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我軍既進敵地後,則掠奪(亦可解為徵發)其都市鄉村的財貨糧食(即因糧於敵),以分
配於我的兵衆;又,對於攻略而佔領的敵地——領土,則將之論功分封於我將領;總之,
進軍均要權衡利與不利,作周密的打算,以定行動。
帝國主義的侵略目的
【掠鄉分衆】即以在敵地所掠奪的事例,慰勞士卒之謂。拿破崙時代,曾有限定時日,以兵
士掠奪的事例;後來認為違反人道,且足以釀成不測的弊害,終於禁止了。此次中日之戰,日軍
在我國不祇到處掠奪,且強姦婦女,屠殺平民,其野蠻可見。【廓地分利】廓是開拓意,是說戰
勝佔領了某一地方後,則以之分封於有功將領,以資激勵。
上述兩項,很明顯的,屬於封建軍事侵略主義。近代帝國主義者在戰爭上所採取的侵略主
義,其目的為: (一)敵國的完全征服,(二)破壞敵的戰鬥力,(三)排除威脅,(四)佔領
土地,(五)保衛權利,(六)發展貿易,(七)榨取利潤,(八)奪取資源,(九)掠奪金屬
品、賠償金,(十)破壞經濟力,(十一)確立制空制海權。這自然是破壞世界和平,又是製造
新戰爭的,我們非根本反對不可。
先如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預先了解前述的以迂為直的計謀,而善用之,就可制勝,這是與敵爭取利益的良法。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6/14 世界兵學社發行So he who understands the crooked and the straight way conquers. These are the methods of
battle tactics. (C)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鼔旌旗
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古代軍政書說:『指揮大部隊,因為說話不能相聞,故用鍾鼓為信號,因為視力所及的範圍
有限,故用旌旗為記號。』要之,金鼓旌旗的效用,是在統一兵衆的耳目於指揮官的意圖之下。
現代的通訊工具
指揮軍隊所用的通訊工具,在古代是那笨拙的旌旗與金鼓,到了現代以科學的發明,工業的
飛達,它是進步得驚人了,主要的有電報、電話、信號彈、閃光器及警報器等,故對於軍隊的指
揮調動極為便利,雖遠隔數千里,依於無線電的利用,瞬間即可將命令傳達。第二次歐戰,德軍
對於前綫官兵的傳令,使用有一種為肉眼所看不見的光線,這是利用紅外線製成的無線電話。這
電話機與普通電話機不同,能把人的言語變成紅外線的波浪,傳達到若干英哩外(天氣良好,話
程可達十英哩),然後在收音機中變成了言語,極為靈便。
人既專一, 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這樣,兵眾既專一,服從號令,構成集團人格,於是縱有特別勇敢者,也不得自由地前進;
縱有特別怯弱者,也不得畏縮而獨自退卻;這就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方法。
The host thus forming a single united body, it is impossible either for the brave to advance alone,
or for the cowardly to retreat alone. This is the art of handling large masses of men. (G)
故夜戰多火鼓, 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在夜戰時,宜多燃燒炬火與大擂鼓聲, 晝戰時,則宜多舉旌旗,其效用,在變亂敵人的
耳目,而起恐怖。
In night-fighting, then, make much use of signal-fires and drums, and in fighting by day, of flags
and banners, as a means of influencing the ears and eyes of your army. (G)
本來夜襲是禁戒舉火發聲的,但此處所言『多火鼔』,大概是用於佯攻偽戰,藉以威脅敵
人,促其誤認我兵力雄厚,不戰而退。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7/14 世界兵學社發行這樣,既可奪了三軍的氣,使之沮喪;又可奪了將軍的心,使其不能謀。
攻心為上
此二句承上文,起下文。原來三軍以鬥為主,鬥是乘氣,奪了此氣,則鬥怯;又,將軍以謀
為主,謀是運心,奪了此心,則謀亂;下不能鬥,上不能謀,敵人上下怯亂,而我的心氣專一,
那就可以一舉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美國艾森豪威爾元帥說:『士氣是打勝仗唯一的最大因素。』又說:『破壞敵人的士氣應該
是每一個司令官的經常目標之一。』再說:『士氣最容易在打勝仗時生長起來,但良好的領袖縱
在漫長的困難時期中,也能使士氣在軍中保持不渝。然一時未能取得全面的勝利前,領袖們必須
隨時找一些小勝仗打。』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
治氣者也。
 
士氣 大凡就一人或軍隊的精神說:在拂曉,充滿著銳氣,在日中漸趨惰倦,至黃昏後,則以一
日的疲勞,各有歸休之感;故善用兵的良將,對於敵人的攻擊,必避其拂曉的銳氣,而乘
其日中日沒的惰氣、歸氣。但這可以說是了解了氣的利用嗎?——不,還有下面的解釋:
福特說:『朝的工作是金,晝的工作是銀,夜的工作是銅。』倘若說戰鬥也是從午後至夜裏
面方漸衰,那是極淺薄的解釋。因為敵銳時,我也銳,敵惰歸時,我也適為此時刻。假設成為中
國與美國一樣:一方是朝,二方是夜,則那種解釋雖可適用;但在交戰地,由於彼我時刻同樣,
則為不合理。
真諦治氣
宮本武藏的劍法說:『敵人第一回打來時,用全力,其勢銳;第二回打來時,慚衰;第三回
打來時,已疲,便有虛隙,擊之必勝。』這節所謂朝氣、晝氣、暮氣也是一樣;即朝氣,是第一
回的攻擊,晝氣是其次,暮氣是第三回,而不是談時刻的。其意是說:先避開敵的猛衝,即避其
銳氣,迎其氣衰的第二回的晝氣,而用自己的銳氣以擊之;倘若敵之氣未衰,又努力於再度作
戰,則在第三回的合戰時,就以全力向敵之歸氣以猛攻,這是治氣的祕訣。左傳所載:曹劌在長
勺之戰所用的戰法,即其一例。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
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北村佳逸的孫子解說
 『避其銳鋒,擊其惰歸,』亦可以引吳子上的話為證:『武侯問曰:「暴寇卒來,掠吾田
野,取其牛羊,則如之何?」起對曰:「暴寇之來,必慮其強,善守勿應,彼將暮去,其裝必
重,其心必恐,還退務速,必有不屬,進而擊之,其兵可覆。」』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8/14 世界兵學社發行以我的安定,待擊敵的混亂;以我的靜肅,待擊敵的紛擾,這是治心的良法。
Disciplined and calm, to await the appearance of disorder and hubbub amongst the enemy:--
this is the art of retaining self-possession. (G)
 
心理戰
治與靜是由於訓練有素,指揮命令的澈底,計劃準備的完全。亦有解為:治是軍的人和,靜
是軍容整肅;亂與譁反是。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以近於戰場的我,待擊遠來的敵;以安佚的我,待擊疲勞的敵;以糧食充足的我,待擊糧
食缺乏的敵,這是治力的良法。
武力戰
【以近待遠】照普通的解釋,為我軍先到戰場,佔領戰地,迎擊從遠方進擊而來的敵人,即
解為採取防禦態勢者亦多;然而如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上所說:『防禦之後,斷然轉為攻勢。』
那還不失為真理。
愷撒、漢尼拔、成吉思汗、腓特烈大王、拿破崙的戰略,都是採取攻勢,因能制勝。防禦的
名將惠靈吞在滑鐵盧之勝,不是以防禦粉碎拿破崙的,是由於猛將布留歇將軍向拿軍的側面與乘
其不意的採取攻勢。所以孫子這個原則實含攻勢防禦的意思。
東鄉之勝
【以佚待勞】在對馬海戰的東鄉艦隊,先殲滅了旅順的俄國艦隊,僅以海參崴艦隊為敵的日
本海軍,乃在佐世保、吳等軍港,修理各艦,整備大砲彈藥,且在朝鮮南岸的鎮海灣及其附近的
要地構築根據地;司令長官及全體戰員一致鬥志充盈,浩氣衝天,等待著從印度洋東航的波羅的
海艦隊。
這時,東鄉艦隊本可遠出新嘉坡,或台灣海峽的附近求敵決戰的,但這不獨反使兵員疲勞,
且足以消耗了戰鬥力的航續力,殊非得計;於是乃採取孫子所謂『以佚待勞』的戰法,迎擊『鵬
程萬里船足遲』的心身過勞之敵,而殲滅之。
封鎖轟炸
 【以飽待飢】使敵飢餓,在戰爭遂行上極為重要。一次歐洲大戰時,英法協約軍以潛
艇水雷對德實施經濟封鎖,使德國人民盡受飢寒之苦,因而鬥志日喪,發生革命,至於屈服。據
說:協約軍於一九一八年曾擬定了一個這麼大規模而殘忍的計劃,即預期於翌年一九一九以大隊
空軍撒布毒瓦斯於全德的田園,使一切穀物枯死,陷全德於澈底的饑餓,人人變成餓殍,但未實
施而休戰了。誠以天天進步的飛機的魔力,所謂『空中戰略』(戰略轟炸),唯有愈趨愈烈,這
又是孫子的飽飢戰略的大發揚。 ——大場彌平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9/14 世界兵學社發行 ○ ○ ○
日人襲用孫子的失敗
孫子在這裏所說的武力戰上三原則,其中之一的『以飽待飢』,在過去抗戰中,曾為日軍用
以對我作戰——施以狂炸,復施以經濟封鎖,弄得我官兵吃不飽,以至穿不暖,行亦無車,真是
慘不堪言。然以抱著必勝的信念,堅持到最後五分鐘,遂使無所售其技,而我便博得最後勝利
了。其次,日軍於太平洋之戰初捷以後,亦滿以為利用此三原則,即以為從美國遠渡洋來進攻日
本,路程不為不『遠』,身心不為不『勞』,加以運輸不為不難,因而引起供應不足,發生飢
餓,而自己卻可以『待』擊之。這樣便足以制美軍的死命,重演東鄉擊破俄國海軍的一幕;否
料,美軍由於實力的強大,有著快速飛機與船艦為用,便縮小遠渡洋的距離及減少精神肉體的疲
勞,加以供應的充足,既無飢餓之象,且無彈盡之虞。於是一味憑其壓倒優勢,施以無情的打
擊,弄得日軍每戰必敗。不待說,這又是由於犯著孫子所說:『不知彼,不知己』的大毛病。
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望見敵人的旌旗整齊不亂,是不可迎擊的;又,對於堂堂而強大的敵陣,也是不可進擊
的。(此皆言敵軍無虛可乘,須待其生虛,然後擊之。)這是治變之法,即制止禍變的良
法。
正面攻擊的評價
【正正之旗,堂堂之陣】均是形容敵軍的強實,前句指敵攻,後句指敵守;當敵採取守勢,
陣地堅強,我乃以大兵對之作正面攻擊,結果誰勝誰敗,雖未可知,但攻者的犧牲往往較大於守
者。魯登道夫將軍說:『陸戰上最後制敵之法,唯有使用砲火,坦克車與飛機之轟炸,對於敵人
作正面之攻擊而使之後退,且衝破其陣綫。蓋在他種方略無法使用之時,惟有正面攻擊一途而
已。世界大戰中,英法俄在東方與西方謀衝破德國陣綫,而皆失敗;一九一八年,西綫上德軍之
攻擊,但能使敵人陣綫稍一進而不克截斷之……要知正面攻擊之戰略,在攻者方面,必受極大損
害,此勢所必然也。』由此亦可見步兵攻擊『堂堂之陣』的不合算,難勝利。但是戰爭之事,在
戰鬥上不勝亦不要緊,而運用其他術策,如『亂之』——宣傳戰爭,『飢之』——經濟封鎖,亦
可達到勝利的目的。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的取勝德國,可為鐵證。孫子在戰鬥上,係著重乘敵
人的弱點——『有虛之陣』而攻之(因為在相持中,敵陣必有弱點發生)此點,魯氏亦有同樣見
解,彼說:『負指揮之責者,不論其為海為陸為空,能憑其數目與火力之優勝,選擇敵人之弱
點,自可成作戰重點而猛攻之,庶幾可以形成敵之大敗,而我之大勝。』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這是局地戰法,即對於佔據高地為陣地的敵人,我不可仰攻,因為仰攻,則不利。又,對
於以丘陵為背,即從高地上進出的敵人,我也不可迎擊,因為這足以暴露我的行動,而受
敵的瞰制。
佯北勿從,銳卒勿攻,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10/14 世界兵學社發行對於佯為退卻的敵人,不可跟蹤追擊,因為彼必設有伏兵。又對於士卒精銳,鬥志旺盛的
敵人,也不可攻擊,因為損失必大,且無必勝把握。言外是說:要逐次消耗其精銳,然後
可擊之,亦有『強而避之』的意思。
餌兵勿食,歸師勿遏,
對於以一部弱卒,或以軍需品,或以都市、港灣、要塞等餌我的敵人,亟須辨別之,不可
貿然上其釣。對於退自陣地,急向本國歸去的敵軍,其歸心如箭,倘若我在途中給予截
擊,阻止其退路,彼必死力奮戰,結果,不獨我的目的難以達到,反使自己飽受極大的損
失,此非注意不可;故欲殲滅之,應講求其他術策。
圍師必闕,窮寇勿迫;
包圍敵人,僅可包圍其三面,應闕一面;不然,四面包圍,使彼沒有退卻的生路,勢必出
於決死的搏鬥,反使我蒙極大的犧牲,這是就野戰而言;至於攻城則非四面包圍,使彼與
外部斷絕一切連絡不可。又,對於無路可逃的敵人,也不可急於迫擊的;因為這種敵人,
勢必上下同心,出於死裏求生的抗戰,即所謂『鳥窮則博,獸窮則噬。』迫擊之,反使我
蒙不測的損失。
此用兵之法也。
以上八項,均為用兵之法。它與上述四治有密切關係。但據前人張賁、劉寅的研究:從
『高陵勿向』至此,為次篇九變的錯簡。在九變之始的『合軍聚眾』之下,加入『高陵勿
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八
句,連原有『絕地無留』一句,以備九變之數,次置『此用兵之法也』一句;而把九變篇
中之『圯地無舍,衢地合交,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四句,當為九地篇的錯簡而刪除,文
義較順。特錄於此,以供參考。
 Do not attack an enemy on high ground, not one who has high ground at his back; do not pursue
an enemy who is imitating fight; do not attack a spirited enemy. If the enemy offers an
allurement do not rake it. Do not interfere with an enemy who has struck camp and is about to
retire. When surrounding an enemy allow him an outlet, do not press a desperate enemy. These
are the methods of employing troops. (C)
戰術革命
 上述八項兵法,殆由於古代的弓矢刀矛的軍隊使然;但以今日空軍的發達(一變為立體
戰),炮兵的進步,殆已不適用。今日的軍隊,是使用最新火器而作戰的,故以遮斷退路,立體
進攻,完全包圍,徹底追擊為擴大戰果的良法,於是一變為——『高陵可向,背丘可逆,銳卒可
攻,歸師可遏,圍師勿闕,窮寇可迫』(或用飛機、或用大砲、或用戰車攻軍擊)了。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11/14 世界兵學社發行吳子說: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
 一曰:疾風大寒,早興寤遷,剖冰涉水,不憚艱難。
 二曰:盛夏炎熱,晏興無間,行驅飢渴,務於取遠。
 三曰:師既淹久,糧食無有,百姓怨怒,妖祥數起。
 四曰:軍資既竭,薪蒭既寡,天多陰雨,欲掠無所。
 五曰:徒眾不靈,水地不出,人馬疾疫,四鄰不致。
 六曰:道遠日暮,士衆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七曰:將薄吏輕,士卒不固,三軍數驚,師徒無助。
 八曰: 陣而未定,舍而未畢,行阪涉險,半隱半出。
諸如此者,擊之勿疑。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軍爭第七
李浴日編著 12/14 世界兵學社發行軍爭 爭利 用兵之法
將受命於君 合軍聚眾
交和而舍
以迂為直 以患為利
故 迂其途而誘之以利 後人發先人至
迂直之計也
軍爭為利 軍爭為危
懸權而動 - 故為良將者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 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不知諸侯之謀
者不能預交
不知山林險阻
沮澤之形者不
行軍
不知鄉導者不
能得地利
百里而爭利
- 擒三將軍
勁者先 疲者
後 - 其法十
一而至
五十里而爭
利 - 蹶上將
軍 - 其法半

三十里而爭
利 - 則三分
二至
故兵者 軍
以詐立 以利動 以分合為變 無輜重則亡 無糧食則亡 無委積則亡
故 其疾如風 其徐如林 侵掠如火 不動如山
難知如陰 動如雷霆 掠鄉方衆 廓地分利
此用兵之法
軍政 専一 用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