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呢?

2015/09/17 07:39:16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7 Sep


誰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呢?

   何謂「紅塵」?「紅塵」二字在《辭海》中有三種解釋,第一是指飛揚的塵埃,第二是指繁華世界的生活景象,第三是指娑婆俗世,在西漢班固的《西度賦》中有「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之句子,這就是在形容當時漢朝國都的長安有人多、事多、錢多等三多的繁榮景象。而唐朝的詩人盧照鄰在長安古意》這一首詩之中也借漢代京城人物奢靡現象來諷刺唐朝之官員,其中亦有「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期紅塵暗天起。」之詩句,而在宋朝程顥的《秋月》一詩中也有「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之句子,另外在清朝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一回中也說「有城回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可見「紅塵」這兩個字對一般人來說都是在指世俗的、官場的、富貴人間的繁華景象而言。

   那麼何謂「看破」呢?所謂「看破」其實就是指看透或看穿的意思,人的視力僅及於物質之外表,又怎能從事物之外表看到事物之裡面呢?原來所有的事物都有其「本質」,瞭解了事或物之本質不就能看透這些事物嗎?因此有些事物是表裡一致的,這種事物我們「用眼看」就能看透,但是有些事物表裡是不一致的,這種事物我們一定要「用心看」才能看透,那麼整句「看破紅塵」的真正含意又是指什麼呢?難道是指說某一個人他在經歷了人生許多的挫折之後,已經徹底的看透或看穿了娑婆世界中那些世俗的、官場的、富貴人間的繁華景象之真相嗎?其實不是,因為他看到的只是一種「假相」,又豈是娑婆世界之「真相」呢?既然他看到的都是一些「假相」而非「真相」,那又怎能誇口說他已經看透或看穿了娑婆世界呢?不是嗎?那麼何謂「娑婆世界」呢?所謂「娑婆世界」就是指苦樂參半萬靈蒼生需要忍受生、老、病、死諸苦的凡塵俗世而言,既然如此,那麼出家眾他們剃度出家是因為看破紅塵嗎?非也,出家到寺廟之中修行,寺廟難道不也是在紅塵之中嗎?況且目前許多的寺廟都是在開「廟店」,寺廟中不但賣書、賣咖啡、賣餐點、賣開山祖師形象有關之周邊產品、藝品,整座寺廟已經完全商業化,那不是紅塵又是什麼呢?

有人認為「看破紅塵」這一句話在世俗上通常的理解就是指某一個人他經歷過人生很大的起伏事件,因此覺得人生也不過是如此而已,因此目前已經是無所追求了,而且怎麼追求也沒有用。所以他們認為所謂的「紅塵」即是指人生和世間的一切而言。而所謂「看破」指的就是了解世間的一切皆有定數,因此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能夠改變的。但其實在宗教上,尤其是在佛教上,這句話並不是這樣解釋的,他們認為佛陀在多年的苦修以後,終於參透了人生背後的真實面目,也了解了人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間受苦受難,祂知道世人為什麼要在這個世間經歷這些生、老、病、死之過程,因此佛陀才能引領世人應該怎麼做才能脫離這生老病死的苦,並且指導眾生要怎麼修行才能不再來人間繼續受苦。所以他們認為佛陀的這種對人生真相的發現,就是看破紅塵背後的真正秘密,也弄清楚我們世人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去破解這個讓人生死輪迴不休的魔咒,佛陀所發現的這個魔咒秘密其實很簡單,就是祂自己所說的:「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句話,因此如果一定要用佛教的觀點來解釋「看破紅塵」這一句話的話,那麼「看破紅塵」指的就是洞悉與體悟世間的實相。

所以有一些佛教徒認為「看破紅塵」就是在追求自他二利的永恆悅樂,因此他們認為看破紅塵不是冷漠無情或麻木不仁,而是很有智慧地觀照世間無常苦空的本質,並且在情感上要自在隨緣,不要因為執著凡塵俗世的一切假相而在自心之中生起無明、煩惱與罣礙,所以一個人他能否看破紅塵是「心的問題」而不是「肉身問題」,故修行人如果因為看破紅塵而萌生剃度出家之念頭,那麼這種人其實仍然是沒有看破紅塵,為什麼呢?因為既然他已經看清楚人生之真相,必然也會知道出家亦是一種假相,因為修行要改變的是自己以往錯誤的觀念與行為,與他的肉身出家或不出家根本完全無關,如果自己以前錯誤的觀念與行為不改變的話,那麼出家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一個人他到底是否應該出家或不應該出家去修行,主要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是否看破紅塵,而是在於自己出家的機緣是否已經成熟而定。

出家修行到底好不好呢?其實說出家修行「好」或「不好」這是選擇題,每一個人看法都不同,當然答案也眾說紛紜,但是說出家修行「好」或「不好」其實兩者皆非正解,只能說某一個人他是否適合出家修行或不適合出家修行罷了,如果他自己想出家修行,而所有的人都認為很好,則他出家去修行是適合的,但是若某一個人他自己想出家修行,但是因為他的出家修行可能會妨礙夫妻感情、子女養育、父母照應、債務無法償還、家庭會支離破碎,那麼他自己去出家修行是不適當的,但若有某一些宗教法門說:「出家有無量功德」,那麼這種說法通常都是宗教的廣告詞與「放生有無量功德」一樣,都是在矇騙世人,這種說法根本就不懂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皆負陰抱陽、福禍相倚與利弊參半之宇宙陰陽變化的哲理,因此一個修行人他是否適合出家或不出家去修行,一切都需要隨緣不要強求,因為一強求便遠離了真道。

而隨緣的這個「緣」字,本來的意思就是指衣服邊邊的飾物而言,也就是在隱喻兩種不同的個體接觸之後所產生之關係也,因此在人世間就是指人與人在累世或今世接觸之後,因為雙方動心起念所造的善業或惡業所形成之因果業障之軌跡,故隨緣就是隨雙方之間的因果業障深淺來做妥善處理他們之間的緣份就稱為隨緣,所以夫與妻之間有「夫妻緣」,父與子之間有「父子緣」,母與女之間有「母女緣」,若雙方本來是無緣的,但是有其中的一方想要去接觸對方,這種現象即稱為「攀緣」,若雙方本來就有緣,但其中之一方卻不隨緣,這種現象即稱為「逆緣」,所以一個人他想修行到底是應該「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應該是一切隨緣,如果大家都贊成而自己也想出家修行,那就要隨「出家修行」這種緣去修行,若家人都贊成而自己不想出家修行或是自己想出家修行而因為某種原因無法順利去出家修行,那就要隨「不出家修行」這種緣在家自己修持即可。

所以一個修行人他想「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跟他是否已經看破紅塵完全無關,但是有一些人因為家庭失和、感情失意、婚姻失敗或事業失利…等等的因素,因而萌生出家修行之念頭,這種對家庭、感情、婚姻或事業…等等方面絕望的現象並不是因為他已經看破了紅塵,反而是因為他根本看不破這一個紅塵,所以才會想不開,為什麼這樣說呢?道理很簡單,因為真正看破紅塵的人必然知道世間一切萬事或萬物都是虛幻的假相,既然知道了世間一切萬事或萬物都是虛幻的假相,那怎麼還會有失和、失意、失敗或失利…等等的問題存在呢?難道家庭失和、感情失意、婚姻失敗或事業失利…等等的相不也是假相嗎?所以說這種人是因為看破紅塵所以要出家去修行,其實他的看破紅塵是假的,而陷入紅塵中的假相,自心無法解脫出來才是真的。

有一些人修行很多年之後產生了退志之現象,他們認為自己在信仰宗教或皈依某大師開始修行之後,以前家庭、感情、婚姻或事業…等等方面之困境仍然還是沒有改善,所以他認為修行、求神與拜佛對自己的家庭、感情、婚姻或事業…等等方面根本就沒有什麼幫助,因此他們認為修行是沒有意義的,此種現象不是說他修行之後已經看破了紅塵,並徹底瞭解了修行能改變自己的困境是一種虛妄的假相,反而是這種人根本沒有在修行,他們誤以為放生、朝山、彌撒、禮拜、法會、濟世、救災、誦經、念佛、加持、灌頂、印心、浴佛、曬佛、繞佛、繞境、進香、安太歲、化煞、吃素、出家、朝覲、點戒疤、剃度、浸禮、受洗、點玄關竅…等等的宗教儀軌或是有為法即是在修行,自己以前那些錯誤的觀念與行為至今完全沒有任何的改變,所以這種對修行退志之情形,也不是因為他們看破了紅塵,而是因為他個人根本就沒有悟透修行的真諦,世間之逆境對修行人之考驗是好事或是壞事呢?其實大修有大考,真修有真考,既然逆境是考驗,那麼修行人當然就要以平常心去面對那些困境,哪有什麼「好」或「不好」的煩惱與罫礙呢?難道順境對吾人之考驗就是一件好事嗎?如果是這樣想的話,那就是陷溺在幻境之中而不自知了,那還要修什麼行呢?

所以在宗教的圈圈之中,並沒有所謂真正的「看破紅塵」,因為真正的看破紅塵是指自心遠離一切煩惱、罣礙等濁氣之紅塵而言,而非指自己的肉身軀體離開繁華社會,古德有云:「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至隱隱於心」即是此意,出家眾離開父母、子女、親友在寺廟中修行,那是一種肉身軀體離開繁華社會之表相,自心是否已經離開煩惱、罣礙等濁氣之紅塵,那還需要看他個人之修為而定,媒體常常會刊登說某些和尚詐財騙色、某些神父牧師猥褻兒童、某些大師販售靈骨塔位或能量水騙錢、某些寺廟的出家眾在爭奪住持的名位,這些現象充分顯示肉身出家只是一種表相而已,否則當初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欲將衣缽或信物交給未剃度的惠能,為什麼該寺院中一些習武之僧人要沿途追殺惠能大師呢?這些習武的武僧追殺惠能大師的情節跟幫派在爭奪幫主頭銜之戲碼又有什麼不同呢?可能還比那些江湖人士更不堪,畢竟江湖人士是俗人,而出家眾卻是修行人,問題是他們根本沒有在修行啊!否則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為什麼要惠能大師趕快連夜離開寺廟呢?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嗎?修行修到跟政治人物一樣的爭權奪利,那還修什麼行呢?

所以看破紅塵的人有真亦有假,不能光看表面的出家相就認定此人已經看破紅塵,也不能光看此人是一代宗師就認定他們已經看破紅塵了,從古至今狗屁倒灶的修行人到處都是,他們比一般人更墮入在紅塵之中,因此對於「看破紅塵」這四個字我們應該要重新認識一下才不會真假不分,「塵」是物質的隱喻也,宇宙大爆炸之後,重濁之陰炁在極高溫的核融合狀況之下開始凝結成粒子、原子、中子、質子、電子、膠子、光子、夸克、氣體、元素、質體與物體…等等有形有相的物質,這些都是「塵」,「微塵」是指極細微之塵埃,再怎麼細微之塵埃仍然是物質,而這些微塵正是炁體之組合物,炁體無形無相,說「有」或說「無」都非正確的說法,所以佛陀告訴世人,這個物理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微塵,或一粒一粒的微塵,或一個分子一個分子所組合起來的,如果每一樣物質都不斷的分解下去,那麼就會成為微塵,那麼這麼小的微塵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若我們說「有」的話,那麼就表示這個微塵他有長、寬、高三度空間,所以它仍然可以繼續再分解,問題是能夠繼續再分解之物質怎麼能算是「微塵」呢?所以說微塵為「有」是不正確的,但若說微塵是「無」,那麼無就是空了,空空如也的微塵又怎麼能累積成物質呢?所以說微塵是「無」也是不正確的。

我們整個娑婆世界,就是由這些似有似無與非有非無之微塵所構成的一個物理世界,如果我們將地球這個物理世界之物質全部打爛了,然後再一個一個的深入的去分析的話,那麼我們分析到最後之結果,就會發現整個物理世界、大千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或天堂地獄本來就是空的,根本沒有任何世界的存在,也沒有任何微塵的存在,一切本空,這個物質世界的空就如同般若波羅密,智慧、心念最後的空一樣到最後是會合的,意識就是由每一個人腦中的如來藏識所幻化出來的假相,而物質也是由眾微塵所組合而成之假相,如果微塵是空相,那麼物理世界的一切山河大地又豈是真相呢?能瞭解到這一點便是「心物合一」了,而心物一元的觀念正是《心經》的經文上所說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瞭解了宇宙的真相之後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因為心與物的會合到最後是真空,那個空的境界,才是佛的境界,也就是真正的悟道,那個時候的悟道,是我們看破紅塵之後自己修證到的,不只是理論而已,而是要真功夫證到,但是那個境界,不可說,不可說,因為我們說了半天,都不是,故才有:「說似一物即不中」之名言,所以佛雖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才會說他根本沒有說法即是此意。所以須菩提才會講:「是啊!你沒有說啊!」,因為實在沒有辦法說清楚,也說不出來,若說是空已經不是它了!但說它是有,那麼世界上有的東西到最後又終歸於空了,所以「空」與「有」都不能講,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