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最後的謎

2015/11/15 18:41:03 網誌分類: 旅遊
15 Nov

復活節島最常被人談論,也是最神秘的,就是那些不知道從那裡來的巨大人頭石像。

復活節島位置偏僻,位於今天南美洲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三角帶」地方,鄰近智利和秘魯,那裏的生態環境原是人間天堂,孕育了最輝煌的玻里尼西亞文明。復活節島面積不及兩個香港島大,人口高峰時有二萬人,但擁有自己的宗教、語言和文字,是最輝煌的時代。 

玻里尼西亞人來到復活節島後,第一位酋長把全島土地分封給不同子女,逐漸演變成不同部落。由於復活節島孤懸海外,天然資源難以補充,當人口膨脹到某個程度,部落之間就難以避免地發生了爭奪資源的衝突。 

復活節島人相信祖先崇拜,認為先人擁有神秘力量,只要製造已故酋長、祭司的巨型石像,石像就可以留住那些力量,保佑後人。在困獸鬥的復活節島,各部落為了炫耀自己部落的實力,在資源戰中震懾對手,石像逐漸越做越大,甚至出現了專門製作巨型石像的工場。

復活節島的社會原來階級分明,各部落酋長、祭司負責管理和分配資源,戰士保衛家鄉,基層製造石像。但自從島民過度砍伐樹木來運送石像,人口過度膨脹,土地被過度開墾又變得不宜農耕,部落都沒有足夠資源,來供奉原來的統治階級。貴族因為倒行逆施,所以經常引起群眾暴動,統治階層在內戰中,被低下階層發動「政變」所取代。 

各部落在戰爭中,先是推倒對方的巨型石像,以破壞其士氣,結果反而造成全體人民的信仰危機,當他們發現祖先崇拜不再有效,紛紛連剩餘的石像也推倒發洩。18世紀初,歐洲人接觸復活節島時,石像祭禮還在進行;但到了19世紀,全島所有石像都已被人為推倒。這時候,島內糧食嚴重不足,一片荒蕪,原有統治階級再無影響力,文明已倒退到人食人的石器時代。 

復活節島原有社會秩序崩潰後,大酋長權威不再,居民不再崇拜祖先和巨型石像,改為發明了新信仰「鳥人崇拜」,他們舉辦一年一度競技,讓各部落派一名代表爬下懸崖,游到鄰近小島,搶回每年第一隻鳥蛋,勝利者在未來一年會被供奉,所代表的部落得到較大的資源支配權,失敗者則會在懸崖被摔死或被鯊魚咬死。但新秩序未能製造和平,反而爭議不絕,部落戰爭繼續進行下去。

 到了19世紀中葉,復活節島總人口只剩下高峰期十分之一,即大約二千多人。復活節島鄰近南美洲,又缺乏宗主國保護,結果被奴隸販鎖定為目標。1862年,大批秘魯奴隸販登陸復活節島,把全島剩餘的一千五百名成年人口盡數俘虜上船,包括島上最後的大酋長、祭司等知識分子,全部被當作畜生運到南美農場和礦場做苦力,並死在那裏。 

後來在國際壓力下,秘魯奴隸販被迫放人。但那時九成復活節島民已被虐死,剩下一百多人被送返。這些人又染上致命的天花,最後活着回島的只有15人。這15人又把天花散播到全島剩餘人口,令復活節島民幾乎滅族。 

1888年,智利戰勝了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並吞併復活節島。為了顯得吞併「合法」,智利決定先扶植一個「復活節島國王」當傀儡,在剩下來的原住民當中,智利拒絕挑選那些與昔日大酋長有血緣關係的人,卻通過天主教會,擁立一個最聽話的虔誠教徒為「王」。智利承諾尊重復活節島人民的土地財產,但最後卻沒有按承諾尊重島民權益,把全島租給一間牧場公司運作。這公司乾脆沒收島民的剩餘土地,設定面積極小的「隔離區」給島民居住,讓他們繼續當穴居人,並禁止島民自行耕種、打漁或離開島嶼,餘下全島都當作牧場使用。

智利扶植的傀儡國王不久病逝,復活節島居民採取民主選舉,選出一名有大酋長血統的領袖繼任國王。新國王決定到智利向中央政府請願,要求改善待遇。牧場公司擔心中央改變政策,在國王到達智利後將其毒死,並勸說中央不再容許島民選出新國王。二戰結束後,島民依然過着非人生活。 

1956年,被毒殺於智利的復活節島末代國王的孫子成功逃離本島,向外界公布智利政府和牧場公司的暴行。智利受制於國際輿論,重新容許島民行動自由、賦予其公民權,開發旅遊業,2007年更成立「復活節島特區」,島民終於迎來200年來最安穩的日子。 

但智利紛紛移民過來,族群矛盾時有出現,原住民也努力恢復被滅絕的傳統,以抗衡同化,並有三派不同意見,包括認為沒有智利援助島民都會餓死,主張和智利整合的「大智利主義者」;主張完全獨立的「復獨主義者」;和要求以太平洋紐西蘭自治領庫克群島為藍本,設立移民限制,在內政層面完全自治的「復島城邦論者」。

今天復活節島上的智利新移民,人數已多於原住民,島上的原住民曾於2009年發動「佔領機場」運動抗議,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明白一旦沒有智利中央政府的援助,不可能獨善其身。小島何去何從,相信是復活節島最後的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