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章不是垃圾

2015/07/07 08:45:06 網誌分類: 宗教
07 Jul

香港基督教文化向來保守封閉,不同宗派各據山頭,以往出現對教會有影響力的文章,多由神學院教授,或由某某名牧撰稿,並刊登在傳統的《時代論壇》和《基督教週報》兩份主要的基督教小報,供信眾傳閱,普通的一個基督徒,即使對基督教文化有精僻獨到的觀點,但他的論點,也很難有機會擠進這教會喉舌的小圈子內,和其他基督徒分享。 

近年情況有變,多謝互聯網的發達,完全改變了這文字世界的面貌,臉書上不斷出現普通基督徒寫的文章,而且多由年輕人撰稿,猶如雨後春荀,它們大部份在個人專頁,或博客裡發佈,並刊登在《信仰百川》新的分享平台。 

這些文章數量極多,也觸動很多信徒的心,在臉書上廣被瘋傳,橫跨不同宗派,神學背景和性別年紀,漸漸形成一股新的力量,可惜傳統教報,或教會的當權者,或老一輩的教心態上不願改變,總是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不成氣候,結果和世界潮流脫節了,這些文章,我想說的是,它們絕對不是垃圾!

IMG_3282

這些後現代的文章,大部份都有議論成份,主要談及時事和政治,以及教會在社會中的角色,如何關心社會,行文比較輕鬆和口語化,篇幅不長,直話直說,不經修飾或遮掩,作者赤裸坦誠地呈現他們的觀點,用語方面,明顯受近年臉書和社交媒體的網上言論影響,尖銳地作出批評。 

這些文章也似抒情文,充滿熱情,是以往基督教文字所少有的,以往的衛道文章,較為學術和理性,注重真理,用詞精準、思路清晰、慎防謬誤、好像隨時要準備跟人辯論一番,為了加強說服力,有些作者更刻意地旁徵博引、滿口術語,開口埋口都是神學理論,或引用某位神學大師,看似高深博學,但不曉得反令文章變得八股,頗為沉悶,提不起年輕人閱讀的興趣。 

最致命的是,無論這些文章寫得如何的好,但卻無力回應今天社會上的很多議題,雖自命清高,卻永遠站在道德高地,和時代脫節,遠離群眾,用今天的術語說,他們很離地,離地的不僅是作者,也包括那些讀者和信眾。

今天新的文章出現,不會假裝學術,不會提任何理論,只是關心社會時事,間中夾雜著一些粗俗用詞,作者不一定擁有高學歷,他們的言論不高深,只是實話實說,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雖然對一些社會和教會議題,個人觀點,難免間中會有指鹿為馬的問題,只是從前人們沒有道德勇氣說出來,有些議題,的確不是那麼非黑即白,要論證出某方立場為對,某方為錯,也並不容易,但能夠自由地抒發己見,可以講真話,不乏為一道難得一見的清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