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期豈容眾生再不務正業呢?

2015/11/10 19:33:20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0 Nov


末法時期豈容眾生再不務正業呢?

   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無知,「無知」者就是指對宇宙真相的不瞭解也,因為我們眾生對宇宙真相的不瞭解,所以在累劫的生死輪迴當中皆產生了許多錯誤的觀念與行為,因此也造了許多的善業與惡業…等等的邪業,以致於靈體被業障所逼迫,流浪於生死之間,並陷溺於苦海之中,永世不得解脫,雖然宇宙大自然間處處皆是道,而這些道也在無形之中啟發我們眾生之靈性,但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根本看不懂這些「大自然之道」,而在社會與家庭之中,也有入世道、離世道、孝道、夫妻相處之道…等等的道在引領我們眾生悟出真道來,但是我們眾生卻誤將「孝順」當成「孝道」,也誤將「身出家」當成「心出家」,在宗教方面亦是如此,宗教的目的是在教化眾生悟道,而眾生竟然將宗教的「邪道」當成「正道」,也將宗教千經萬典的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之「假經」當成了真理正道這一部「無字真經」,每天都在作錯誤的修行,如此之下靈體解脫無望豈不可悲呢!

佛教密宗有一位法王曾經提到說,很多人的修行觀念是錯誤的,因此若在錯誤的修行觀念下,信徒再怎麼持戒、精進或布施,那也是枉然,因此他認為要避免以下三種錯誤的修行觀念,第一就是不要把修行當成是有時間性,第二就是不要把修行當成了每日固定功課在應付,第三就是不要把修行當成了儀式,每日皆行禮如儀,其實何止如此呢?修行之目的旨在修正自己累世那些錯誤的觀念與行為,使之合於真常之道,也就是說修行到最後之結果,一定要讓修行人自己產生「道心」與「道行」出來,那麼什麼是「道心」呢?「道心」就是指世人原來本有的大中至正、大慈大悲、無私無我、無我無人、至道至德、無上無下、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無高無低、無善無惡、無佛無魔、無是無非、無內無外、無向無背、無情無愛、無苦無樂、無迷無悟之「本心」,「本心」就是指每一個人尚未動心起念之前的「本性」也。

那麼,什麼是「道行」呢?「道行」就是指每一個人秉持在尚未動心起念之前的本性,率性而為的一切行為軌跡皆屬之,因此我們世人若是已經動心起念以後所做的任何善惡之業都不是「道行」,因此我們修行人千萬不能將「善行」當成了「道行」,或是將「行善」當成是在「修道」,為什麼修行人不能將「行善」當成是在「修道」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兩者的目的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又怎麼能劃上等號呢?這句話怎麼說呢?因為「修道」之最終目的是要脫離生死輪迴,使凡心返回天心,人性回歸本性,以得到大圓滿、大自在與大解脫,而「行善」之目的是在造善業得到善報,這種行善之最終結果,會阻斷我們去天堂之路,也會打開自己的地獄之門,使自己的靈體永遠墮入生死輪迴當中去受善報,那不是與真正的修行背道而馳嗎?就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會說:「信教不等於修行,行善不等於修道」即是此意。

但是修行人不做善事難道要做壞事嗎?非也!修行人不思善不思惡率性而為,憑著自己的良心與本性,去做一些為所當為之事,那是一種道行而不是動心起念以後去造的「善業」或「惡業」,所以就不必受善業與惡業之果報,這正是佛教所說的「三體輪空」之理念,自己在佈施的時候一念不生,不見有我在行善佈施,也不見有人在接受我的佈施,更不見有任何佈施的東西之「三體輪空」,修行人具備了如此的道心與道行,那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所以剛才佛教密宗那一位法王所說的三種錯誤修行觀念,根本與真正的修行沒有什麼關係,我們修行人若能秉持著道心與道行去修持的話,那麼修行期間哪裡還會有什麼時間、地點之限制呢?更沒有什麼功課不功課或儀軌不儀軌的煩惱與罣礙在困擾自己呢?

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修行跟什麼宗教信仰都其實完全無關,修行的對象是自己,而信仰的對象卻是他人,修行是沒有任何時間與地點之限制的,而宗教卻有教規、儀軌、功課、戒律之束縛,所以兩者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況且修行也不見得一定要有什麼經典教義才能悟出真道,但是宗教卻將經典教義當成寶貝在供奉,所以沒有宗教信仰的老子與釋迦牟尼佛都悟了道,反而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幾十億信徒與教友沒有一個是真正悟道的,這正是「正法時期」與「像法時期」或「末法時期」的不同之處,正法時期的人沒有任何經典教義的束縛,所以他們能專心一致的去參悟大自然之間所隱含之真道,而像法時期的人誤將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之「假經」當成了「真經」,也將宗教教義內容之「假理」當成了「真理」,所以被那些假經與假理等「像法」所矇蔽而無法悟出真理來,而最可憐的修行人就是那些不去探求「根本大法」之真理,反而被放生、朝山、彌撒、禮拜、法會、濟世、救災、誦經、念佛、加持、灌頂、印心、浴佛、曬佛、繞佛、繞境、進香、安太歲、化煞、吃素、出家、朝覲、點戒疤、剃度、浸禮、受洗、點玄關竅…...等等的那些末法所迷惑之人。

那麼何謂「末法」呢?「末」者本來是指樹之末稍也,也就是說在樹的成長過程之中,樹根之栽植發芽是「起始」,而樹枝與樹稍皆是樹成長的「末端」,所以要瞭解這一棵樹之成長,一定要從樹根這個「起始」開始研究起,而不是去探討樹稍這些「末端」,因為樹的根只有一處,而樹的末稍有千千萬萬處,所以研究樹的成長去碰觸那些樹的末端,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運用在修行方面,宇宙間的萬法皆是來自於源頭那個唯一之真理,因此只要真理這一理悟通了,那麼宗教的千理萬理就會通通的悟徹了,這就是「一理通萬理徹」的道理,因此宗教的經典、教義之內容都已經算是離開樹幹的枝枝節節了,更不用說宗教儀軌、殊勝法門、功法那些末稍了,這就是為什麼宗教界會有「萬教歸宗」與「萬法歸一」的道理,萬教歸宗的「宗」字指的就是真理,而「萬教」指的不是各種宗教,而是隱喻「所有的教化」而言,全世界的宗教只有千百種,但是各種教化卻是包括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宗教教育與法治教育…等等皆是。

至於「萬法歸一」這一個問題,有一些宗教人士還會提問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可見他們都沒有仔細研讀過老子的《道德經》,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冲和章即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何謂「法」呢?佛教某法師解釋說:「法有事相與理相之分」,在法之事相方面來說,包括宇宙萬物,有形色大小,眼所能見,大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海洋人、動物、身體;小至昆蟲、生物、微塵等萬物種種的變化現象皆是。而在法之理相方面,為無形色大小,眼所不能見,為人的精神、思想、觀念、見解、言語、行為念頭等萬事種種的變化現象,通通稱為「法」。但是不管「法之事相」或「法之理相」其實皆是來自於「一合相」或「一真法界」的太極,太極正是《道德經》中所說的「一」,但是一不是源頭,一是來自於「道」,所以說:「萬法歸一,一歸於道」殆無疑義,道指的就是宇宙大自然本身。

我們各宗教法門所有的修行人,大家修行悟道所要悟的道,正是萬教歸宗的這個「宗」,也是「萬法歸一,一歸於道」的這個「道」,但是因為眾生經過累劫的生死輪迴之後,產生了根器大小不一,悟性高低不同之現象,所以每一個人靈性的遮障程度亦產生了非常大的差異,因此古聖哲就以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各種不同的法來對治眾生各種不同的心,法法平等並無任何殊勝或不殊勝的差別,教教一如更無什麼正信與非正信之不同,許多的宗教派門之信徒們自己認為他們的宗教法門修行方式是最殊勝的,也有的一些修行人說他們的信仰才是正信,別人的宗教信仰都是外道或是邪魔歪道,這就是標準的愚癡現象,就如同迷於釣魚的人說釣魚才是最好的休閒娛樂活動,而迷於看色情影片的人則說看A片才是人間最大的享受一般,通通都是無知的凡夫俗子,更是分別心與執著心在作祟之現象,一個執迷不悟的博士生跟一個癡迷未悟的小學生有什麼不一樣嗎?同樣都是迷,只是迷的東西不一樣罷了。

在社會上英文不懂的人去補習英文,數學不會的人去補習數學,修行亦是如此,佛理悟不通的人去學佛,儒道未悟通的人去信王爺媽祖,聖經悟不透的人去信天主教與基督教,有的人會認為說學佛的人應該是最懂佛理的人,而信基督的人應該是最懂聖經的人,乍聽之下好像他講的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呢?因為理有千條萬條,但是道卻無二道,因此真正悟透佛理的人他們應該已經是超越了宗教教義層次之束縛而悟了道,怎麼還會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的經文之中打轉呢?宗教是進入修行之門戶而不是修行的終點站,宗教的教義是引導世人悟出真理的標月指,而不是說宗教的教義就是真理,瞭解宗教的教義與悟出真理是有霄壤之別的,懂宗教的教義還是凡夫俗子一個,還是會墮入生死輪迴的,悟出真理的人才能獲得究竟之解脫,因為兩者是瞭解俗諦與悟出真諦之差別,所以未悟出真諦的人,他們仍然是一個癡迷的未悟者。

我們目前聽一聽所有電視宗教頻道的大師們在講經說法,或是聽一聽各道場、佛堂、教堂、禪堂的法師在弘法,他們說的都是「宗教教義」而不是真理啊!教義根本不是真理,因此聽久了之後便會導誤眾生,讓眾生將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宗教教義誤認為沒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真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道理難道弘法的人會不知道嗎?但是眾生若聽過這些大師講經說法千場萬場之後,大家一定會發現,從來就沒有一個法師告訴信徒說,他自己說的都是假理,要信徒自己去悟出真理來,也沒有聽過有任何一個法師告訴信徒說,他們所信仰的經典內容都是假經,要信徒們自己去悟出真經來,反而要信徒依止佛所說合於三法印的經教義理先信而受之,並依經所教誨的內容,於身、語、意三業如實而實踐之,因為他們認為依教奉行首先就是要信受,如果對於經教跟師長的教誡都無法相信或接受的話,那麼就別提如何依教奉行了,所以他們認為對經教跟師長教誡的信受是依教奉行的第一步,而接下來後面的奉行方式就是六度波羅蜜、四無量心與四攝法的務實行持了,因為他們認為只要盡力、隨緣、放下就是奉行圓滿了。

但是他們有沒有仔細的想一想,這些信徒到底是來「修道」的或是來「修教」的呢?信徒奉行這些教義就是正確的修行方式嗎?如果是的話,那麼其他的宗教法門為什麼會批評我們自己的宗教教義為邪說異端呢?或批評我們的宗教法門為邪魔歪道呢?為什麼我們在拜佛求神的時候,那些基督徒會批評我們說是在崇拜偶像,為什麼我們唸經、念佛的時候,人家會批評說:「唸經若能悟道,磨磚也可以成鏡」,道無二道,可見我們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被那些法師導誤成「信徒」,而永遠不是一個「修行人」,修行人要視自己的根器,不斷的提昇自己的靈格,而不是每天在宗教的教義中打轉,那是無法誤道的,就如同每天讀高中的教科書,那是拿不到大學的學位的,因為大學的學位是要授予大學課程圓滿的畢業生,宗教的信徒每天都忙於誦唸宗教的經典和做一些宗教的儀軌,連宗教的框框都還走不出去,那麼又如何能悟道呢?道有宗教的分別心嗎?道有宗教的教義嗎?當然沒有,既然是沒有,那麼在宗教的框框之中打轉怎麼能悟道呢?

有佛性的人才能成佛,有仙格的人才能位列仙班,所以只有人性的人他們只能當人,而只有獸性的人,他們必然就只能淪入六畜道當野獸,那麼慈悲心、愛憐心、同情心…等等這些心到底是屬於「人性」還是「佛性」呢?如果這些心是佛性的話,那麼應該整個娑婆世界之中最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應該成佛,但是為什麼從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二千五百年以來沒有一個新的佛出現,還需要等待未來佛之彌勒佛救世呢?可見大多數的人都將人性當成佛性,所有沒有辦法成佛,大家都知道要「超凡」才能「入聖」,但是每天儘在做一些凡夫俗子的事,竟然也想成佛成聖,這是痴人說夢話,佛性是覺性,是清淨性,而慈悲心、愛慾心、同情心、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貢高心、我慢心、慳吝心與嫉妒心…等等的性都是「人性」而不是「佛性」,修行人一定要去掉人性才能返回天性,去除凡心才能產生道心,否則一天到晚都在做俗事、凡事與雜事,想要成佛成仙是不可能的。

要成佛或成仙的人一定要「務正業」,如果每天都不務正業的話,那麼是不可能成佛成仙的,那麼什麼是「正業」呢?有的人認為正當的職業或正當的事業就是正業,這種觀念是偏差的,無商不奸,每天為了賺錢偷斤減兩、加福馬林、塑化劑、糖精、化學藥物賺黑心錢也算是正業嗎?媒體製造假新聞,派狗仔隊窺探他人隱私,記者專拍女人胸部或底褲也算是正業嗎?漁民到處毒魚、炸魚、電魚或協助走私也算正業嗎?所以這裡所說的「正業」不是指職業,更不是指行業而言,佛教徒認為所謂「正業」就是指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所作所為皆是正當、清淨,乃至梵行清淨,不染三毒;身不造殺生、偷盜、邪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起貪、瞋、癡等念頭,一切行止,皆是清淨無邪、自利利他,這就是正業,事實上那些都是「善業」但卻不是「正業」,「正」者止於一也,因此所謂「正業」就是以指道心或道行所作的各種行為軌跡皆是。

但是我們目前眼睛所見到的與耳朵所聽到的修行人所作所為之事,皆不是以道心與道行所做出來的行為軌跡,而都是一些有為法,每天不是求神、拜佛、禱告就是在佛堂、教堂、寺廟、講堂唸經、持咒或歌誦上帝,這也算是在修行嗎?這些有為法能改變自己的什麼錯誤觀念與行為嗎?有的則是忙著浴佛、晒佛、點玄關竅或進香、繞境,這些有為法跟修行有關嗎?有的宗教法門還整天圍在陸客的觀光地點或住宿旅館前抗爭,這是一種政治對抗的行為,也是一種放不下凡塵俗事罣礙的現象,不但不是在修行,而且還與修行背道而馳,另外有一些宗教法門還請弟子出來報告禪定悟道之心得,每一個人講的頭頭是道,說他看到紫光、紅光、佛像、護法或天神,這些都是虛妄的幻境,自己已經被假相迷惑了都還搞不清楚,還好意思出來報告給大家聽,另外有的宗教法門還登報證明自己的神才是全能的,證明自己的上師才是宗教的領袖,這些都是俗人的觀念與行為,跟真正的修行有什麼關係呢?

自己有沒有悟道,連自己都判斷不出來,難道還需要證明給他人看嗎?而別人又豈是只看我們的外表,就能夠證實我們已經悟道了呢?而一些沒有悟道的人他們又豈有那種智慧來判斷別人到底是否已經悟道了呢?一連串的疑問,根本都無法證實,還需要登報來證明自己已經悟道是獲得多數人的認證嗎?真是傻人做了傻事還不自知,這些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宗教的噱頭跟真正的修行有什麼關係呢?末法時期越來越多的末法應世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一大堆的高僧迷惑在這些末法之中而無法正確引領眾生悟出真道,這才是修行人的悲哀,大道至簡,有作有為皆下流,大道連太極的一與陰陽兩儀的二都不是了,怎麼還有修行人將末稍的宗教噱頭當成是在修行呢?有的宗教法門在玩「辯經」的遊戲,誤以為真理是越奠越明的,這不是笑話嗎?道無二道只有已悟或未悟的不同,又怎能將靠口才辯贏的邪理當真理呢?如果是辯宗教的教義內容,那又有什麼好辯的,宗教的教義都是假理,假理與假理爭辯之後,那些假理就能變成真理了嗎?而每天浸淫在假理之中,有一天便會將假理誤當成真理,如此的話,那麼這些修行人何日才能悟出真理呢?

釋迦牟尼佛說的沒有錯,末法時期會常達一萬年,連一些宗教大師都沉迷在末法裡面,他們的弟子還能悟出真正的佛法嗎?所謂「佛法難聞」這一句話並不是說世界上還有一大部份的地區沒有佛法之傳播,所以那裡的眾生他們沒有福報聽聞不到佛法,而是說學佛與信佛的人誤將三藏十二部經這些方便之說當成了真正的佛法,所以真正的佛法才難以顯現出來啊!雖然說理無道不立,道無理不顯,但是那還是要具備高智慧之人才能將假理與真理分辨清楚,否則中低根器之修行人仍然會將俗諦當成真諦,將邪道誤當成真道,最近有一位佛教的高僧在提倡宗教與宗教間的大團結,雖然顯得不倫不類,但仍然是好事一樁,為什麼說是「不倫不類」呢?道理很簡單,每一種宗教法門都說他們所供奉的仙佛是唯一真神,是救世主,是倒駕慈航來度萬靈蒼生,如果他們所說的都是事實的話,那麼全世界的人,不都是這一位唯一真神救世主應該度化之對象嗎?那怎麼還會有宗教戰爭、宗教對抗呢?所以會有宗教團結之議,就是這些宗教都缺乏「萬教歸宗」的一體觀,心中只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根本不認同別人的宗教信仰,也沒有一點點「道的觀念」,就算團結之後還不是各有各的盤算,那還是離道很遠啊!

因此宗教現在的工作重點並不是要做「宗教團結」的這種噱頭,而是要務本,回歸到「宗教教化」這個本務來,也就是說讓信仰該一種宗教的那一些信徒們能藉著這一個宗教法門之教義,以悟出那隱含在世間無所不在的真理出來,也就是說各宗教法門扮演著不同登山路口的角色,而該宗教的經典教義則扮演登到山頂的某一條路徑之角色,而該宗教的神父、牧師或法師則扮演帶領這一條登山路線的登山客到山頂的嚮導員角色,而道正是藏在山頂上等待登山客來發現的那一顆七彩摩尼珠,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眾生的根器大小不一樣,悟性高低也不相同,因此無法去信仰同一種宗教,所以小學程度的信徒就應該讀小學的課本,研究所的學生就應該讀研究所的課程,每一個信徒去悟出自己程度應該瞭解的道出來,中低根器的信徒要逐級精進往上提昇自己的靈格,而高根器的信徒要超越宗教的框框去悟出真道來,就如同登山客登到頂峰之後就已經沒有哪一個登山路口比較好進去,或是哪一條登山路線比較好走的問題,任何一個登山口或任何一條登山的路線沒有「好」或是「不好」的問題,只有「適合」或是「不適合」自己去登山的問題,年紀輕體力好的信徒當然爬山勢比較險峻,路途比較短的登山路線,而體力差、身體胖、年紀大的信徒,當然走距離較遠,地勢較緩、坡度較小、危險性較低之登山路線,如此的話大家都在適合自己的登山路線上去登山,哪有不能找到那一顆七彩摩尼珠的道理,如果搞錯方向去窮忙「宗教團結」的這種噱頭,那麼到最後,宗教的教義還是宗教的教義,永遠不可能變成真理,那些神父、牧師或法師們仍然還是在弘揚自己宗教的教義,也永遠悟不出真正的道出來,那麼這些信徒再怎麼累世輪迴去修行,又怎麼可能悟出真道呢?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