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原是一處大道場

2015/09/30 06:20:36 網誌分類: 前世今生談愛情
30 Sep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起有落的人生是必然的,有愛有恨的婚姻是正常的,有逆有順之境遇是應該的,而苦樂交加與坎坷不平所交織而成的人生過程其實才是最有價值的,但是在逆境的考驗之中我們若是沒有悟出真道出來,或是在順境的試煉之中我們也沒有悟出真道出來,那麼,這就是我們自己的過錯了,為什麼呢?因為上蒼一再的給我們悟道的機會,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掌握這些稍縱即逝的悟道機會,因此一定要記得古德所說的:「有機要握機,握機要趁機,無機要識機,識機要創機」這一句話。《菜根譚》有云:「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為什麼呢?因為居逆境之中,周身皆是鍼砭我們悟道的藥石,但是我們在砥節勵行之中卻感而不覺;而當我們處於順境之內時,其實眼前盡是兵刃戈矛,那些順境能銷膏靡骨而我眼見卻不知,在遇到修行的境遇當中,可以看出一個人道根之深淺與悟性之高低,淺者見其淺,深者見其深,中低智慧的人看不懂大自然在向他們說法,也看不懂家庭的一切是非曲直皆是在向他們說法,但是上等根器者卻能一目了然。

沒有因果業障需要討報的人會成為一家人嗎?當然不會,因果業障不深的人有必要成為家人嗎?當然也沒有必要,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前世恨意深與情意重的人才需要花長時間來討報與償還,古德有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所以萬靈蒼生之輪迴投胎皆是因為因果業障之牽引,而這些因果業障之造業人正是自己,造化!造化!自造自化,前世有作如是之因,今世一定要受如是之果,故說自作自受即是此意,因果業障重的人如果不讓他們成為夫妻、父子、母女、婆媳、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或情人,那麼他們那麼深的因果業障又如何能討報呢?所以家庭之中這些個別不同因果業障的當事人,才會聚在同一個家庭這一處大道場之中接受各自不同的考驗即是此意,而家庭這一處大道場之中,又有一本「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之真經要讓大家去參悟,為什麼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是一本真經呢?道理很簡單,凡是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所有經典、教義皆稱為「假經」,而家庭中的這一部經典完全沒有文字相,更無語言相,所以它是一本處理家庭問題的「無字真經」。

那麼「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一部真經裡面到底包含有哪些內容呢?其實這一部真經裡面內容非常的豐富,真心修行者一看便懂,而無心修行者就算是在家庭中被考驗的度日如年或痛不欲生,他都無法去參透,因為涉水淺者見魚蝦,潛水深者識真龍,故依各人之悟性高低與道根深淺而有不同之體悟,在真經之中有婆媳相處之道、孝道、夫妻相處之道、兄弟姐妹相處之道、事業經營之道、待人處世之道、養兒育女之道、家庭教育之道、為人子女之道、為人父執輩之道、為人兄長之道、為人小弟小妹之道…等等皆是,視每一個家族之大小、因果業障之深淺或是每一個人對事與對物的執著程度而定,每一個家人若好好修行皆能在今世成佛成聖,皆能過肉身徹底了業,靈體究竟解脫,只是看每一個人有無此悟性,有無此耐心與能否忍辱罷了,一般而言在家庭中被考倒的人,大都是將天道之考局當成凡間之俗事,因此只看到雙方衝突之表相,未能掌握雙方衝突之事,其中已經含有因果業障討報之真相,故無法識出其中之玄機而了業悟道罷了。

在這個世間上,有沒有一個完全沒有個性的人呢?有沒有一個完全沒有脾氣的人呢?有沒有一個完全沒有貪念的人呢?有沒有一個完全沒有私心的人呢?或是說,有沒有個性與脾氣完全都能密合的兩個人呢?若是有也應該如鳳毛麟角一樣的難得,就算有他們應該也是一個聖人,所以他們也不會被考倒,因此一大票的凡夫俗子聚集在一個小小的家庭之中,每一個人都為了爭取個人的利益,怎麼不會有所磨擦,怎麼不會產生紛爭呢?父母一輩子辛辛苦苦所賺的血汗錢,好不容易買塊土地等著增值,以作為爾後下半輩子的養老之用,而兒女為了自己賭博、吸毒、買車、買房要逼父母拿這塊土地去抵押,如果您是為人父母者您怎麼辦呢?如果你是為人子女者,真的可以這樣做嗎?或是說子女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個性相合、很有話聊、值得交付終身的對象,只因為對方是窮小子或貧家女,父母親就堅決反對,並偷偷的去收取富貴人家的大筆財物餽贈,並回頭來逼迫子女另與他人婚配,如果您是為人父母者可以這樣嗎?如果你是為人子女者應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不從因果的角度去思考,而僅就事情發生之表相直接反應的話,那麼自殺、殺人、燒屋、凌虐、毆打、辱罵、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之果報,就會一個接一個的顯見出來了。

每一條靈體輪迴至下一世,除了業障與習氣之外,其他如美貌、財富、名位、土地、學歷…等等都無法帶來,故才有「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之俗諺,但是此「空」非頑空,而是真空不空的不空,是虛空妙有的妙有,業障與習氣表面上看起來是看不到與摸不著的,所以讓世人誤以為是空相,但它們又確實存在於這個空間之中,故業障與習氣是真空不空中的「不空」,又因為業障與習氣會討報、延續、會影響命運,故它們也是虛空妙有中的「妙有」,業障與習氣雖然看不到也摸不著,但細心的人一定可以感覺出來,有些小孩子喜歡鑽洞、嗜睡、貪吃、夜間哭鬧、好動、倔強、自言自語、驚嚇或鬧彆扭,有一些小孩子看起來無精打彩,有一些小孩看起來文靜木訥,但是有一些小孩喜歡聽人唸經或具有慈悲心,喜歡照顧小動物,這跟他們前世是植物靈、動物靈或是修行人的靈體有關,這些業障與習氣正是他們今世投胎凡塵之後最重要的功課,須徹底的改變,因為習氣不改或不斷,那麼就會在累世輪迴的時候,一直造善業或惡業,以至於他的業障就越積越多,而業障若不徹底斷除的話,則靈體就難以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如此的話每一次投胎就換一次軀殼,越換越糟糕,從四聖墮入六凡之中。

為什麼有一些小孩子喜歡養小動物,慈悲心特別強,而有一些小孩子則喜歡打鳥、踢狗或虐待動物呢?喜歡養小動物,慈悲心特別強的小孩子,他們都是帶善業來的,因為在前世修行的時候,他們的善念沒有根除,所以今世會帶著善念的習氣下來接受考驗,那麼他們要接受什麼考驗呢?當然是接受「去除善念」的大考驗,為什麼呢?因為無善無惡之念才是正念,有正念的人才無善業與惡業需要償還與討報,也才能獲得大自在與大解脫,如果世人一直在造善業,一直在受善報的話,那麼他們又怎麼可能獲得大自在與大解脫呢?同樣的道理,那些帶有喜歡打鳥、踢狗、丟貓或是虐待動物…等等惡習氣的小孩子,他們則必需在今世接受「去除惡念」的大考驗,而這些考驗正是他們今世投胎修行的重點,有人說:「人類投胎凡塵除了悟出真理而改變以往錯誤的業障與習氣之外其餘都是次要的事」即是此意,修行人應該深思之。

不同個性之家人因求學讀書、交友狀況、經商謀職、結婚對象、財產分配、金錢借貸、選舉動向、意識型態、做事態度、個性興趣…等等事情之撩撥,而引起衝突這是必然的,但是否能處理的很圓滿,則須靠雙方之智慧高低而定,有的人講話很直,有的人講話很衝,有的人對重要的事愛理不理的,這些都是習氣,思維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氣,習氣塑造個性,個性影響命運,故要改變習氣必須從最源頭的根改變起,然後行為與習氣才會跟著改變,命運也才能徹底的扭轉過來,而錯誤的思維與行為之改變,正是修行的重點,這也就是為什麼古德會說:「改變以往錯誤的思維與行為就稱為修行」之主因,因為人人都是帶業障與習氣而生,所以每一個人都要修行就是這個道理,有的人認為自己講話很直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嫉惡如仇」、「擇善固執」或是「心直口快」,這就是因為他們有這一種錯誤的思維,所以才會產生這種講錯話之行為,但他們可能對自己那些錯誤的思維與行為渾然不知,可能還會誤認為那是正確的。

為什麼說「嫉惡如仇」、「擇善固執」或是「心直口快」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所產生的呢?因為世人所謂的「惡」與「善」,其實都是依自己的偏見所認定的,因此並非是實相,否則放生這種行為到底是「作惡」還是「行善」呢?同樣的道理「廢除死刑」的觀念到底是「惡」還是「善」呢?故「嫉惡如仇」並非是正確的思維,同樣的道理「擇善固執」的人他所選擇的「善」難道不也是他自己認定的嗎?而他對這個善之偏見所持之「固執態度」,更是家庭、社會所發生的許多事情不能圓融的主因,而心直口快說話傷人的人,他的「心直」是假的,但是他的「口快」會傷害他人卻是真的,為什麼說他的「心直」是假的呢?因為不偏不倚的心才能稱為「心直」,所以心直所說出來的話是不會傷人的,而會傷人的心一定是邪心,故「心直口快」仍然是一種錯誤的思維,但是在家庭中類似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家庭失和之事情卻經常在發生,所以一定要修正過來,這正是說家庭是一處大道場之主因

許多的父母親在不瞭解兒女前世的因果業障狀況之下,非常刻意的去干涉、阻擾、扭曲或改變兒女的婚姻、事業、求學…等等因果,導致兒女以各種不同之方式反抗,有的甚至於還自殺、自閉、離家出走或怨恨父母,使父母自己也在無知之中捲入了新的因果業報之中,這就是標準的「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典型例子,古德有云:「無業不惹新業,有業不怕了業」,兒女有問題請教父母,父母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和意見,並請兒女自己作決定,千萬不要以強迫、威脅、利誘…等等的手段逼迫兒女就範,否則新的因果業障便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慢慢的顯現與回報,心沒有改變,因果是不會改變的,前一段時間媒體報導有一位 國中 老師在十三年前打了一位學生一巴掌,這一位學生懷恨在心,十三年後學生持刀回來殺死這一位老師,表面上是學生殺死老師,實際上是老師自己造的前因,所以要自己去承受這個果報,這正是「自造自化」與「自作自受」的典型例子。

有人也許會認為老師只有打學生一巴掌,學生怎麼可以殺老師呢?這一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事實上不符合因果業報之定律,老師可以教訓學生,但有的學生可以罵,有的學生卻不能罵,有的學生可以打,有的學生卻不能打,因為因果業障不同也,不能被罵的人你罵他一句,就有可能導致自己被告或導致兩個幫派械鬥與多人死傷,更何況是打呢?

1914年6月28日,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族的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爲藉口,得到德國的支援後,於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這件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約有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而戰爭所造成的經濟嚴重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如果那一位加入恐怖組織的學生槍殺的不是奧匈帝國的皇儲,那麼這6,500萬人的參戰、1,000萬人的喪生與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就可以避免了,所以要罵人或要打人一定要看對象,否則罵錯人與打錯人都會造成嚴重後果,菲律賓海巡部隊槍殺臺灣洪姓魚民,導致南海各國情勢緊張及一連串的外交與司法問題出來即是一例。

 許多的兒童在家中被虐待或殺害,這就是典型的因果報應,沒有因果要討報的話,則這些小孩子為什麼會出生在父母與父母的朋友都不正常的家中呢?有的父母前科累累,有的父母則是吸毒、被關、賭博、竊盜、無業,這種家庭出生的小孩怎麼可能會得到照顧呢?因此越是這種家庭出生的小孩問題越多,不是體若多病、愛哭、彆扭、喜歡偷錢,就是很會吵鬧,因為他們的這些行為就是要激發前世之因果業障出來,使父母對他們辱罵、毆打、虐待、傷害甚至於殺害,因為這一類型的父母都是一些心術不正、脾氣暴躁、生活困頓、作奸犯科之人,所以經不起因果的考驗,便會傷害子女,那麼這些父母被判刑、失去兒女、良心譴責、長輩痛心、親友傷心與鄰居看不起之果報便顯現出來了,被殺害的小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死亡了,可是這是一種假相,為什麼呢?因為萬靈蒼生只有累世借殼投胎去償還果報之問題,根本沒有「生」或「死」的問題,萬靈蒼生都是物質肉身與靈體法身所組合而成的,而物質肉身沒有生命只有毀壞的問題,沒有生死的問題,而靈體法身是不生不滅的,根本就沒有生死的問題,所以死亡的小孩子只是來討報因果罷了,他很快的又會再投胎去討報另外之因果業障。

夫妻之因緣很深,雙方不是來報恩便是來報仇,不是來洩恨便是來阻礙,冤親債主是兩種不同之因果業障,「冤親」是指前世或累世某一方因為感情、事業、友誼、婚姻…等等之因素受了對方不同程度的背叛、折磨、污辱…等等對待,迄今怨氣仍然未化消者,此種因果用財物也無法化解,所以須雙方參透真理放下仇恨從根本上赦免對方之過失,方能使兩者獲得大自在與大解脫,而不是只有口頭說原諒但是心中仍然記恨,如此仍然無法化解,佛教有一種「三體輪空」的無相佈施理念,即所謂「施空」、「受空」與「施物空」等三空,也就是說能施之人達我身本空之「施空」,亦無他人為受施者之「受空」,更無資財珍寶等一切所施物品之「施物空」,也就是說心中根本沒有任何佈施之相罣礙在心頭,如此的話來世就不需要受施者來回報,仇恨之化消亦是如此,有怨氣的人也要有「三體輪空」之理念才能徹底的化解自己或別人的怨氣,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侮辱我之人,亦沒有我被侮辱的事情,我更非受侮辱的那個人,否則的話,自己心中仍存有報復之心,那麼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呢?如此下去的話,別人當然無法解脫因果業障,但是自己又何嘗能夠脫離輪迴呢?

《菜根譚》有云:「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我們發現一般家庭糾紛不斷的原因,不外乎夫婦雙方有爭執的時候,雙方皆不願意退讓,長輩常以威權之方式來強迫兒女做某些事情,或當兒女的人常固執己見不願意聽長輩之意見,這都是不符合道的現象,也是將前世的習氣帶到今世來的徵候,而今世這些人仍然毫無改變或轉圜之任何跡象,那麼下一世這些人又再度輪迴的時候,則習氣仍然是依舊的,只是已經淪為畜牲道之野物罷了,我們將一些世人的習性與某一些日行或夜行動物之習性作一比較,其實兩者只不過是軀殼之不同罷了,但是動物之習氣仍然跟當人的時候完全一樣;人生無常,故不可以虛度,天地雖有萬古,但是一作惡我們此身即不再得,人生只有百年,此日最易過,因此我們有幸生在其間,不可不知有生之難得,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患也,故須從容處理家族之變,以圓融美滿為要,因為家庭正是因果討報之場所,也是道心與道行試煉之處,修行人不可不知也。

《菜根譚》又云:「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絲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這一段話說的非常清楚,在家庭倫常中每一個家屬所做的一切都是屬於「天性」,所以施者不可以認為自己很有德要受者日後回報自己,而受者也應視為一種自然現象,不可一再的對施者感恩,否則雙方跟陌生人又有何不同呢?這一段話一般人乍聽之下,一定不能接受,認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教育與撫育之恩,為人子女者豈能不知感恩呢?話雖如此,但這都是一般世俗人的看法,並非倫常之真諦,家庭倫常之愛是一種「大愛」,大愛是不求回報的,一有求回報之心態,就會與子女回報多少之程度作一個比較,一比較的話雙方之愛必有輕重之分與濃稀之別,如此的話原來的愛到最後便會轉成恨,這樣就會落入像情侶之愛、友情之愛或對寵物之愛等世俗敗一樣,如此的話,那麼家庭之糾紛於焉滋生,日後家庭又焉有寧靜之日呢?

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教育與撫育之恩是一種「大恩」,大恩是超越世俗不求回報的一種至高之恩,因此大恩也是不言謝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子女要謝的話,那麼謝的完嗎?父母拼命賺錢照顧與撫養我們,每一個嬰兒若沒有父母的養育他們能活命嗎?可能三天不吃東西就要魂歸西天了,而嬰兒若沒有父母寸步不離的保護他們,他們能活命嗎?可能稍一疏忽就會命喪黃泉,因此像這種有如三春暉的大恩,子女以寸草之心又怎麼能回報呢?如果真的要報的話,那要怎麼報呢?所以心無所求的恩典是一種大恩,子女應本乎天性回饋、照顧父母,但為人子女者回饋、照顧父母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在報答父母之恩情,為什麼不能有此心態呢?因為子女若有報恩之心態,那麼便會有「報完」的時候,如此的話恩情很快就斷了,這跟回報情侶之恩、友情之恩或是寵物對我們之恩有何不同呢?這句話怎麼說呢?例如小時候父母養育、教育與撫育我們,依當時之貨幣價值可能只花二十萬,如果子女存著一種報恩之心態,那麼長大之後饋贈父母五十萬便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恩惠已經報答完畢了,自己已經不再欠父母了,現在自己回饋父母的錢反而比當初父母照顧自己的還多,現在父母還欠自己三十萬,爾後就該輪到父母來向自己報恩了,這不是市儈又是什麼呢

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教育與撫育之恩是一種「大恩」,大恩是超越世俗不求回報的一種至高之恩,因此大恩也是不言謝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子女要謝的話,那麼謝的完嗎?父母拼命賺錢照顧與撫養我們,每一個嬰兒若沒有父母的養育他們能活命嗎?可能三天不吃東西就要魂歸西天了,而嬰兒若沒有父母寸步不離的保護他們,他們能活命嗎?可能稍一疏忽就會命喪黃泉,因此像這種有如三春暉的大恩,子女以寸草之心又怎麼能回報呢?如果真的要報的話,那要怎麼報呢?所以心無所求的恩典是一種大恩,子女應本乎天性回饋、照顧父母,但為人子女者回饋、照顧父母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在報答父母之恩情,為什麼不能有此心態呢?因為子女若有報恩之心態,那麼便會有「報完」的時候,如此的話恩情很快就斷了,這跟回報情侶之恩、友情之恩或是寵物對我們之恩有何不同呢?這句話怎麼說呢?例如小時候父母養育、教育與撫育我們,依當時之貨幣價值可能只花二十萬,如果子女存著一種報恩之心態,那麼長大之後饋贈父母五十萬便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恩惠已經報答完畢了,自己已經不再欠父母了,現在自己回饋父母的錢反而比當初父母照顧自己的還多,現在父母還欠自己三十萬,爾後就該輪到父母來向自己報恩了,這不是市儈又是什麼呢?

家庭本是一處大道場,所有的家人都是自己了業的冤親債主,不是該我們報恩,就是該我們還債,做任何的家事都是在了業,不是在幫忙,了業要心甘情願才能了,幫忙的意思好像是說這一件事本來是不應該由我來做的,如此的話因果怎麼還的完呢?祖父母清閒,該幫子女帶孫子的時候要主動幫他們帶,否則子女的怨心就滋生了,子女有能力自己帶小孩的時候,不要丟給娘家或婆家的父母去帶,因為帶下去的話父母之怨氣就來了,道是活用的,沒有一定的法則,自己用心去體會就能參透,為什麼有的祖父母幫忙帶孫子樂在其中,而有的祖父母幫忙帶孫子怨聲載道,因果業障不同所以反應就不一樣,因此任何事情順勢而為自然就符合道,以強迫、威脅或利誘之方式達到目的則就背道而馳了,世間沒有不能處理的糾紛,也沒有不能化解之因果業障,只有用錯方法或找錯人的問題,家庭亦是如此,家庭之糾紛後來演變成謾罵、離婚、出走、傷人、毀物、親人械鬥或親家翻臉對簿公堂,這都是不了解因果,不償還因果與用錯方法去處理因果所造成的,無可奈何之事就是業障,每一個人一生所得之金錢、物質、學歷、地位,皆是讓我們去償還累世因果業障之用的,而不是給自己吃喝玩樂享受用的,許多的富人不以自己的金錢去了斷自己累世之因果,反而讓那些錢當成遺產,使各房之子女互相仇視、對抗,並製造自己的子子孫孫新的因果業障出來,真是無知。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