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買定匯豐博遷冊返港

2015/11/26 10:11:40 網誌分類: 經濟
26 Nov
        「匯豐將會遷冊返港」!我之所以這麼說,並非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有主客觀理論根據。

        前事不忘,接近「九七回歸」的時候,匯豐受「唱衰香港」的言論影響;及某君授意下,從香港這個福地,又再遷冊往英國。然而,遷冊後殊非一帆風順,首先是美國的業務焦頭爛額,甚至在墨西哥也被欺負到上門。至於最近公佈的今年第三季業績,若按經調整基準計算,除稅前利潤僅55億美元,按年跌14%。試想,一家在中國發跡、在香港發達的世界知名英資銀行,此情此景,正合中國一句古訓「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企業集團的成功,殊非輕易,追溯至一八六一年,香港總商會成立,港督羅便臣銳意發展香港金融經濟,擴大對中國的貿易後融資,匯豐應運而生。

        一八六四年,本港雖有多家總行設在倫敦或孟買的外資銀行,而在該年8月,匯豐仍召開由多家洋行參加的臨時委員會首次會議,奇怪的是,在這些參與的洋行中,竟然缺少業界馬首是瞻的怡和及旗昌。

        檔案顯示,臨時委員會成員為寶順、瓊記、大英輪船、孻乜、德忌利士、禪臣、太平、費禮查、沙遜、公易、廣南、搬鳥、華記及順章等英、美、德、印度、丹麥的洋行,並由英國的寶順洋行的孔萊先生擔任臨時委員會主席。

        這家寶順洋行是繼怡和之後,第二家來華做貿易的洋行,同樣是販賣鴉片起家,初時在廣州營運,後來遷移來港。話說回來,孔萊並非沒有找怡和入夥,而是怡和拒絕合作。此緣於怡和本身在一八六三年已創辦「怡和錢莊」,專門向中國內地華商提供貸款,雄霸上海市場,又豈會加入匯豐,助長他人分薄自己既得利益,這才拒絕入股匯豐。不過,世事無絕對,到頭來,怡和仍然夥拍匯豐做生意,而旗昌也在匯豐攞銀行牌的那年12月入股,此乃後話。

        匯豐獲得英國政府發給銀行牌照後,同一時間在香港及上海開業,名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The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Limited),很多「老香港」則喜呼匯豐為「上海銀行」。

        「期限匯票」之戰大獲全勝

        匯豐開業後,面對麥加利、有利、法蘭西這些強大同業,戰戰兢兢。然而,一仗「期限匯票」之戰,匯豐採取逆向操作策略,當其他銀行拒絕購買6個月到期的匯票;只做4個月到期的匯票買賣;及有些商人急需脫手6個月到期的匯票時,匯豐一於人棄我取,壓價大量購入急於脫手的「6月期匯」;與此同時高價沽出奇貨可居的「4月期匯」,如此一買一賣,大獲全勝,僅半年光景,其匯兌業務由920萬兩(白銀),迅速增長至1300萬兩(白銀)。

        匯豐壯大,日漸執本港銀行業牛耳,儼如中央銀行。然而,歲月無情,卻兩度遷冊往倫敦,這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今番又何以會遷冊回歸故里(香港);一旦回來後,股價又會有甚麼變動?下文再拆局淘寶。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