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不是帝釋天!道教徒寫給佛教徒的一封公開信

2015/11/24 06:15:13 網誌分類: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24 Nov

 

「玉皇」不是帝釋天!道教徒寫給佛教徒的一封公開信

今天(農歷正月初九)是道教「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的聖誕,不僅道教有隆重的慶祝活動,向玉皇首過、祈福的齋醮儀式,民間也有許多祭祀的活動,甚至許多佛教寺院隨喜慶賀。佛寺舉辦「齋天」等慶賀活動,亦是佛教作為外來文化主動尊敬和吸收華夏習俗的一個典範。這種習俗並非草創於今日,至晚在宋、元間的文獻,即可推測彼時有部分寺院已於正月初九「天生日」舉辦「齋天」儀式。

道教非常樂見,作為「三教」之一的友教為玉皇舉辦慶賀儀式,但就部分寺院、法師妄語「玉皇大帝即是帝釋天」或暗示初九為「帝釋天生日」即「玉皇大帝生日」之錯誤知見,期期以為不可。

「玉皇」與「帝釋天」的不同

首先,我們將舉證玉皇與帝釋天之不同。玉帝,在道教信仰中是三界大法王、眾生大慈父,是寂證無為、玄同道體,大道顯化的天尊。帝釋天,確切來說,不僅僅是佛教承認的神明,是印度婆羅門以及各種沙門都承認、尊奉的一位神靈。佛教的「帝釋天」是承襲自婆羅門教,這裡一定要注明是承襲,包括了繼承以及佛教的增釋兩部分,也就是說佛教借用「帝釋」的概念後,並加入了自己的觀點,主要是認為他具有長壽卻受困於生死、具有七情六欲,但作為佛教「護法」。

帝釋天(梵文:Śakra),又稱天帝釋、帝釋,有的地方稱作「因陀羅」(Indra)。依婆羅門的記載,祂是主管雷電與戰鬥、統領天界的天神。祂的名字「Śakra」意為「力量」(powerful)、「能力」(able),可以在成文於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的《梨俱吠陀》(Rigveda)中尋見蹤跡。

依照佛教《阿含經》、《長阿含經》等佛經記載,帝釋天原為摩伽陀國之婆羅門,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為三十三天之天主。道教則與之不同,認為「玉皇」本為無形無相、無聲無色的先天道炁,為度化三界眾生,變化為一放光嬰兒,由太上道君於夢境中抱送給淨德皇后(寶月光皇后)寄胎為人形,化為「光嚴妙樂國太子」。因憫恤蒼生,遂於登位之後散盡國庫財寶,將國務交予大臣入「普明香嚴山」中修行大道,經四個八百劫難,位證「清淨自然覺王如來」。即修證破我、法二執,寂靜涅盤的佛陀,教化諸天人、菩薩等眾。由於,祂的人格是完美的,修證次第是嚴密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因此,又經億劫修持始證玉帝。

說到這,想必部分佛教大德將認定成佛之後不可再證得更高果位,由此攻殲道教經典虛妄。事實上,玉帝並非「證果」而是由其無邊無量功德,輔助道氣在世界中的運行,輔助善惡業報的公證,協調劫運、度人的事務。上座部佛教認為佛陀每5000年一出世。5000年中只能產生一位「佛」,其余聖弟子證智而入涅盤,可證「阿羅漢果」;菩薩、金剛二乘佛法,則宣稱人可修證為「佛」。佛教內部尚有之見地不同,何況於釋道有別?限於封建的世俗知見,一些人臆斷玉帝如同人間帝王,是一個有性情的「主宰者」,或者其他宗教鼓吹的「造物主」,何其淺陋?還有一部分不辨魚魯之輩,認定道教為「一因論」或認為「道」即是「第一因」,玉皇被說成「造物主」,卻不知「道」起於空洞、肇自虛無,大乘佛法的「緣起性空之學」不能與之伯仲。

玉皇與帝釋天居所不同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玉皇和帝釋天所居住的天界的不同。忉利天在「欲界六天」之內,也就是說此界位於垂直的欲界六層天中,天中有情眾生都有飲食、睡眠以及淫三種欲望。忉利天為欲界第二天,雖然位於須彌山頂,但相對位置較低,修中之中品善之人能升此天,天主即帝釋天。與此大相徑庭的是,玉皇不居住於三界內的任何一天,反而潛默於「太上彌羅無上天」即天穹之極處,也是出三界生死之無上淨域,故而至尊至貴,無有生死、欲望、災異相擾,亦無其他仙道聖真可飛升此處,非佛經中改造過的「帝釋天」可望項背。此外,道教認為,三界二十八天是有生有死之處,而以上的四種民天、三清聖境以及最高的「彌羅天」是生死不相干的清虛道境、無上淨界,玉皇悠然於無上天,豈是生死所干的三界天主能比擬?

佛教「三十三天」與道教「三十二天」混淆

再次,我們要辨清兩個混淆的名相。一般的概念中,天是垂直疊加的,類似於拾級而上;唯獨三十三天不同,是平行的劃分三十三塊天區,猶如一層大房間,砌了三十三間隔斷,好比三十三個聯合王國。其理論依據是須彌山頂有一座叫「喜見」的城郭,也叫「善見城」,縱廣八萬由旬,帝釋天主居於其中。在善見城的四個方向有四個山峰,各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四方合共三十二天,連中央的喜見城,共三十三天。

很多人將此處平行的「三十三」與道教的垂直的「三十二天」混淆。道教的三十二天,以及三十二天帝,指的是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合計有二十八天,再加上超越三界「不退轉地」的「四種民天」,一共有三十二層垂直的天界,以及三十二位天帝。三十二天,在道經中以人間的角度,用二十八宿為坐標,以視覺上的東北為起始,作「羊角」(也就是現在的「旋梯」形狀)而上,連接三清聖境。《靈寶經》中以三十二天帝,皆為道氣所化,護持三天(即玄、元、始炁化生的三清聖境)正法,是保制劫運、出書度人的護持者,故尊為「度人三十二天帝」。

顯然,釋教的「忉利三十三天」與道教的「度人三十二天」是平行天跟垂直天的名相混淆。玉皇被尊為「三界主宰」故而統領三十二天帝,受此混淆,玉皇確實有被誤會為「三十三天」帝釋之虞。但這始終是一個蒙昧的誤會,而不是宗教的真相!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斷言,道教中作為太上無極大道的顯化、至尊至貴的「玉皇」,絕不等同於佛經中欲界的「帝釋天」,亦不共於婆羅門以及諸沙門教法中的「因陀羅」,更不需要眾多佛弟子為他念佛幫助解脫。道教非常尊重真知灼見、真修實煉、精進三乘的佛教法師,但不能苟同部分妄執深重,以虛妄分別心顛倒黑白,污蔑或暗示道教「玉皇大帝」為欲界忉利天「帝釋」的大妄語行為。

恭勸部分佛教法師以戒為師、慚愧懺悔

佛教與道教皆奉「殺、盜、淫、妄、酒」為「五戒」。除飲酒為「遮戒」外,余四者為「性戒」,即「四根本性罪」。「妄語」在《大智度論》卷十三中解釋:「妄語者,不淨心欲誑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妄語之人先自誑身,然後誑人。以實為虛,以虛為實,虛實顛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語之人心無慚愧,閉塞天道涅盤之門。」用今天的大白話就是說假話,胡說。其果報在佛經中記載為即口氣臭、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雖有實語人不信受、智人謀議常不參預、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憂愁、種誹謗業因緣、身壞命終常墮地獄、若出為人常被誹謗。並且《大智度論》業已強調妄語之人,無法證入涅盤,著實應引起部分持虛妄見地的佛教法師、大德之警覺。

一些媒體或非宗教徒,由於缺乏一定的宗教背景知識,未能親近善知識深造釋道二家旨趣,隨聲應和「玉皇大帝就是帝釋天」可視為無知之舉;而部分佛教法師是熏修五明、深入三藏並受「三壇大戒」的比丘,理應戒行精嚴、沈思慎言,尊崇佛陀教導「以戒為師」,不應生妄想心、以虛妄之語污蔑華夏正教、詆毀大道聖尊。

理解、尊重可以化解爭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理解與尊重是宗教、民族化解危機和爭議的最好法門。1950年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達成明確共識,無論在西方或東方對南傳佛教的正確稱呼應當一律使用「上座部佛教」,而非具貶義的「小乘佛教」。同理,持有正知、正見的佛教徒,應正視和承認過去的認知錯誤,並停止宣揚「玉皇大帝就是帝釋天」或暗示正月初九是「帝釋天生日」的貶低之舉。

我們也呼喻,以往未能詳考玉皇與帝釋天關係之佛教法師、居士大德應盡快認真比較兩者異同,發慚愧心,懺悔往昔所造妄語口業,契進於涅盤;並希冀釋教將來後進,能以此為儆,奉戒如圭臬,深入釋道二教經藏,俾使上古佛道思想交融之風再來、隋唐釋道玄同之氣氤氳,為華夏思想之進步、社會之淨化、眾生之福祉獻上杯抔之力。

筆者按:筆者才疏學淺,蠡測佛典釋論,以佛經論述與道經記載辨證,其中紕漏、不足,恭請釋道二教長老大德批評斧正,並祝二教和諧共生、教法興隆。福生無量天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