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第十一】 孫子曰:孫子說: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

2015/07/07 11:19:54 網誌分類: 軍事和兵法。
07 Jul

【九地第十一】

 

孫子曰:孫子說: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

根據用兵法則,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等九類。

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與敵作戰,這樣的地區叫做“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作戰,這樣地區叫做“輕地”;

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先佔領對我有利,敵先佔領對敵有利的險要地區,叫做“爭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交通便利平坦地區,叫做“交地”;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眾者,為衢地;

諸侯之地,三面連接鄰國先至其要衝,據其形勢,結交諸侯國並取得多數支援的,叫做“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深入敵境,越過許多敵國城邑的地區,叫做“重地”;

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山林、險阻、沼澤等凡有道路難行的地區,叫做“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

進入的道路狹隘,退出的道路迂回,敵人以少數兵力能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叫做“圍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迅速奮戰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就會被消滅的地區,叫做“死地”。

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因此,在“散地”不要交戰;在“輕地”不可停留;遇“爭地”應先敵佔領,不可強攻(城邑,延誤時機);在“交地”則各部隊要互相連接,不可斷絕,以防敵人截擊;在“衢地”則應結交鄰國;在“重地”則應奪取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則應速行而去;在“圍地”則應巧奇謀;在“死地”要迅猛奮戰,死中求生。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古時所謂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人前後無法相顧及,大部隊與小部隊無法相依恃,官兵無法相救援,上下隔斷,無法收攏,士卒潰散,無法聚集,即使聚合,也不能再整齊。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敵人雖驚擾,也要看有利就行動,不利就停止。對我有利就打,對我無利就停止行動。

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

試問:“敵軍眾多而且陣勢齊整,將向我進攻,該如何對待呢?”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回答是:“先奪取敵人的要害之處,這樣,敵人就會被迫聽從我的擺佈了。”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大凡進入敵國作戰的原則:深入敵境則軍心專一,敵軍無法勝我;

掠于饒野,三軍足食。在富饒地區奪取糧秣,保障三軍有充足的糧食給養;

謹養而勿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注意撫養士卒,勿使勞苦,提高士氣,積蓄力量;用兵作戰,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預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

把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危地,死也不會敗退;既然死都不怕,怎麼會不得士卒盡力作戰呢?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士卒深陷危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能穩固;深入敵國就人心專一而不渙散;勢不得已就會拼死戰鬥。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因此,這樣的軍隊不待整治就能加強戒備,不待苛求就自得一心,不待約束就能親近相助,不待號令就能信守紀律禁止妖祥迷信,消除疑惑謠言,即使戰死也不退避。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

我軍士卒沒有多餘的錢財,並不是不愛錢財;士卒置生死於度外,也不是不想長壽。

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則諸、劌之勇也。

當作戰命令頒發的時候,士卒們坐著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躺著的淚流滿頰。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危地,就都會像專諸、曹劌那樣勇敢了。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就像“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的一種蛇,

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打它的頭,尾巴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中部,頭尾就都來救應。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請問:“軍隊可以使它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吳國人與越國人歷來互相仇視,可是,當他們同船渡河時,遇到大風,也能互相救援,猶如左右手一樣。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因此,想用系住馬匹,埋起車輪的辦法來穩定軍心,那是不足倚靠的。要使全軍力齊氣勇,萬眾如一,在於軍政得法;要使強弱都得其用、各盡其力,在於恰當地利用地形。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所以,善於用兵的人,使用三軍之眾就像提攜一人之手那樣,這是由於把士卒置於死地而不得已造成的(處在危險不得以的境地,為生存而戰阿)。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毫無所知);

統率軍隊這種事情,要沉著冷靜,幽深莫測,公正而整治,使人不敢觸犯。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計畫毫無所知;

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無法識破);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使人意想不到)。

改變所做的事,變更原先的計謀,使人們無法識破其用意和動向;駐軍常改變駐地,進軍迂回所走的路(繞道),使人們不知道真正的目的。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

將帥與士卒約束、告誡,要像登數仞之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使他們有進無退。將帥與士卒深入諸侯國土,要象弩機發出的箭一樣迅速戰鬥。

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像放牧者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趕過來,使他們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聚集全軍士卒,投置於危險的境地,使他們拼死奮戰,這便是將軍的責任。

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根據不同地形地勢採取不同的行動方針,適應情況,伸縮進退,擇其所利,掌握士卒在不同情況下的人情常理。這些,都是不能不認真審察和仔細研究的。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大凡出國作戰的原則,進入敵境越深,士卒就越專心一志,進入的淺,士卒就容易心志散漫。離開本國,越過鄰國境地進入敵國作戰的地區,叫做“絕地”,四通八達于旁國的地區叫做“衢地”;進入敵境深的地區叫“重地”;進入敵境淺的地區叫“輕地”;後險前狹的地區叫“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叫“死地”。

是故散地[T1] 吾將一其志,輕地[T2] 吾將使之屬,爭地[T3] 吾將趨其後,交地[T4] 吾將謹其守,衢ㄑㄩˊ地[T5] 吾將固其結,重地[T6] 吾將繼其食,圯地[T7] ,吾將進其途,圍地[T8] ,吾將塞其闕,死地[T9] ,吾將示之以不活。

因此,在“散地”(戰則易散之地),我就要統一意志堅守;在“輕地”,我就要使部隊緊密相連接;遇“爭地”(險阻必爭之地),就要污迴到敵方側背攻擊,做到後人發、先人至;在“交地”(往來交通之地),我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我就要鞏固與諸侯國的結交;在“重地”,我就要保證軍隊食糧的不斷供應;在“圯地”(塌壞難行之地),我就迅速通過這條路;在“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加強防禦工事;在“死地”,就要昭示士卒表現出拼死作戰的決心。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所以士卒的心情狀態,被包圍就會協力抵禦,勢不得已就會拼死戰鬥,深陷危險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因此不瞭解列國諸侯的計謀,不能與它們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使用嚮導的,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對於“九地”的利害,有一種不瞭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軍隊。“霸王”的軍隊,攻伐大國,要能使其兵員來不及集中;若以兵威淩壓敵國,可使其結交的國家不敢前來相合援救。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墮。

因此,不必爭著和別的諸侯國結交,也不必在別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權勢,只要施展自己的戰略意圖,把兵威施加在敵人頭上就能實現自己的欲望,兵威淩壓敵國,故就可拔取其城邑,毀滅其國家。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施行超出常法的獎賞,頒發打破常規的號令;使用三軍之眾如同使喚一個人一樣。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驅使士卒執行戰鬥任務,而不告訴他們事先的意圖,驅使士卒,只告訴他們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訴他們其中有什麼危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把士卒投入危地,然後人自為戰而得存,把士卒陷入“死地”,然後人皆奮勇而得生。士卒陷於患害的境地,然後才能力爭勝利,而制敵之敗。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

所以,指揮作戰,在於假裝順從敵人心意,一旦有機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敵人一點,這樣,即使長驅千里,也可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以巧而能成事的意思。

所以,指導戰爭的關鍵,在於謹慎地觀察敵人的戰略意圖,集中兵力 攻擊敵人一部,千里奔襲,斬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妙用兵,實現克敵制勝的目的。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

因此,當決定戰爭行動的時候,就要夷塞關口,廢除通行憑證,停止與敵人的使節往來,廊廟上君臣上下嚴厲對待,以責成軍機不外泄的事。要在廟堂裏再三謀劃,作出戰略決策。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一旦發現敵人有隙可乘,就要乘機速入。首先要奪取敵人顧愛倚恃、最關緊要的地方(要害),不要同敵人約期交戰,不能讓敵人知道我軍行動的日期。實施計畫要隨著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以求戰爭的勝利。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所以,戰鬥前,要像女子一樣沉靜,以示其弱,使敵人放鬆戒備,開啟可攻之門,進入戰爭後,要像脫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抗拒。

 [T1]自己領土內與敵人作戰

 

 [T2]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作戰

 

 [T3]敵我誰先佔據有利條件的地區

 

 [T4]交通便利敵我皆可往來地區

 

 [T5]與數國領土連接的地區

 

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通~

 

 [T6]深入敵境,川過敵方許多城鎮之地

 

 [T7]山林、險阻、沼澤...

 

 [T8]進去的道路狹隘,回程的道路迂迴

 

 [T9]迅速作戰才能生存之地

九地第十一 CHIU TI(The Nine Situations) XI

本篇可看做九變、行軍、地形諸篇的補遺,其中反復論述九種地 

勢的活用法,用兵貴因士卒自然之情,『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 

死地然後生。』便是本篇理論的重心。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

重地,有圯地,有圍地,有死地。 

在用兵之法上,關於地勢可分為九種:即散、輕、爭、交、衢、重、圯、圍、死的九地。

前篇係說地形的常態,舉出六種地形;本篇是述地勢的變化,揭出九種地勢,前後有密切

關聯。又,本篇所述的九地,除列入九變篇中的圯地、衢地、圍地、死地外,另加五地。

然所謂九地或地勢也者,僅為本篇的外貌,非其核心,而全篇所論要以精神為主,即如何

把握士兵的心理而利用之,讀者往下研究,便可瞭然。 

In respect to the conduct of war there are: (1) distracting ground, (2) disturbing ground, (3) 

ground of contention, (4) intersecting ground, (5) path ridden ground, (6) deeply involved 

ground, (7) difficult ground, (8) enclosed ground, and (9) death ground. (C)

 北村佳逸說:『九地是論各種地勢,即研究人地合一。其實離開土地便沒有戰爭。軍艦要有

根據地,空軍要有飛行基他,不論空軍或海軍均可以說是地上戰的延長。』 

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 

以下關於九地的說明: 

本國為敵侵入而與敵戰於境內,叫做散地,即兵心離散,不能専一作戰之地。 

民族戰則不然 

散地指在本國領土內作戰而言,其所受失之大,像地方的被蹂躪,人民生命財產的被殘殺與

焚掠,這是人人皆知的。至說士心離散一層,也許在春秋之世的同胞之戰,充滿著此種現象。但

是在現代民族戰爭之下,以民族思想的普遍與澎湃,此種現象已不似以前的嚴重,倘若再加以政

府的巧妙宣傳,則士兵必可同仇敵愾,為圖自己的生存,為謀民族的解放,而更加團結起來,燃

燒著必死的鬥志,而抗戰到底。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23 世界兵學社發行進入敵國尚淺之地,叫做輕地,即士卒的覺悟心尚輕,由於望鄉思家之念切,與憂慮前途之

心深,動輒出於逃遁之地。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 

某種重要地盤或地點,為我軍先佔據之,則可導致戰局於有利,同樣,敵先取之亦利,叫

做爭地。 

今日之爭地 

 【爭地】是敵我相爭的重要地點,如古代的散關、潼關等,至在現代戰上,如軍需工業城

市、金融中心地等,亦可稱為爭地。 

爭地是具有戰略價值的要地,如我東北九省,過去成為日蘇的爭地,今日又成為美蘇的爭

地,倘若美蘇他日交戰的話,自然以誰先佔領為對誰有利,這是我當局應知所處置和應付才可。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 

敵我可以自由往來的平原,叫做交地,即在交通上有互相便利的地勢。 

【交地】為彼我往來之處,如國境是,但須有交通自由的條件,如德法國境是交通自由的,

所以自拿破崙戰役,一八七○年普法戰爭,以至一次歐戰及二次歐戰,每一次都在這國境間,表

演了驚人的戰鬥。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 

 

諸侯之地——中立國,三屬——接壤兩三個國家,即介於我、敵及他國之間的中立鄰國,

這種鄰國,誰能先與之交好,結成同盟,并取得其民衆同情援助,便可導致戰局於有利,

這叫做衢地。 

【衢地】如我國戰國時代,介於齊、楚、晉三國之間的鄭國是。又如一次歐戰中的此利時,

及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 

深入敵地,背後阻隔著重重城邑的這種難返之地,叫做重地。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2/23 世界兵學社發行 在戰史上,如白起攻楚,樂毅伐齊,均為重地作戰。又如過去的日軍進犯我國,曾深入風陵

渡、宜昌、獨山等地,亦屬重地作戰。 

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圯地。 

 

山林、險阻、沮澤以及一切難以行軍之地,叫做圯地。 

【圯地】圯同毀,足以毀滅軍隊之地。 

 九變篇所說:『圯地無舍』與這項意思不同,已詳於前。又,行軍篇所說絕澗、天井、天

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地,均可稱為圯地。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 

進入的路徑狹隘,若退卻時,必須取迂遠之路,恰如大袋形的地勢,故敵利用其天險,可

以寡兵而擊破優勢的我軍,這種地勢,叫做圍地。 

圍地與蹇卦

 【圍地】是山川圍繞,進退困難之地,此地雖似地形篇所說的隘形,其實不然,因為隘形,

可用作我的要害,而此地則難用為我的要害。 

圍地可當易經蹇卦的煩惱的地形,這卦,上為坎險,下為艮山,蹇是難意,墮入危險之地,

則不能出,(且前為險隘,有進不得之象)。故陷於此種危險之地時,若無大人(英雄)的英

斷,則將不能自救的。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決意迅速突破敵綫,則全軍可生存,倘若躊躇逡巡,失去時機,則雖免滅亡,例如受敵包

圍日緊,各方通路已被遮斷,或遇敵而無要害可守,或臨敵而食盡諸情形,均可謂陷於死

地。 

死地與否卦

 死地是否卦,天氣升而不降,地精降而不升,陰陽否塞而不通。上經說:『否之匪人,君子

不利貞,大往而小來。』象經說:『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小人之道長,君子之道消。』又

說:『君子儉德而辟難。』——雖是乏助的窮境,但捨身奮鬥,卻可以打開難關。死中求活的奇

策。 

 吳子說:『凡兵戰之場,止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而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

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故曰:用兵之善,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3/23 世界兵學社發行疑。』 

是故散地無戰;輕地則無止; 

以下述關於九地作戰指導的方略。 

以敵國為戰場 

 散地以本國為戰場,對我不利,已如上述,所以務要避免之,而以敵國或第三國為戰場;但

萬一被敵侵入時,則以固守城塞,採取所謂:『清野』之計,使敵人無所掠,又擾亂其後方的連

絡線等,使陷於孤立為宜。例如拿破崙深入俄國,因俄軍堅壁清野之計,而遭敗衂。其次,在輕

地時,即在敵國邊境時,宜長驅深入,不可停留,藉使士卒鬥志專一,力量固結。此為主張在敵

境內去找戰場。至於亞歷山大王與波斯的名將麥慕安氏,亦認為在國外交戰比在本國為優;即在

今日,依然成為顛仆不破的真理。 

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 

為敵我互相爭奪的要害之地,倘若先為敵佔據,我則不可向之力攻,因為所受的損失必

大;此時,宜用機動部隊使敵出戰於爭地以外之地,或攻擊其他重要之點,使之赴援,方

可乘爭地之虛而奪之。例如一次歐洲大戰初期,佔領了此利時的德軍,頓時羽翼大張,在

其佔領地,立刻築成襲擊英京倫敦的空軍機場根據地,對協約軍的作戰給以無比的不利與

威脋,弄得協約軍對此方面的攻擊,在地勢戰勢上均告不利,又因德軍守備極固,所以在

全戰役期間,終於不攻此方面。其次,在彼此交通自由的陣地,對於敵人不可分兵截斷其

進路,因為這樣是不會有效果的,言外說,以集中兵力向之猛攻為宜。 

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

對於衢地——中立國,須與之親交,或締結同盟,或使其守中立,萬不可為敵人先行拉

去。重地是進入敵地已深,這時運輸困難,或糧道已斷,則宜掠奪其糧食,以為給養。 

 【交地】在現代國際公法上,所謂守中立與不守中立,是屬於國家的自由意志。一九○七年

海牙會議,雖規定了中立國的權利與義務,但一般所說的嚴正中立或好意中立,不是國際公法的

用語,所謂永遠中立如瑞士、比利時,雖有列強諦約的規定,但在一次歐戰中,比利時的中立是

被打破了。兩方交戰,中立國的向背,常足支配大局的,如一次歐戰義大利、美利堅在戰爭進行

中,因加入協約軍,遂使同盟軍敗衂。 

封建時代戰爭形態 

 【掠】孫子在軍爭篇說:『侵掠如火』,又說:『掠鄉分眾』;在本篇又說:『重地則

掠』,再說:『掠於饒野』,全書四提『掠』字,此為封建時代戰爭的形態,又為今日帝國主義

戰爭的寫實;但以現代社會的進化,文化的發達,此後戰爭應為正義和平而戰爭,再不應有掠奪

的行為;所以我們對予孫子這種思想固須消毒,尤希望各國軍政當局有深切的覺悟。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4/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圯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遇著進退艱難的圯地,要迅速通過,不可停留。陷人圍地時,這是難以力勝的,必須發奇

謀以打開僵局。陷於死地時,務要併力疾戰,以圖死裏求生。 

 『圯地則行』圯地為山林、險阻、沮澤等地,在用兵上,易受敵不意的襲擊;縱擁有大兵,

也沒法使用,必為敵的寡兵所阻擋,故非急行通過不可。前人有言:『森林吞兵』這是戒在森林

內作戰的,這種戰理,至今雖大體可用,但在防空上,為秘匿晝間軍的運動,則宜利用森林,這

時不是『圯地則行』,而有解釋為『圯地利用』的必要了。『圍地則謀』謀以看時、地與敵情而

定,大凡在圍地時,或構築偽裝工事,以轉移敵人視線,而乘機脫圍;或遣使卑辭請降,而乘其

不備脫圍,均可謂為一種計謀。在歷史上,圍地的用謀,如:『漢高祖伐匈奴,被圍於白登七

日,陳平乃畫美人,使人以上閼氏曰:「單于圍漢急,漢將以美人獻單于。」閼氏恐單于之受美

人也,說單于解圍而去。』又如:『田單圍於即墨,使女子乘城約降,又收民金千鎰,令富家遣

燕將書曰:「城即降,願無虜妻妾。」燕人益懶,乃出兵擊,大破之。』(均見史記)。【死地

則戰】亦有故意置軍於死地而後求勝,如韓信的背水陣是。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

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古來良將進攻敵軍時,是能夠這樣發揮其本領的: 

 (一) 使敵部隊前後分離,不能互相連絡,——威脋側背,為其手段。 

(二)使敵大部隊與小部隊或主力與某部份不能互相協力。 

(三)使敵將士間完全失了互信心,共信心,各不願相救助——放流言,使間諜為其手

段。 

(四)使敵上下指揮權混亂;這,便要講求上下反目的手段了。 

(五)使被擊破的敵兵,不能再集結。亦有解為:使敵的士心離散,不願集結應戰。 

(六)使已被擊敗而應歸復原隊的敵兵,不願一致歸復,急相逃脫。亦有解為:使敵兵於

合戰時,不願協同一致動作。 

Those who were called skillful leaders of old knew, how to drive a wedge between the enemy’s 

front and rear; to prevent cooperation between his large and small divisions; to hinder the 

good troops from rescuing the bad and the officers from rallying their men. When the enemy’s 

men were scattered,they prevented them from concentrating, even when their forces were 

united. They managed to keep them in disorder. (G) 

 如上所述,自然必須遇著虛的敵人,原來『勝不可為』的,但遇著虛的敵人卻可為之;至於

天才的將帥,亦可捕捉著敵人自然發生的細微之虛,而用人為之力以擴大之。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5/23 世界兵學社發行思想戰 

本節亦可解為現代所謂的思想戰,即運用宣傳,而可以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

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思想戰的手段是宣傳,宣傳的形態,從

性質上分為:(A)攻擊的宣傳,(B)防禦的宣傳;從對象上分為: 

宣傳的對象

(1)對敵的宣傳——使敵國軍隊的志氣沮喪,陷於混亂,或擾亂敵軍的指揮而誤其作戰;

再進而摧毀其國民的戰意,崩壞其戰勝的信念,或導之(國民)暴動革命,而破壞其社會秩序與

組織。 

 (2)對中立國的宣傳——使對敵發生惡感,對我抱著好感,并使其參加我方作戰,至少亦

使其站於利我的好意中立地位。 

 (3)對我國民的宣傳——使對敵國發生義憤,並加強其戰爭意志,戰勝信念,而實現舉國

一致的戰爭。 

兩次大戰中的宣傳戰

這樣實施下去,尤其對於第一項成功,可以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例如一次歐洲大戰,

德國因自己宣傳工作做得不好,同時又飽受協約國宣傳戰的猛烈攻勢,曾引起這位發動戰爭的魔

王威廉第二慨暵道:『朕沒有一種倫敦的太晤士報!』在軍隊方面,像基爾運河的兵變及其他各

部隊的譁變與反戰,莫不因中著協約國的宣傳。按當時協約國用飛機散發於德軍的傳單,最多的

時候,每天達百萬份,弄得興登堡將軍徒喚莫奈何,說:『敵軍的砲彈不足畏,而敵機散發的紙

彈則最可怕。』結果,德國是失敗了。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對於宣傳戰更為注意,像英國宣

傳部的工作人員,有九百九十九名。我對日軍的宣傳亦以新的姿態出現,其工具除利用標語、傳

單、漫畫、小冊子等外,還有廣播電台與流動播音機。惟直至日本投降時,尚未見發生若何顯著

的效果。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要而言之:所謂良將者,為達到上述的目的,不管任何手段,如果認為有利的,就不顧一

切而用之,否則不用。就是說,用與不用,全以利益為前提。但亦有解為:戰機熟則戰

(即合於利),否則不戰。或認為在戰略戰術上有利則戰,否則,止而不戰。 

敢問:敵眾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

速,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試設一問題:現有優勢之敵,打著整然的陣容而來攻擊我,則我將怎樣應付呢?孫子自答

道:宜暫避其鋒,先奪取了為其所最愛惜、最重要之所,如戰略戰術上的要點,或敵的後

方連絡線及其他不能放棄之地等,那就可以使他聽從我了;然這,在用兵的真諦上,必須

以迅速為第一,通過出乎敵的意表之途,而攻擊其疏忽於警戒之點。 

武裝和平時代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6/23 世界兵學社發行現今是一個武裝和平的時代!以上解說,大家讀得,必感到非常常守著國境線不可,因為有

著『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危險, 弄得寢食不安,年年度著緊張的生活。但為免除這種

緊張,而預防戰爭的慘禍,及為緩和平時從軍備競爭上所招來的痛苦,因此軍備縮小的運動開始

了;這運動一直到了具有實際的力量,始於一九一九年凡爾賽條約—— 一面強迫限制了戰敗國

的軍備,另一面亦達到了戰勝國的軍備縮小的諒解。更當為實際問題而在華盛頓會議上成立了

英、美、日、法、意間的海軍縮減協定:同時,各國亦自動限制陸軍兵力。但是一九二七年,

英、美、日三國於日內瓦會議上討論補助艦的限制問題,終於決裂了。一九三五、三六年所開的

國際會議,雖高唱軍縮,反增加了猜忌與嫉視。表面是和平的逆夢,裏面是戰爭的正夢。畢竟

日、德、意撕毀一切國際條約,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在春秋之世,有墨子一派的倫理和平

論,同時也有五霸的威力和平主義,就中如齊桓公於葵丘所召集的國際和平會議算是最有效的,

在議席上很起勁地贊同和平的諸侯,於歸國後,便努力於軍備的擴充了。在現代,國際公法雖儼

然存在,但對於國家,卻沒有更高級的權力強制執行的機關。因此,對於違法行為的制裁力也就

薄弱了。原來國際公法分有平時法規與戰時法規,後者更有戰爭法規與中立法規之分,戰爭法規

是關於戰爭及其附帶的行為,但因在法典上沒有體系,構成的材料,僅是習慣、道德、條約、學

說等雜駁,所以不論在理論上說,或在實際上說,都是不完整的東西,那當不能發揮其制裁的效

力。而發揮制裁的效力,或防止『攻其所不戒』,則須建立有強大的『國際武力』。國際聯盟是

過去了,我們且瞧著今後安全理事會的努力吧!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専,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

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

得,士人盡力。 

統率軍隊作戰於敵國領土的所謂客兵,其侵入敵地愈深(重地)則士兵的鬥志亦愈専而

堅;反之,迎我於國內的敵軍(主人),則士心渙散,取勝殊難;深入的客兵,因為從本

國補給糧秣的困難,所以進入敵的饒野——資源豐富的都市鄉村,則須著手徵發以給養三

軍。好好地休養著,竭力避免無謂的疲勞,並統一上下的意志及蓄積著戰鬥力;一到運用

兵力,使出其妙計奇謀,乘敵不備而攻之。這樣,縱投士卒於無所往之地 ——死地,雖

死也不願退卻或私逃,即士卒只恨不得其所而死,人人各效全力而作戰(這兩句係用以加

強上面二句的意思)。 

客兵主義 

 孫子於本篇所主張的『客兵主義』,向為日本軍閥所拜倒。故過去進犯我國,深入而不忌,

發動太平洋戰爭,遠征而不憚,其間雖曾收『專』及『掠於饒野』的效果;但以碰著強敵美國,

終於一敗再敗以至投降了。 

西諺說:『勇氣從好的糧食而生』。魯登道夫說:『堅強精神,造成勝利;此堅強精神,寓

於堅強之身體。』本書每論及兵食,士兵康健,足見真理的不分東西。 

美軍的糧食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7/23 世界兵學社發行 說到兵食一層,近讀馬歇爾將軍致陸軍部二年報告書,使我感覺到我國軍的糧食更應亟加改

善,該書說:『此次美國陸軍戰地食糧之改善,已幾可謂革命的。現所規定戰鬥部隊「C」「B」

兩種食糧,其變化範圍之大,當為數年前士兵所夢想不到。其中「C」種食糧,即曾引起許多有

趣之批評者,此乃由十種不同之肉類雜拌品而成,即:肉與豆;肉與煮蔬菜;肉與通心粉;火

腿、蛋與山薯;肉與蛋皮;肉與米飯;紅香腸與豆;豬排與豆;火腿與扁豆;雞與蔬菜。此種食

品即實際在砲火劇烈下之士兵亦得食之。若烹調之時間較充裕,則部隊可得一種「十合一」之食

品,所包含者有罐頭蔬菜與菓子,罐頭點心,朱古力糖及其他糖菓,烤牛肉烤豬肉,及類似之肉

類拌雜品,甚至有罐頭之漢堡雞。若戰地之部隊在不接火期間,則供以「B」種食品,得視當地

情形而有甚多品類可選擇。惟在供「B」種食品之地區,對於食品之冷藏與保存往往絕少便利,

故此種食品仍不得不用罐頭之蔬菜、肉類、菓子及經抽去水分之山薯、雞蛋等項。若以此種食品

比較美國一般家庭所食之鮮蛋、鮮肉、鮮菜,其滋味自然不如,然比之往日軍隊所發之食糧,則

已有極大的進步。至在後方區域,食物之運輸較速,冷藏較便,則部隊可得「A」種食物之供

給。此即與大多數人日常之生活無異。』此外,每一士兵每天尚可得維他命丸一顆及其他營養

品,自然足以保持康健,而利於作戰了。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入深則拘,不得已則鬥。 

原來士兵的性情是這樣的:陷於重圍時,由於死裏求生之念切,則恐怖之心自滅;覺得已

不能逃走時,則鬥志自堅固;入敵地已深,則舉目皆敵,精神上自受拘束,而眾志趨於一

致;又,到了不得已時,即陷於死地時,則自盡全力而戰鬥。 

If there be no al ternative, but death, the soldiers exert themselves to the utmost in desperate 

place; solders lose the sense of fear. If there be no place of refuge, there will be no wavering. 

If deploy involved in the enemy’s country, there is unity. If it be unavoidable, the soldiers 

will fight their hardest. (C)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

死無所之。 

客兵的本質,已如上述。所以深入敵地時,不待加以修明(指紀律)而自知警戒;不求服

從,而自然服從;不待約束,而自相親和;不待禁令,而各自忠實於所掌的職務;但最忌

的是妖祥之言的發生,與敵人流言的散布,(尤以長期戰爭,為易起之事),所以為將者

必須嚴加禁止之,掃除之,以免擾亂軍心;這樣,則士卒就可專心致力於戰鬥,至死不

變。 

【禁祥去疑】祥是妖祥之言,即吉凶禍福的預言等。疑指敵人的流言,或反宣傳,足使軍心 

發生疑惑者,作戰綱要說: 

 當審察情報時,不可有『先入為主』之成見,或陷於無的確憑據之想象。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8/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同書又說: 

 

 敵用各種宣傳方法,以圖眩惑我軍隊,特宜注意,嚴密防範取締,並切實曉諭部下為要。 

這也是就『禁祥去疑』而言的。 

魯登道夫氏的全體性戰爭上說:『兩性之神經病的懦弱者,與夫皈依神祕主義星相卜筮之

流,在民族生存之戰爭中,為極大之危險。誠以國家處於危急之際,所要求於人民者至多,非患

精神病者與迷信者所能支持。以上一點,乃負全體性政治之責任者應第一明暸之事,即令戰爭危

險不致發生,此點亦為對於不死之民族的責任上,不可不實行者也。』接著說:『德國之所需

者,乃為精神上,體力上健全之民族,此種民族在窮年累月中,有極充分之力量以抵抗敵人,毀

其意志,使其屈服於我。』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 

我士卒不蓄(或不要)財貨,並不是沒有物質慾望,討厭財貨的;又不惜(或不要)生

命,也并不是沒有生存的慾望,討厭長壽的,其實,均由於效死之心堅決,其他不暇計及

了。 

沒有物質的慾念則剛,有,則依戀於生存之慾強,雖剛亦變為怯,剛係建於無慾之上。論

語:『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唐詩:『萄

葡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霑襟;偃臥者,涕交頤。 

所以當長官悲壯作戰命令一發,弄得坐著的士卒,涕淚霑襟;伏臥著的士卒,兩眼之淚交

流於兩頰。 

【坐者偃臥者】為抱病或負傷的士卒。士卒之所以哭泣,悲哀憤慨,是由於恨不得不早參加

殺敵,以決一死。 

孫子主張投軍於死地,以加強其犧牲精神,魯登道夫曾主張士兵閱讀壯烈的文學作品,以振

其勇氣,彼說:『欲求民族精神之堅固維持,不應採用機械方法(指勉強壓迫之言),應順人情

而振起之。如哥德之「浮士德」Faust,非兵士行囊中應帶之書?而席勒爾 Schiller 所著之威廉

戴爾等諸劇中之「自由熱望」Freihe Drang,可以喚起各人之英雄氣概。昔時斯巴達之作戰,有

鐵而陶(Tyrtaua)其人讀詩歌以振奮士兵之氣,惜大戰中之德國,無此等詩人焉。』這是值得

注意的。 

投之無所往,則諸劌之勇也。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9/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像這樣專心一志的士卒,倘若投之於無所往的死地,必皆變為專諸與曹劌一樣的勇者。 

On the day they are ordered out to battle, your solders may weep, those sitting up be dewing 

their garments, and those lying down letting the tears run down their cheeks. But let them once 

be brought to bay, and they will display the courage of a Chu or a Kuei. (G)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歷亂捲蓬根。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張仲素 

 【諸劌之勇】專諸曹劌俱為春秋時代有名的勇士。專諸、吳人,為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

欲殺吳王僚,商於謀臣伍子胥,由伍所薦的負責人。一日,公子光在本邸招待吳王僚,於燒魚中

藏著匕首,使專諸獻而剌之。結果,僚被刺死,專諸當場亦遭吳王的左右殺了。孫子對於吳王闔

閭而以專諸之勇喻之,確是深入肺腑之言。曹劌、魯人,見於左傳。史記載稱『曹沫』,彼以勇

力見用於莊公,將兵與齊三戰三敗,割地於齊;但莊公與齊桓公會於柯,締結和約時,彼在席上

以匕首威脅桓公,盡復失地。 

 ○ ○ ○

成吉斯汗的成功 

十三世紀初葉,崛起於興安嶺的荒野的成吉思汗,統率野蠻半開的民族,東從太平洋,西至

俄羅斯,南至印度,征服了渺茫如海的大陸,不待說是得力於客兵。 

那確是基於『無所往,不能逃,』——遠在幾千萬里的異域所驅使客兵的強點,原來彼所統

率的純粹蒙古民族的兵很少,其他大部份都是韃靼以及數百被征服民族所徵集的雜牌混合軍隊,

由於指揮的得法,與置於客兵的情況之下,恰如經過多年訓練的勁旅一樣,一塊兒而決死奮鬥;

且加以成吉思汗的統御法,不是孫子的『不修而戒,不求而得。』 而是嚴刑峻法,毫不寬貸。

臨戰時,把其他種族軍隊置於最前線,後方配以親近的韃靼,更在最後方配以基本的蒙古軍,實

施看二重三重的督戰監視,若有退卻者,不問是非,即斬之。 

拔都征俄 

成吉思汗之孫拔都遠征俄羅斯,一二三六年春二月出發於蒙古的根據地,到五六月頃已達今

日的南俄,彼命令軍隊休息於伐爾加河畔,牧馬於肥饒的沃野,以肥壯之;掠於近鄰之地,以充

足糧食,這樣的休養兵力,約一年有餘,充分蓄積了軍的彈性後,翌年—— 一二三七年之冬月

便蹶然而起展開攻勢。 

 

拿破崙困於莫斯科的嚴冬酷寒而敗衂,拔都則選擇嚴冬而成功,這固由於憑彼特有的戰略,

最重要的還是窺伺秋收冬藏時,掠而養軍;這是客兵的『三軍足食』的妙法。 

基於這樣的掠於饒野,與以疾風般的襲擊,所以在翠年正月便佔領莫斯科了。 

 ——大場彌平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0/23 世界兵學社發行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

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良將用兵,簡直可以此喻為率然;率然是什麼呢?——會稽常山的一種蛇名;這種蛇,擊

牠的頭,則用其尾反噬而來,擊牠的尾,則用其頭反噬而來;擊牠的中央,則其尾首俱反

噬而來。即是說:如果敵擊我的右翼,則左翼包抄而至;擊我左翼,則右翼包抄而至,擊

我中央,則兩翼俱包圍而至,首尾為一,上下一心。此與前說:『前後不相及,衆寡不相

恃』不同。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而

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於此再設一問:究竟軍隊的運用,可以使其同那率然蛇一樣麼?——當然可以(即良將投

兵於死地,導於前後左右不得不相救的情勢)。今舉一事以喻之:原來吳人與越人不是相

仇視著嗎?當同舟共渡時,突遇狂風暴雨的襲來,打得動盪欲覆,這時大家必忘了生平的

仇恨,出於協同動作,以相救援,好像吾人的左右手的動作一樣。 

【吳越】吳在今之江蘇,越在今之浙江。這兩個國家在春秋時代,好像近代的德法兩國,互

相仇視,攻戰無已。據 G 氏的年表載:『514 B.C. Accession of Ho Lu (闔閭). 512. Ho Lu attacks 

Chu (楚), but is dissuaded from entering Ying (郢), the capital. Shih Chi (史記) mention Sun Wu 

(孫武) as general. 511. Another attack on Chu (楚). 510. Wu (吳) makes a successful attack on Yueh 

(越). This is the first war between the two states. 509 or 508. Chu invades Wu, but is signally defeated 

at Yu Chang (豫章)。 Ho Lu attacks Chu with the aid of Tang and Tsai. Decisive battle of Po Chu (柏

舉) and capture of Ying (郢). Last mention of Sun Wu in Shih Chi. 505. Yueh makes a raid on Wu in 

the absences of its army. Wu is beaten by Chin and evacuates Ying. 204. Ho Lu sends Fu Chiai (夫差) 

to attack Chu. 407. Kou Chien (勾踐) becomes King of Yueh. 498. Wu attacks Yueh, but is fefeated 

by Kou Chien at Tsui Li(攜李). Ho Lu is killed. 494. Fu Chiai defeats Kou Chien in the great battle of 

Fu Chiaus (夫椒) and enters the capital of Yueh. 485. Kou Chien renders homage to Wu. Death of Wu 

Tzuhsu (伍子胥). 478-476. Further attacks by Yueh on Wu. 475. Kou Chien lays siege to the capital of 

Wu. 473. Final defeat and extinction of Wu.』 

 【吳越同舟】這個慣用語,即出於此。孫子說:船將覆了,吳人越人便協力相救,這真是看

穿人情的機微,投士卒於死地,則他們自相救助,不求協同連繫,而自然協同連繫的非常手段。

亙古今東西的戰史,被目為敗戰亂戰者,皆由缺此。 

 從非持烈大王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實例看,聯合軍出於散漫遲緩的協同作戰,所以便

為他倆(腓特烈與拿破崙)所乘,——造成兵力的優勢,一味給與逐個擊破。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1/23 世界兵學社發行一次歐戰俄軍之敗 

一次歐洲大戰初,俄軍為策應英法協約軍,便以怒濤般的大軍侵入東普魯士,使在西部戰

線,追擊協約軍中的德軍,不得已地分割一部份急往防禦俄軍的猛襲,這本是俄軍一個很好機

會,可笑的,反造成坦能堡悲慘的敗北。即沙慕梭諾夫將軍所帶的拉荷軍陷於興登堡將軍的戰

略,正被包圍殲滅的緊急關頭時,平素與沙慕梭諾夫交怨的陵尼肯夫將軍,擁有數軍團的大兵卻

不馳援,而遠遠地隔岸觀火。倘若那時沙慕梭諾夫與陵尼肯夫具有『吳越同舟濟而遇風』時的精

神,則宛如常山之蛇,德軍若擊左的沙慕梭諾夫,則右的陵尼肯夫至;若擊右的陵尼肯夫,則左

的沙慕梭諾夫至;若擊其中央,則沙、陵的首尾具至,——這樣的協同動作,則兵力懸殊的俄軍

(優勢),將一踢興登堡,而奔瀉千里,殺到柏林,亦未可知。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

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投士卒於死地,則自然戮力奮鬥,已如上述。所以縱沒有險阻以阻礙敵馬敵車也是不足恃

的;而齊一全軍的勇者怯者,使其一致奮戰,總算是把握著統帥軍隊的要道。又,對於剛

柔的地勢,利用得其宜,纔算是明瞭地輿的自然之理。故良將用兵,縱統率百萬之眾,宛

如執著一人之手而推拉之一樣的自由,這是由於把握著『政之道』與『地之理』,而投他

們於不得不鬥的死地。 

 【方馬埋輪】過去各家註解均謂方為縛意,即說:縱是縛著戰馬并埋了戰車之輪,也不足以

一士心而作一致的行動,其實這都是錯誤的。據編者的研究:古時中國民族,當進入農業經濟時

代,就遇著游牧民族的壓迫,乃應用治水術,編成方陣形的農田(井田)——開設許多阡陌,許

多溝澮,以阻止敵騎兵(方其足)及戰車(埋其輪)的突擊,使不能馳驅自若,如入無人之境。

要之,是在使軍事與農事合一,寓設險守國之意。【齊勇如一】為軍爭篇的『勇者不得獨進,怯

者不得獨退』意。【剛柔皆得】據易經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

之道,曰仁與義。』故剛可解為山坡丘陵之地,柔可解為海川沮洳之地;亦即地之『遠近險易,

廣狹死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將軍應修養之事:第一要沉著深邃,第二要嚴正而不亂;即前者是深謀遠慮,旦為人不可

測的條件;後者是立身嚴正,且處事有條有理的條件。 

靜的哲學 

孫子以靜與正為將軍之事,老子以靜與正為政治家之務,孔孟則以為修身之基。老子說: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又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我好靜,而民自正』 又

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大學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又說:

『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2/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大將軍統率軍隊,必須能夠蒙蔽士卒的聽覺視覺,使他們無從知道用兵上的密祕,以免自

生疑懼或洩漏與人。 

這一節是中國哲學的蘊奧,孫子用於兵法上,而老子孔子則用於政治上。老子說:『古之善

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 

 

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 

 

並之,對於敵人,則須隨時變更我已幹過的事體,及我已用過的計謀,即同事不再為,同

謀不再用,使其對我無從認識判斷。又隨時變更我的居處(駐地)——或去險就易,或捨

安就危,迂迴了我前進之途徑——或捨近就遠,或捨易就難,完全出乎敵的意表,使其無

從策謀制我。(此可作為現代游擊戰術原則)。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群

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大將統率士兵開赴所預期的戰地,突然下令,使之作戰,宛如令人登了高台,在下陰去其

梯子,示以必死。又,統率士兵深入敵國諸侯的領土,突然下令,使與敵戰,恰如拉開強

弩的發條機,示以一往不回。總之,好像牧者的驅策羊群一樣,往來隨其驅策,而牠不知

其動向,即軍之進退,僅依大將的命令,而士卒唯有服從。 

【帥】是動詞,統率意。在『而發其機』下,有些版本多『焚舟破釜』一句。 

機械動作 

 孫子所要求士兵的是『若驅群羊』,魯登道夫所要求的,是『類於機械動作』,其詞雖 

異,而意則同。魯氏在其所著全體性戰爭中說:『余以為各兵士訓練之目的,即為精神上之堅

決,雖彼等明知危險,而仍不惜犧牲其性命。此類情形,為現代戰爭必然之要求,幾使各兵士之

生活類於機械動作,有非如此不可之勢,而後能冒萬險以達其毀滅敵人之目的。要知一個戰士在

多數大衆之中,其行動隨大眾而轉移,彼心中以為大衆之目光集注於彼之一身,故彼自視如無

物,事事聽命於同伍之人可矣。蓋同伍之人予彼以精神上之安頓,彼既為隊伍中之一人,故以隊

伍之心理為心理矣。』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

理,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3/23 世界兵學社發行要之,統率大軍而投於危險之地,使不得不協同奮鬥以取勝,這是將軍本來的責任。不過

對於前面所述的——依地勢而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如屈而退守,與伸而進攻的利與不

利,發揮自然的人情的機微等,必要詳加審察,而妥為調和利用的。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

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

往者,死地也。 

這是孫子再就客兵的攻勢作戰而說,意義與前相同,惟文章稍異而已。【師】是用兵,作

戰意。【固】是險固之地,其他已無再加解釋必要。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

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圯地,吾將

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本節亦與前大同小異,略加解釋如下: 

『一其志』——專一士兵的意志。『使之屬』——使部隊間前後連屬以固其心。『趨其

後』—— 爭地如先為敵佔領之,不可從正面攻擊,必須誘出敵人,一俟分兵離開,即急

趨而奪取之。此項解釋,眾說紛紛,亦有採取陳嘷所註的:『若地利在前,先分精銳以據

之;彼若恃眾來爭,我則以大眾趨其後,無不克者。』『謹其守』——處處配備軍隊,以

嚴密守備之。『固其結』——結交諸候,務使其固。『繼其食』——掠敵,因糧於敵。

『進其途』——迅速前進勿停。『塞其闕』——敵人圍我,如留一面退路以誘我,而我則

要自行阻止之,以一士心,并使其無從突入。『示之以不活』——激勵士兵非死不可。 

On the distracting ground, unite the solder’s minds. On disturbing ground, keep together. On 

disputed ground, try to take the enemy in rear. On intersecting ground, look well to the 

defenses. On path-ridden ground, cultivate intercourse. On deeply involved ground, be 

careful of supplies. On difficult ground, don’t linger. On enclosed ground, close the path of 

escape. On death ground, show the soldiers that there is no change of survival. (C)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士兵的真情:被圍時,則盡力抵抗;不得已時,則奮鬥到底;危機迫切時,則依官長的命

令而動作。——這也是和前文意義相同。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

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4/23 世界兵學社發行此為重複之文,見軍爭篇。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四加五為九,即指九地。這九地之變,多不必說,只少知其一,都不能成為霸王軍隊的。 

 【霸王】這個名詞是多麼充溢著英雄的氣分!史記項羽本記載:『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

霸與王不同,孟軻說:『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本節所謂霸王,純為霸意,在春秋,

如齊桓、晉文、宋襄、楚莊、秦穆是;在現代則為帝國主義國家,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說到霸王的強大軍隊,當發動征伐大國時,所向披靡,使敵慌張混亂而不能集中應戰;

(如二次歐戰德軍攻法及攻蘇的情況)。又由以強大的威勢加於敵國,使彼同盟陷於徘徊

觀望,不敢持續其友好關係。例如一次歐洲大戰的意大利,本與德奧三國同盟,但以懾於

英法協約軍的威勢,不敢遽出援助德奧同盟軍,觀望徘徊一年有餘,結果反參加協約國作

戰,這是一個例證。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

拔,其國可墮。 

霸王之國,平時決不競爭結交天下諸侯(同盟國),因為這適足養成被結交者的權勢,以

為將來之患;到了戰時,唯有信賴自己的實力,并以龐大的威勢加於敵國,這樣,自可拔

敵城,滅敵國了。 

證以孟子的話 

 【不爭天下之交】因為到戰時,對於平時在外交上所締結的盟約,都往往靠不住的,正如上

述的意大利,又如二次歐戰德國的破壞德蘇協約。孫子之發是言,大概由於目擊春秋之世,策士

跳梁,合縱連衡之說盛行,雖是大國亦乏自主獨立的觀念。這,我且在孟子一書中找出一些證

明: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

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又:滕文公問曰:

『滕小國小也,聞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

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弗去,則是可為也。』 

美國的自強

本節是倡導求己主義,自立自強主義。其實一個國家不求己,不自立,不自強,唯是依賴庇

護於大國,必致陷於若存亡的狀態中,此就諸弱國而言;至於大國之所以制霸,當然由於奮發自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5/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強,常擁有強大的力量。美國總統杜魯門氏於一九四五年美國海軍節發表演說道:『美國即在復

員之後,亦將為世界最大海軍國;美海軍在對日戰爭勝利日,有軍艦一千二百艘,另有小艇五萬

艘,飛機四萬架。此一龐大攻擊力量之平時成分,將成為美國外交政策之骨幹,以維護世界和

平,保證美國之自由。』又紐約時報亦同時發表言論說:『今日吾人必須牢記所受之教訓,吾人

應知如欲使吾人聲威聞之全世,而此世上仍有強大之武力時,則吾人即必須維持強大之軍力,即

於海上保持強大力量。』自然美國不祇要擁有強大的海上軍力量,且要擁有強大的陸上與空中軍

力。於此,使我們想起孫子的話是多麼有價值,又合乎現實。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主將遇非常時——作戰時,對於部下有功者,必須頒給超出乎常法的優厚賞賜,以鼓勵

之;同時,亦須揭示超出乎普通政令的嚴峻禁令,以約束之;於是人人奮勇,不敢犯法,

而形成指揮三軍之眾,好此驅使一人一樣的容易圓滑。 

拿破崙施無法之賞 

 拿破崙,彼在法蘭西革命的混混沌沌,恐怖騷動的時代,如巨星之出現,使全國國民為之奮

起,青年血氣之士為之踴躍集合於軍旗之下,而且驅使於戰場,各自奮鬥到底,其原因,就是施

行孫子所謂『無法之賞』,即今日在卒伍間執干而戰的士兵,若樹立勇戰偉功,明日就可一躍而

陞為一軍之將,叱咤幾萬大兵,浴於謁見皇帝的光榮,或陞為元師而領廣大的土地,——這樣的

綱領。 

 拿破崙的善戰善勝,薙倒群敵,一時巍然君臨全歐,固由彼不世出的天才;但憑於『施無法

之賞』,而麻醉人類的本能,滿足三軍之眾的功名心,——這種的策略,是不可忽視的。然而他

們的富貴,曾幾何時,跟著拿破崙的沒落,也煙消雲散了。 

 作戰時候,驅使大軍,好比手足一樣,第一要有嚴峻的軍紀。這,正如克勞塞維慈說:『血

氣若無規則,到底是不能限制的。』中國、日本、歐羅巴的古代,不論任何軍隊,於戰時都是

『懸無政之令』,以制裁官兵的放恣,而維持軍紀。 

成吉思汗懸無政之令 

 蒙古成吉思汗揭旗於大興安嶺山頭,所統率的是蕃族中的竊盜、強奪、姦淫、暴虐、莫可勸

導的放縱無賴之徒,於是乃確立軍紀,以統率之,『懸無政之令』以保持其秩序。例如盜馬或駱

駝者處死刑;當小盜不能賠盜品三倍以上的價值者笞刑七十乃至一百;強姦者處死刑,就地捕獲

姦夫時,有殺死之權;嚴禁大聲謾罵,以調和其虎狼般的習性;受賄賂者處死刑;隱匿他國的奴

隷,給與衣服飲食者處死刑;不奉君命者雖帶十萬兵的大將,亦處以刑罰或死刑;不經許可而擅

往援他者處死刑。——這樣的『懸無政之令』,所以比當時歐亞大陸任何國的軍隊,其軍紀都來

得嚴峻,而得以如使一人般的指揮大軍。 ——大場彌平的孫子兵法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6/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對於部下士兵,僅可命令其所做的事情,不可告知以我的用意,以免傳聞於外,而敗事

機。又,僅可使其知道有利方面,不可使其知道有害方面;因為人情,見利則勇進,見害

則畏避;一切事情,利害是不相離的,若有一面之利,必有他面之害,沒有僅有利的事,

也沒有僅有害的事。 

Order should direct the soldiers; but while what is advantageous should be make known,

what is disadvantageous should be concealed. (C)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要之,士兵的心理是這樣的;把他們投於滅亡之地時,則他們必出於苦鬥,常可保存。

又,把他們陷於必死之地時,則他們必出於苦戰,常可得生。要之,陷士兵於生命危險之

地時,他們定可奮鬥到底,搏得偉大的勝利。 

韓信精通孫子 

 我國歷代將領,莫不研究孫子。漢之韓信,便是其一。紀元前二○四年,彼在井陘口布背水

陣,大破趙軍,斬陳餘,虜趙王歇,事後部下問以取勝之理,彼答道:『兵法不是經已說過嗎?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於此,足見韓信精通孫子,善用孫子,而這兩句話也

便成為古今的名言了。 

 

故為兵之事,在詳順敵之意,併力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 

用兵之事,貴在佯偽地順從著敵的意向,即敵欲進則誘之進,欲退則縱之退,不逆其意,

隨其所為;一至尋出其弱點,即集中力量攻擊之,窮追之,皇然殺敵將於千里之外,這真

可謂巧於作戰取勝了。 

 

 【詳順敵之意】詳同佯、順同循。史記殷本紀中有『箕子詳狂為奴』之句。【併力一向】有

本作【併敵一向】,解為:使敵視線集中於某一方向,而忽略了我的動作。【千里殺將】是說勝

算已在握的長驅作戰,捕捉敵人而包圍殲滅之。在今日,又可解稱為:以空軍遠襲敵的司令部,

而炸斃其首要。 

 ○ ○ ○

 

攻勢主義殲滅主義 

 【併力一向,千里殺將】這是多麼痛快淋漓,寸鐵殺人的警句! 

 

但在這數語中,實含著遠大巧妙的作戰,攻勢又攻勢,打擊再打擊的克勞塞維慈的纖滅主

義。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7/23 世界兵學社發行自說『小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的必須等待集中相當的兵力,擁著壓倒的優勢,然後動

軍的兵數戰略,與警戒無謀而取攻勢的『武進』戰略而來的孫子,至此果然面目一新,說穿了古

今名將的拿手的積極戰法,彼的胸中真是奔騰豪放! 

 原來古昔的戰爭,僅以位置戰為主,而軍隊的運動多是在一個乃至數個的城塞的周圍,作

無意義的回轉,證以歐羅巴的古戰史,便可瞭然。 

但是,出現於西歷紀元前二百年前迦太基的偉人哈美克(Hamilca Oarca)曾打破這極遲鈍的

戰略,發明進兵戰略。哈美克之子漢尼拔,繼承這個戰略,遠征羅馬,蹂躪了十餘年的敵地。 

但這『併力一向,千里殺將』的戰略革命,至愷撒而達於絕頂。殊不知在東方二千多年前,

已為孫子所說破了。於此,足見東方戰略的偉大! 

可是,自愷撒歿後,戰略重返於舊態,暫呈沉滯。但以北歐名將考斯道夫的崛起,又蘇生了

這『千里殺將』的戰法;更至腓特烈大王而被巧妙地活用著;尤以拿破崙之手,而使孫子所謂

『併力一向,千里殺將』的戰略,燦然放光,孫子真是明智偉大!邇來這『千里殺將』——天馬

行空而殲敵的戰略精神,在拿破崙戰後,得於克勞塞維慈、蕭米尼(Jomini 1799-1869 著有軍

事作戰,拿破崙之軍事政治的生涯等書——浴日附註)威力星(W.V. Willisen 著有大戰爭論—

—浴日附註)三大兵學家的學說,使其具體化,理論化,成為千古不磨的原則。 

普魯士的名將毛奇於一八六六年普奧戰爭,一八七○年普法戰爭,在宣戰佈告後,不出數週

間,好像疾風捲沙般擊潰了敵的野戰軍的大半,實不外克勞塞維慈殱滅戰略,即孫子『千里殺

將』精神的實現。 ——大場彌平的孫子兵法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 

當戰時政治施行之日,就封鎖了四方的關口,並折毀了通行券,禁止敵國使者的往來,而

絕對地斷絕了交通;至出兵之後,則在朝廷內,嚴加督促百官以修明政治,而從內部以協

助軍事。 

When war is de clared, close the barriers; destroy passports; prevent the passage of the 

enemy’s; conduct the business of the government with vigilance. (C) 

【政舉之日】是戰時政治施行之日,軍隊發動之日,現今所謂宣戰佈告之日。【夷關折符】

夷是塞或封鎖意,符是通行券或出入證,折是毀意,即將留存於關口的通行劵宣告無效。要之,

其作用在杜絕敵間的潛入。【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厲同勵,勉勵,督促意。廊廟為朝廷

意,等於現今所謂中央政府。【誅】是治或修明意。 

魯登道夫將軍說:『一國處於戰時,不僅有全體性政治,同時亦有全體性作戰方略,於是產

生種種法令,如報紙之嚴格檢查,如軍事祕密之嚴刑,如對於中立國邊境交通之禁止,如集會之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8/23 世界兵學社發行禁止,如不平份子領袖之逮捕,如鐵路電報局之監視。』這是孫子所謂『夷關折符,無通其使』

的發展,均為此次大戰中各交戰國一一實現了。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敵人有虛隙,則不失其機,而迅速乘之。 

 『開闔』是開閉,闔是開的慣例接尾詞。開是間隙,即可乘的弱點。 

 魯登道夫將軍說:『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戰中,德國最高統帥部既用全力於西線,因而使東普

魯士一省之東南,淪於無法保護。當時俄人不克於動員下令之初即攻入者,非由於德之防禦周

密,乃敵人疏忽有以致之。英國海軍在當時亦未令其艦隊攻入北海,以封鎖北海中德國海口,此

亦由於英人疏忽,非德人保護港口之功也。』這是指摘英軍俄軍不知『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敵所愛之所,(如港灣、要害、城市等),或衝擊其戰綫

最苦痛之點,而我則時常微微地偷偷地(不為敵知)預期著準備著與敵決戰;倘若敵果來

奪還(指上說城市等),或救援(指上最苦痛點),而我則依著預定的作戰計劃及應著敵

情以決戰取勝。 

 【墨】是墨繩,墨棉斗子;又為墨守之墨,法度意,在此為預定的作戰計劃意。 

 本節主要的是說:於宣戰布告之初的疾風般作戰,與侵入敵國而求戰場於國外,並衝擊其最

苦痛之點,而推進殲滅敵軍的方略。 

德軍的踐墨隨敵 

孫子於此所說的戰理,簡直可移用於一次歐洲大戰上。德軍於宣戰布告之初,立刻侵入為英

法協約國最酷愛,不肯放棄,又為戰略上最感苦痛之所的比利時,同時又乘該國要塞的守備未完

成之際,立即展開無數精銳砲兵以粉碎之,強襲而奪取之;又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的威勢,

侵入法國境內,心中竊竊地預期著殲滅協約軍。 

 於是,德軍一再出現於比法國境,踐著該國一八六六年普奧戰爭以來的傳統最善的左翼作戰

之墨,即原則與計劃,於協約軍的態勢裏,尋出其左翼防備最薄弱之點,而給予打擊。迄二次大

戰,希特勒對西線的進攻也是踐著既定的作戰計劃,故一鼓而擊潰英法聯軍,直下巴黎 。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我的企圖行動,須裝得像那怕羞的處女一樣,態度曚昧,躊躇不進;因之,敵人便疏忽不

《孫子兵法新研究》電子版 九地第十一

李浴日編著 19/23 世界兵學社發行備,發生虛隙,恰如開了的門戶,而我便不失其機,忽然變為脫網之兔,迅速攻去,使敵

沒有防禦的時機。 

且看安全理事會 

孫子對於反復的句子常喜押韻,與老子的文體酷似。雖是押韻,但不是唐以後限制得很狹的

韻楚。女(上聲),戶(去聲),兔(去),拒(去)。兵法之要,在『以虞伐不虞』。跟著科

學而進步的機械,提供了人類以急速的行動。彼此意見政策衝突,說要經過什麼國際會議或宣戰

手續,然後動兵,這是在現代速戰速決主義之下走不通的。我們看於過去日本的進攻我國,義大

利的進攻阿比西尼亞,德國的進攻蘇俄,便可瞭然。可是到了今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已經成立

了,也許從此可以制止國際間的戰爭,維持世界的和平;然而果能維持世界的和平否,又果能保

證沒有『脫兔』之國的出現否?那只有留待將來事實的分解了。 

千古名文 

 這一結被認為千古名文,處女是女子中的最聖潔者,脫兔是喻其迅速,然迅速不限於兔,尚

有馬與鹿,但未有如用兔為妙。即在西洋也有此例,與遲的龜比較有速的獅與貓,但都不適合,

龜的對照者,僅限於兔。這個機敏的小動物,巳見稱於春秋時代的兵法上,可想見其意思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