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心見性」才能見到佛呢?

2015/10/12 20:06:38 網誌分類: 禪修靜坐
12 Oct


什麼是「明心」呢?「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但自從靈體墜下了凡塵之後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受了六識之迷惑,因此無法拒絕外境與外物等假相或幻相之誘惑,以致於本心都被三毒、四相、五蘊、六塵、七情六欲所矇蔽,而迷真逐妄的結果就造成了今日六根無法清淨,所以我們的心由原來的「天心」變成了目前的「凡心」,由原來的「佛心」變成了目前的「魔心」,由原來的「仙心」變成了目前的「俗心」即是此理。

就因為本心被蒙蔽而無明,因此導致我們看凡塵任何的事物時都只能看見事物之「表相」,而看不見事物之「實相」,只能看見事物之「假相」,而看不見事物之「真相」,因此我們的心若無法明辨凡塵間萬事與萬物之實相或真相,那就是標準的「無明」現象,心若無明當然就不能稱為「明心」,自己的心若不能到達「明心」之境界那當然就無法「見性」,無法「見性」當然也就不能成「佛」了。

而此處所謂成佛的「佛」字並不是指寺廟或是道場中那些泥塑、木雕或是繪製在紙張與布條上之「佛像」與「金身」,而是指自己原本的「自性佛」,「見性」兩字也不是指內觀我們心的深處之後見到了我們自己的本性,因為性本來就是無形、無相的,因此「見性」也不是看到我們自己的本性。

「見性」的「見」字在古時候是與發現的「現」字共用的,就猶如易同經乾卦九二陽爻所說的「見龍在田」的「見」字意思一樣,「見龍在田」是指陽氣已浮現在第二爻的「陰位」上,因為「龍」字旨在隱喻陽氣,而「田」字旨在隱喻第二爻的陰位,故陽氣浮現至第二個陰位上即稱為「見龍在田」。

因此「明心見性」的這個「見」字也是指「顯現」的意思,所以「明心見性」這四個字即是說當我們的心已無任何的濁氣與罣礙阻礙時,則我們原本潔白無瑕的清淨本性即會顯現出來之意,而原本潔白無瑕的清淨本性指的就是「佛」,所以佛經上才有「見性成佛」這一句話。

很多的修行人無法理解這一句話真正的含意,他們會認為「自性佛」不是無形、無相的嗎?為什麼明心之後就能顯見出我們內在的「自性佛」呢?其實吾人之心原來在出生時上天賦予我們的時候它是一種「豎忄」的狀態,這一個「忄」兩側的那兩點即是「左陽」與「右陰」,而中間的「︱」字則為太極的子午線,所謂「太極子午線」也就是指「中道」的觀念,因此它若向上可「通天」與天父「忄心相印」,向下可「徹地」,與地母「一炁相通」,因此悟道之後一理若悟通則萬理便可悟徹,即是此意。

但是由於人心的好逸惡勞,貪嗔癡心重,平時動心起念都是惡念多於善念,以致於累世投胎凡塵之後所造的惡業遠多於善業,因此通地之「精關」被三毒、四相、五蘊、六塵、七情六欲所遮障,所以豎忄中間「︱」的最下端之處一直往右上方勾起來,「右」者陰氣也,故原來的「豎忄」變成了倒臥的「橫心」,所以心橫便會作惡即是此理。

那為何會向右方勾起來呢?因為左邊屬「陽」而右邊屬「陰」,而吾人身上的「陰蹻竅」係專門產生精氣之處所,所以每一次我們動心起念若是動了惡念,音氣便會下沉聚於陰蹻穴中,陰氣聚在一起就稱為「聚陰」,陰氣聚多了我們的靈體便會「歸陰」,「陰氣」就是「精氣」,而精氣聚滿了就會作怪因而變成了「精怪」,這就是道家修煉時為什麼一定要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程序修煉就是這個原因了。

道家修行的主要過程即是將惡念的「精氣」轉化成善念的「神氣」,然後再將善念的神氣轉化成無善念也無惡念的「先天虛無之炁」如此靈體才能脫離累世之輪迴,因此我們身上的精氣若是積多了,那麼「天忄」與「本性」就會被濁氣很重的精氣所蒙蔽,如果我們的天忄與本性被蒙蔽了,那麼心當然就無法清明,心若無法清明,那麼看事情就只能看到假相而看不到真相,心若無明當然也就無法「明心見性」,如果我們無法「明心見性」那當然就不能「見性成佛」了,不是嗎?

由此可知我們道家之修行人若是要修持「金丹大道」或是「金仙大道」的話,那就務必依照「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與「煉神還虛」之過程逐一的修煉才能有所成就,「煉精化氣」的結果則精氣會變少但陽氣卻會增多,如此陰陽合化的結果便會成為一種「陰陽混合氣」,然後我們再將陰陽混合之氣的濁氣部份再修煉掉,使陰氣轉化成陽氣而向上昇華,如此「煉氣化神」的結果便會將惡念、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與貪嗔癡心...等等的濁氣完全清除掉。

如此經過不斷的修煉,陰氣便會逐漸消失殆盡,變成了只有陽氣而毫無陰氣的「神氣」,但是不論是「陰氣」或是「陽氣」都一樣,畢竟那些氣都還是凡間的氣體,而不是原來的「先天炁」,因此到最後還需要再將純陽氣的神氣煉化成為「先天虛無的輕清之炁」,到了這個時候整個心裡面就無任何濁氣與罣礙時,當然我們的天心與本性就會漸漸的浮現出來了,這就是「明心見性」之過程。

剛才所說的是「明心見性」之要領,那是道家修煉之心法,其他各宗教的信眾如果要發「菩提心」、「出離心」或去除掉「我執」、「法執」或是修持「心性兩空」或以「犧牲」、「奉獻」、「追求真理」之心修行都可以,因為我們的心若不明當然就無法見到「萬靈」、「萬物」與「萬象」之本性了,所以說一定要先「明心」之後才能「見性」即是此理,因為「佛」就是「性」,「性」就是「佛」,因此既然明心見了「性」,那當然就是已經見到「佛」了,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