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斌:期貨傳奇人物劉強自殺給投資人哪些啟示?

2015/09/04 11:07:16 網誌分類: 投資與營商之道
04 Sep

 

最近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劉強,因本輪股災中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買股票破產,7月23日跳樓自殺。劉強的一位朋友稱,劉強患有抑鬱症,曾經在大理修養三年來治療調整,一度以為已經痊癒。“如果繼續留在大理就好了,他不應該再回北京。”這位朋友表示,希望大家多多傳播並澄清,“我這位才華橫溢的師弟,不是因為虧損破產才跳樓。”

劉強今年36歲,為瑞林嘉馳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作者,北京逍遙投資工作室創始人,有著近20年的期貨股票投資經驗。

中國文化中,有死者為大的觀念。不久前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聞名全國的歌手姚貝娜逝世,部分媒體仍要炒作一番,就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厭煩。本文絕不是要拿劉強之逝調侃一番,而是希望藉此能給金融投資人一些啟示,減少金融市場悲劇的發生。劉強作為有較高水平的投資人,以前關注不多,但對於水平高於自己的投資人,我和多數人一樣,都抱以敬佩之情。


劉強在股災中發的一條看多微博,19日當天股市暴跌6.42%,從6月15日最高點四天跌去13.5%。誰也不知道,後面還有兩個黑色一周等著呢。如今來看,令人唏噓。

太早成功或許更需要冷靜

就全球而言,既聰明又勤奮,還有悠久的歷史傳承的,恐怕就只有中國人和猶太人了。中國經濟就是世界經濟史的奇蹟。哈佛大學拉瑞·撒莫研究發現,美國經濟最快增長之時,其國民生活水平約每三十年提高一倍。而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生活水平幾乎每十年就提高一倍。這不是偶然發生的,中國體制、文化、人口素質上的優勢,將使得中國奇蹟的長期延續成為大概率事件。

金融市場中有大量勤奮又聰明的中國人,其中幾乎必然會有一小部分,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與巴菲特、索羅斯、鄧普頓、羅傑斯齊名。25日早上,微信群中有一位投資界人士就非常自信地表示:“相信我未來20年內必定成為中國超一流投資者,也會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有重要地位,歡迎大家關注並成為歷史見證人。”

然而金融市場中少年得志的並不多,大器晚成才是普遍現象,更有大師級的投資名家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有一次或多次爆倉、慘賠的經歷。

索羅斯1930年出生。1960年,30歲的索羅斯發現德國安聯保險公司的股票和房地產投資價格上漲,其股票售價與資產價值相比大打折扣,於是推薦安聯公司的股票。後安聯公司的股票價值翻了3倍,索羅斯這才在市場上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又過了9年,39歲時才與羅傑斯合作成立了一個25萬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1992年,在英鎊狙擊戰中大獲全勝名滿天下時,已經62歲了。

約翰·聶夫生於1931年,1955年進入克利夫蘭國家城市銀行工作,1958年成為信託部門的證券分析主管,1963年進入威靈頓管理公司,1964年,33歲之時,才成為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溫莎基金的基金經理。在他任職31年間,溫莎基金總投資回報率55.46倍,平均年復利回報率達13.7%,這個收益率說明他做的是較低風險的投資。

羅傑斯的知名度不如他曾經的合夥人索羅斯,不過他離開量子基金的第一年,孤掌難鳴的索羅斯就第一次出現了虧損。羅傑斯對投資時點的把握能力連巴菲特都大加讚賞,在投資領域有非常多的神來之筆,而不像索羅斯經常大虧。他是全球少數幾個準確預測了1987年10月美國股市暴跌的人。他在37歲退休之前,曾經因工作過於努力,感情生活數次失敗。1970年9月(時年27歲),他曾在股市中賠了個精光。

《股票作手回億錄》中主人公的原型,期貨投資人幾乎無一不知的利弗莫爾,剛到紐約發展就破產。剛擁有5萬美元,兩天內就全部還給市場。1907年成為百萬富翁,但1908年就在棉花期貨中虧了數百萬美元,再次破產。

美國傳奇公募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奇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在當高爾夫球童期間認識富達基金公司的高管,才有機會進基金公司實習、當研究員,有突出表現後,才在33歲時,成為規模只有2000萬美元的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他一年要拜訪數百家上市公司,40多歲隱退時就已經滿頭白髮。極其勤奮的林奇鑄就了13年間年均投資收益率29%、總收益翻29倍的傳奇。

如果說以上擁有世界聲譽的投資人,他們或者大器晚成,或者在成功之前就有賠個精光的經歷,或者只追求較低收益率的回報而不冒大險,或者拼命地工作才取得不菲的業績,那麼金融市場中在牛市中意滿志得的年輕投資人們,如自己投資生涯一帆風順,或從未面臨嚴峻考驗,就應該冷靜地問問自己:我的運氣會一直好嗎?牛市會一直持續嗎?我真的非常努力嗎?究竟我的成功是因為掌握可不斷複製成功的方法還是好運氣?我的投資方法有重大缺陷嗎?……

劉強逝於36歲,這對於投資人來說是黃金年齡,實在可惜。

不必在市場中過分冒險

愛因斯坦這樣一個絕頂聰明,擁有極大成就,享譽全球,見過大世面的人,居然稱複利是人類第八大奇蹟。投資人早日認識到這一點,不僅會少走彎路,在投資的理念上或許也能明顯勝人一籌。巴菲特在自己30多歲時就已充分領會了複利的巨大威力。他在1962年、1963年、1964年他先後講了三個神奇的歷史故事說明復利的神奇作用。

第一個故事:從3萬美元到2萬億美元。西班牙伊薩貝拉女王當初資助哥倫布環球探險航行的投資資本大約是3萬美元。如果當時把這3萬美元投入年復合收益率為4%的項目,到1962年將會累計增值到2萬億美元。

第二個故事:從2萬美元到1000萬億美元。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在1540年支付了4000埃居(約合2萬美元),購買了達·芬奇畫作《蒙娜麗莎》。如果國王能找到一個每年復利收益率6%的投資項目,那麼到1963年這筆投資將會增值到1000萬億美元,超過當年法國全國負債的3000倍以上。

第三個故事:從24美元到420億美元。曼哈頓島的印第安人把這座小島賣給荷屬美洲新尼德蘭省總督彼得·米紐伊特,價格為24美元。曼哈頓島上22.3平方英里的所有土地1964年價值約125億美元。印第安人只需要能夠取得每年6.5%的投資收益率,24美元經過338年到1964年累計增值到約420億美元,而且只要他們努力爭取每年多賺上半個百分點讓年收益率達到7%,就能增值到2050億美元。

所以巴菲特並不急於賺大錢,賺快錢。從1957年至2010年,巴菲特只有一年的收益率超過了50%。平均的年度複合回報率是20%多一點,這個令不少投資人不屑一顧的收益率,保持了50多年後,一直追隨巴菲特的人,收穫了62000多倍的回報。


在投資領域掌握了複利武器的人,真的不需要急於賺錢。要想更快地賺錢,只能放大槓桿,或以其他方式承受更高的市場風險。極端情況出現,或意外地出現了決策上的失誤,收益率很可能大幅回撤,甚至資金完全清零。

30歲的年青人如果擁有100萬的資金,恐怕都不好意思在中國一線城市說自己是個百萬富翁,但如果每年取得15%的投資收益回報,60歲時就能增值為6600萬,80歲時能增值為10.8億。投資人有了實現複利的辦法,擁有巴菲特80多歲時的好身體,比年青時冒過大的險或許要明智得多。

要為極端事件做準備

在著名的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與英軍陷入苦戰。雙方誰能首先得到支援,就能獲勝。然而拿破崙派出追擊普魯士軍隊的將領聽到隆隆炮聲,仍死腦子執行老命令而不是調動軍隊去交戰地回援拿破崙。普魯士軍隊更早趕到交戰地,成就了英國威靈頓將軍的美名,也徹底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和政治生涯。

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海軍擁有優勢兵力,但一方面要打擊中途島上的美軍,又想消滅美國海軍艦隊。日本海軍的艦載機一會裝上炸彈,準備轟炸中途島的機場;一會有新的敵情出現,換上魚雷,準備對付美國海軍的航母。於是日軍航母甲板上堆滿了炸彈。最初美軍飛機一批又一批被擊落,但就在日軍戰鬥機只有少數幾架在警戒時,美國轟炸機出現了,在滿是炸彈的航母上扔下了炸彈。這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戰機就那麼短短的十分鐘左右。

一戰末期,法德前線德軍仍佔有優勢,因為有更多的大砲和砲彈。法軍有個砲兵在發射時大大偏離了目標,正擔心被長官罵時,卻聽到連續的大規模爆炸聲,原來正是這發砲彈擊中了德國的彈藥庫。不可思議的事件發生了。

在金融市場上,有沒有可能執行交易的辦公室發生停電事故?有沒有可能決策人發生了車禍,甚至只是在回公司的路上被碰瓷團伙纏住而不能及時下達交易的指令?有沒有可能在不能用PC的情況下,要用手機下單,結果發現話費已經用盡而不能交易?在這些情況之下,金融市場如果發生了極度不利的情形,悲劇就可能發生。

更要命的是,“金融市場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這句話從邏輯上講是錯誤的,但有太多不可思議,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真的就發生了,由此導致市場財富被急劇地再分配。講幾個真實的案例:

一家德國公司的總市值居然相當於中國股市總市值的20%。保時捷要收購德國大眾公司,但很多基金認為這不可能成功,因德國《大眾法》規定,當持股比例超過20%時,其投票權最高也只限於20%。要想取得大眾公司的控制權,就必須持股80%以上。而大眾公司的20.1%的股份在政府手中。

不料保時捷指控《大眾法》違反了歐盟《反壟斷法》。經過了兩年多的漫長訴訟,歐洲法庭2007年判決《大眾法》無效。但空頭加大做空的力度,因德國《證交法》規定,通過買入股票對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過30%之後,如再增持便屬要約收購,必須公告。當保時捷持有大眾的倉位增加到42.6%之後,這個數字就再也不往上漲了。放空大眾的融券餘額便開始大幅飆升,達到最高峰時,放空大眾的空單總量竟然是流通盤的13%。

空頭忽略了德國如買入期權買權的一方是按全額價款支付權利金,便可自行決定何時公佈期權倉位。保時捷鎖定了31.5%的大眾流通股買權,加上已持有42.6%的現股,總倉位已達到了總股本的74.1%,再算上那不能流通的20.1%的官股,可交易的大眾股票只剩總股本的5.8%了。此時大眾的空單總量已達流通盤的13%,這相當於總股本的10.4%。德國股市不以無券放空,一旦股價高於空方成本,而空方手中又無券追加,就只能回補空單。如可交易的股票少於空單總量,理論上股價便可以飆到無限高。2008年10月,大眾股價兩天內從200歐元飆到1005歐元!總市值3700億美元,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接近當時中國股市總市值的20%。據說,好多年過六旬的老基金經理,是流著眼淚認賠離場的。

雷曼倒閉。作為美國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在倒閉之前恐怕在多數人心 目中如泰山一樣穩定。其實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美國房價下跌,早在2006年就已經出現,在2007年,美國房價已經下跌10%,但美國股市仍創了歷史新高。2008年早期,五大投行之一的貝爾斯登陷入困境,美國政府出面,解決了危機。沒有多少人想到美國政府會令“大到不能倒”的雷曼兄弟自生自滅。結果雷曼兄弟倒閉,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發生了。

國際油價最近幾年的大起大落。2008年,全球的經濟在下滑,但很多人都在強調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奇怪的是在約1999年,石油價格只有約11美元時,怎麼沒有人說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而全球人口以接近每年1億的規模增長,中國需求被一再地炒作。油價見到了14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目前,油價較這個高位跌了近60%。有人說是美國要打擊俄羅斯,有人說是中國需求在下降,問題是大漲大跌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像得到,更不用說提前預測了。

香港政府入市拉升股市。1998年,國際炒家攜東南亞大勝之餘威,衝擊香港股市。不料香港財政司斷然入市掃貨,擊退國際炒家。作為經濟自由度全球最高的香港,國際炒家恐怕根本沒想到香港政府會違背自由經濟的原則入市干預股市。這顯然是一種偏見,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陷入危機時,美國官方出手,以被收購終結了危局。顯然國際炒家選擇性忽視了對自己不利的概率並不小的事件。

中國股市2005年末,在經歷了4年多的熊市後,幾乎沒有券商準確預測了2006年開始的牛市。在2006年的大漲之後,多數券商認為2007年需要調整,而不是繼續大漲。2007年末,在連漲兩年後,幾乎沒有券商提示風險。暴跌後,2008年末券商普遍不敢看多2009年的行情,結果2009年恰恰是大漲行情。2013年末,除了當時東吳證券的李雙武等極少數人之外,有誰準確預測了2014年令人目瞪口呆的大行情?

正因為金融市場往往不按人們的理性預期發展,所以一定要留有餘地。在7月3日週五收盤後,決策層推出了力度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我雖然認為7月6日會暴漲再持續漲,但7月6日維持7成的倉位不動,為的就是防止極端行情的出現。真的就出現了意料不到的持續幾天千股跌停的局面。到了7月8日,千股跌停收盤的最後一天,我只是少量倉位在跌停或稍高一點抄了6只創業板的股票。7月9日開盤千股跌停的現象未延續,於是剛開盤就再次抄底部分二線藍籌股,抄底時機把握上是準確的,但始終未滿倉,更未融資。我無法預料極端行情是否出現,出現的話會持續多久,因此需要做一定的準備。投資16年以來,運氣相對一直不錯,沒有慘賠過,但劉強折戟也警告自己,一定要避免在接近不惑之年慘賠。

未來牛市大概率會延續,並且會創新高,甚至是歷史新高,不過漲得越高,風險越大,新的大幅調整行情也不是不可能出現。在熊市中後期要多看到機會,在牛市中後期要多看到風險。如果把每一次的投資,都當作很有可能導致自己傾家蕩產的開始,就基本不會陷入困境。這不僅是一種思考風險的角度,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