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初遇狙擊湯君年險保江山

2015/11/05 08:41:20 網誌分類: 經濟
05 Nov
        且說湯君年夥拍「賭王」何鴻燊,樹大招風,惹來財團垂涎,更有東南亞財團跨境狙擊。

        來犯者乃蔡世亮領軍之東南亞財團海嘉國際。蔡世亮幼年家貧,父親往印尼謀生。其後,蔡世亮隨母赴印尼,胼手胝足,建立自己的商貿王國,並來港發展,掛牌上市。

        蔡世亮財團出兵敵購

        1991年8月,蔡世亮以海嘉的名義,向湯君年的大本營川河提出全面收購,由於事前未有知會川河董事會或主要股東,理論上來講屬於敵意收購。

        此番收購,海嘉的如意算盤是發行新股交易,建議1股海嘉新股換取4股川河股份;以及1股海嘉新股換取200份川河認股權證。收購的附帶條件為以獲得川河50%以上的投票權為準。蔡世亮此計劃,乃毋須動用現金,以及可藉此擴大股本,果然有商業頭腦。

        欲不費分文奪控制權

        從數據上來看,蔡世亮提出的條件頗為吸引。當時海嘉股價為2.6元,川河只有0.38元;認股權證為0.2元。以此折算,正股方面,海嘉開出予川河的收購價為每股0.65元,較市價高68.8%。認股權證方面因過份炒高,則有危機。

        市場慣例,舉凡收購,狙擊者手上必持有對方一定數量股權才舉事;惟資料顯示,蔡世亮只是從一個印尼財團手上獲得6300萬股川河股份,僅佔已發行股數5%而已,相對於湯君年掌舵的和茵;以及湯君年本人合共持有川河36.1%股權,相差很遠。

        當然,由於仍有63.9%股份在公眾及其他股東手上,蔡世亮仍有機會取得50%以上股權。

        然而,根據證券條例,持有35%股權者,每年可以增購5%而不必提出全面收購,若和茵與湯君年本人行使這個權利,便可合共持有46.1%川河股權,大大增強保衛戰實力。

        搞狙擊不能紙上談兵

        何解蔡世亮眾裏尋他,千揀萬揀,揀上川河狙擊?事緣當時川河系,包括川河、湯臣太平洋及世貿集團均有相當的虧損。蔡世亮計過條數,他的海嘉系內上市公司海裕、海嘉及海暉,市值共約15.3億元,若以換股方式收購,便可不費分文取得川河、湯臣太平洋及世貿集團控制權,市值更增加至60億元左右,相當吸引,何樂而不為?

        然而,此一廂情願的遊戲,經過一番擾釀終以失敗告終,蔡世亮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有智者分析,蔡世亮之敗,敗在守住荷包。舉凡狙擊收購,乃真金白銀之事,並非玩「拍公仔紙」,若得把口講,豈能成功?

        湯君年擊退蔡世亮狙擊,剛剛喘一口氣,川河系仍見扼運纏身,到底又發生甚麼變故?湯君年能否再度化險為夷?下周四再拆局。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